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自然而然好了嗎?
年初,和幾個楓丹幼兒園的媽媽老師相聚。當(dāng)年的楓丹,北京最早的華德福幼兒園之一,被譽為“西點軍校”. 楓丹的媽媽會遠(yuǎn)近聞名,lili,lily,我先后都帶過媽媽會,很敬業(yè)滴,提前備課,手工都自己做過。讀書會后來我?guī)?,厲害到每次要有一個主持人,一個記錄員,輪流主持。知行合一,結(jié)束的時候帶著念想,下一期來的時候,回顧?,F(xiàn)在讀書會再拿這一套出來,人都被我嚇跑了,呵呵。很多北京幼兒園創(chuàng)辦者,都是從楓丹的媽媽會出來的。
LJ和WL,是北京華德福幼兒園最早的一批督導(dǎo)老師,媽媽們大多數(shù)也都參加了華德福培訓(xùn),我算打醬油的,有一次去壯壯家,他們家居然有一個室內(nèi)秋千,家里的玩具,比我們家還豐富,雖然自己做的沒有我們家多,也足夠稀有了。小麥?zhǔn)菢分膭?chuàng)始人之一,大米開了中關(guān)村華德福.....那幾屆媽媽們,不要說誰當(dāng)老師了,只要撥拉撥拉,誰沒當(dāng)老師。
當(dāng)然了,家園關(guān)系是重中之重,旗鼓相當(dāng)嘛。常見問題,幾個媽媽又是創(chuàng)辦人,界限不清,問題那個多啊,每個月的家委會,我們都要先回顧上個月的積壓事件,然后再討論新增問題,因為問題太多,所以要辨別,哪些是個性問題,哪些是普適問題。話題談得很深,記得有一次期末展示,孩子表演了偶戲之后,我和LJ談了很久,讓大孩子上去表演,對他們是壓力還是挑戰(zhàn)?明顯看到她很緊張。這個分寸如何拿捏。斯坦納說的,讓孩子們在有同情心的大人前面表演,什么叫有同情心的家長?家長們討論,與其這樣,那我們就不看偶戲,讓孩子們演給孩子們看好了……到現(xiàn)在,每次家長會都征集不上問題來,一開始還有點奇怪,后來明白,原來這才是常態(tài)。LJ也說,現(xiàn)在她們班上的家長,多是消費者心態(tài),不會關(guān)心這么多。LJ說,當(dāng)時那幾屆孩子的游戲狀態(tài),那么豐富,精彩,嘆為觀止,以后再也不會有了。是,俱往矣,楓丹那一批家長,也不會再有了。
和LJ老師聊了很久,話題最后聚焦在。我們應(yīng)不應(yīng)該對孩子有期待?孩子有沒有缺點?或者說“缺點”這個字讓人不舒服的話,唉,這年頭。有沒有我們想作用到他的地方?LJ來了一句,“你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边@個常用語從親愛的LJ嘴里說出來,我還是有點郁悶的,我繼續(xù)說,“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嗎?比如說小億練拳…..”
“你和他一起練嗎?”
“一起練?!?br>“那不就得了嗎?”
當(dāng)時我這個郁悶??!現(xiàn)在想想,作為華德福的常用語,還可以再加一句,“你享受練拳的這個過程嗎?”
我心里想。嗯,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好了嗎?拿和小億練拳做例子吧。
首先我們要是定義,什么叫做好自己?怎么樣才能叫做好?這句話把我自己難住了。作為父母,一個成人來說,有社會,家庭雙重角色,家庭的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幾重角色。還有面對自己,自我成長的角色。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完美地執(zhí)行以上三個角色,那孩子不好也難。
還是聚焦到父母這個角色,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就會好了嗎?再具體一點,在陪伴小億練拳的過程中,我專注打好自己的太極,他就會練好他的拳嗎?
哎呀,說起陪小億練拳這件事情,真的是說!來!話!長!小億練拳差不多有一年了。上學(xué)期,是爸爸帶著進(jìn)城去跟著老師練。這個學(xué)期,我覺得老進(jìn)城,節(jié)奏不好。就和師傅商量,又找了一個小伙伴,師傅來這邊教。練拳的時候,兩個媽媽都是全程陪同的。上個學(xué)期是沒有定課的,這個學(xué)期開始每天定課。
小億同學(xué),在師傅面前,正正經(jīng)經(jīng),一點事情沒有?;丶液蛬寢尵毮兀薏荒茱w100個妖蛾子----不練,穿衣服磨嘰,練一遍就要休息一會兒。結(jié)果就是媽媽發(fā)飆,小人哭鬧。認(rèn)真跟小人說過兩次,要不想練的話,咱就和師傅說不練了,別這么耗著,可是他又說要練。唉,這不是磨你媽嘛。所以做年底總結(jié)的時候,陪小億練拳,被媽媽列為2016年最痛苦事件。
這個事情,最近這一個半月有了轉(zhuǎn)機。
在又一次咆哮之后,和小億聊了一次,把彼此最不希望對方做的事情列出來,寫在小黑板上。
不希望媽媽做的,1.不大叫。2,不打人。(呸我啥時候打你了?)3.不威脅。
我不希望他做的。1.不說不練。2.穿衣服穿鞋不超過5分鐘。3.不說練不完。4.妖蛾子不超過3個。執(zhí)行到第三天,又各自加了一條,媽媽---不嘆氣。小億---不問問題。小人總愛在練拳的時候和我討論科學(xué)問題,估計是安靜狀態(tài)腦子好使,冒火,啥時候你不能問啊?
