這個習慣不是讓孩子建立的,而是父母家人應(yīng)該養(yǎng)成的。
比如說,孩子正在看電視,奶奶非得大聲說:別看了,來吃東西!或者問:看的啥?
比如說,孩子正在搭積木,爺爺在一邊看不下去了:這個不能這樣放,要這樣這樣這樣,巴拉巴拉,孩子沮喪生氣得大叫,爺爺又指責:你這孩子,無緣無故發(fā)脾氣,啥也干不好!
比如說,孩子正入迷地玩游戲,媽媽一邊開始嘮叨了:玩游戲不好,不能再玩了!孩子根本沒聽見,媽媽覺得權(quán)威受到挑戰(zhàn),劈手奪了手機,孩子氣得哇哇叫,什么也不肯做,糾纏著要玩要玩……
比如說,孩子努力試著擦桌子,努力試著端碗,小小的人眼里心里都是那張桌子那個碗,爸爸卻擔心他跌倒打破碗,伸手就拿走了,根本看不見孩子的專心,不知道孩子需要這樣的小事來培養(yǎng)專心、信心和恒心,結(jié)果呢,孩子失望生氣,可能再也不想去做這些家務(wù)……
事實上,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很多事情,我們要做的僅僅是旁觀,做一個安靜的支持者,讓他知道我們能提供幫助,我們在你身邊,有需要就告訴我們,我們能給建議能傾聽,在你需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