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野”的孩子有時候最怕自由?

2021
2017
2025-7-5 20:25 原創(chuàng) · 圖片1

昨晚和孩子們共讀《小真的長頭發(fā)》,書中充滿想象力的畫面讓我們蠢蠢欲動。讀完我拿出新的共讀方法五指復述法,讓姐姐跟著去梳理出故事主線,她竟然真的可以呢! 看來這個方法可以??!

接著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平時點子最多的妹妹卻皺著眉說想不到,就在剛才洗澡她可還在說: 媽媽,水滴在撓我癢癢! 于是最后她選擇臨摹書中最喜歡的用頭發(fā)釣魚畫面,還翻到另一頁畫了個用氣球和花朵裝飾的漂亮媽媽,好嘞! 我get到那份愛意了 。而平時中規(guī)中矩的姐姐卻給了我驚喜,她把小真的長頭發(fā)編成辮子,讓辮子變成手,有的梳理頭發(fā),有的拿包子,有的遞紙巾,有的握勺子,活脫脫一個八爪魚小真,這份巧思好贊啊

看著兩個女兒不同的表現(xiàn)我不禁在想,為什么平時天馬行空的孩子卡殼,規(guī)矩的孩子卻靈感迸發(fā)呢?是年齡差異還是我引導方式需要優(yōu)化?每個孩子打開想象力的鑰匙都不同嗎?

今天清晨學習說三年級之前要給孩子大量寫作自由時間空間,警惕過早套用作文公式,不要急于讓他們積累好詞好句,更不要用固定結(jié)構(gòu)格式框住筆觸,我們要呵護引導孩子用文字畫筆真誠表達所見所感所思所想,讓表達成為自然愉悅有力量的事。

這段話如清泉流入心田,回看昨晚妹妹臨摹釣魚和畫媽媽是真摯的情感流露,姐姐設計八爪魚辮子是獨特的功能想象與重組,是思維火花的自然綻放。她們的畫作無關(guān)好壞符合預期,都是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是珍貴的自由表達雛形。

原來我需要的不是急于找萬能鑰匙打開想象閘門,而是提供更多元開放的土壤,允許她們按自己的節(jié)奏方式生長,有時是臨摹的安心,有時是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有時需要具體的魚餌,有時只需自由的空白。

守護這份表達的野性與真誠,或許比教會她們?nèi)绾握_地畫如何優(yōu)美地寫更重要更有力量吧,畢竟當頭發(fā)可以變成樹林辮子可以幫忙吃飯時,誰又能預料她們未來心中會長出怎樣遼闊奇異的森林呢?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2

推薦閱讀

JM繪玩小宇宙
JM繪玩小宇宙
2021
2017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