總的來說,把任務(wù)細(xì)化,具化,分解成他能夠做到的小任務(wù),這對小億來說比較有效。前一陣我們回顧,擦掉了兩條,不說不練,不說練不完。這對小億來說是蠻大的進(jìn)步了。小伙子這個脾氣啊,有時候我就納悶,怎么那么不象我呢,“難進(jìn)易退”,消極心理暗示,從哪來的?
意識,不要求你馬上就能做到,但是要想著比昨天做好一點點。想著和不想著,效果完全不一樣。想著和不想著,師傅也能看出來。
確定他做得到的地方,具體而微,今天打得好,好在哪里。
用事實說話,比如,中間穿衣服,,還有說不練拳的時間,磨嘰了十五分鐘。如果你不磨嘰的話,這十五分鐘,拿過來可以做很多事情,那本小尼古拉本來早上是有時間可以看的。
當(dāng)然了,這是個持久戰(zhàn),總的來說,比以前好了很多。
1.要求比以前高了很多。每天的定課,兩個沖拳動作,這段時間我是和他一起做的,的確很鍛煉人,一開始到第三個回合,我自己就累得不行了,小人沒事一樣。幾個回合下來,出一身微汗,神清氣爽。
一起沖拳,現(xiàn)在如果他有動作不到位,或者說話,直接拎回去,從頭開始。一個動作練完6個回合再休息,以前小同學(xué)恨不得練一個回合就玩一會兒。用他師傅的話,“還沒點起火來就忙著熄火。”
2.自主性有所提高,最近有那么個3,4次,有時候我陪著姐姐寫字,有時候來不及要做早飯。跟他說小億,他也自己練了,還比較認(rèn)真。這對小億同學(xué)來說,是一個蠻大的進(jìn)步。
3.練拳,越來越成為小億的承載。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媽有一天你很晚來接我,實在太無聊了,我就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打了兩套拳?!焙茉缇桶l(fā)現(xiàn)了,小億在玩鬧的時候,有時候就是沖拳的動作。
半個月前打拳給師傅看,師傅說他松了,長內(nèi)勁了,真是讓我這個陪練歡欣鼓舞啊。這一年多下來,小億同學(xué)身子骨明顯壯實了,力氣也大。打架據(jù)他自己說,原先是班上第五,現(xiàn)在已經(jīng)榮登班級第二或者第三,“最最最我好久沒和他打過,不知道怎么樣.....”上次讓師傅指點我沖拳姿勢,他說我沒掌握到力道,我說小億有嗎?師傅說他一開始練就有了。打那以后,小億就老糾正我,“媽媽你沒有拉勁!”“媽媽你摸摸我的手?!惫蝗思揖陀?。
回到我們的問題,我打好自己太極,他就會打好他的拳嗎?不完全對。
最有效的,是和他一起打拳?,F(xiàn)在兩個沖拳動作我們是一起做的。有時候我累了,拉下他一兩個回合。小人記得可清楚了,“媽媽你還差一遍!”有時候我故意耍賴,“媽媽累了不想練了!”“除非你陪我練,否則我就不練了!”“求求你了,陪我練吧…..”小同學(xué)的法寶,回贈給他。超級無敵媽媽居然也會耍賴,小人看來簡直不可理解,笑死了。為了讓媽媽不偷懶,小億同學(xué)往往是陪著我,再練幾個回合,嘖嘖,這么不劃算的事情,他居然也做。當(dāng)然了,成人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也是他看得到的。有時候我累了,我會歇一下,然后繼續(xù),說練6個回合,就6個回合。
次之,是我練我的太極,他練他的拳。文圣拳的拳路我現(xiàn)在還沒跟下來,所以小億練拳路的時候,我就打自己的太極。我進(jìn)入狀態(tài)的時候,不怎么管他,他大部分情況下也能安穩(wěn)打下來,效果不如和他一起沖拳好。
再次之呢,就是我在收拾院子,他打拳,這是我身體狀態(tài)不佳,不能陪他練拳的時候。
再再次之,就是他自己練。
和小億的師傅聊,最終目標(biāo),是他在拳中體會到樂趣,變成他想要做的事情,自己會做下去。在此之前,行為習(xí)慣固化需要時間,commitment需要時間,按華德福的說法,要21歲自我完全進(jìn)駐之后?或者至少也要到15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