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娃從肯尼亞轉到加納這所蒙特梭利學校也有一個半學期了(一個學期大約三個月)。
從上學期對這所學校的懵懵懂懂,間或雜以微詞,偶爾再和肯尼亞的英式學校做個對比。至今,卻是完全信服。
仔細想想原因,除了娃對各位老師的完全信任,比如,早上送他上學時,常看到他和老師們熱情擁抱,我想,只有感情深厚之時孩子才會主動和老師來個大大的擁抱。
再去追究原因,應該便是這位校長了。
校長是位lady,之所以用英語來表達,私以為lady這個英文詞匯已經完美的詮釋了何為淑女、擁有知識、散發(fā)著由內而外的那種魅力、那種知性和敏銳的洞察力,這些也許是她創(chuàng)建這所學校20年來所與身俱來、又令人舒適的美好與品德。
她是位印度人,聽其他家長介紹,她20多年前隨丈夫來加納工作,卻自己創(chuàng)辦了這所學校,20年來,生源一直很好,被譽為這里最好的一所幼兒園。
我曾經和老公提及她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且不說她在教學上的成就,單論她每天早上小朋友入園之時,她都能夠站在學校門口、并和每位小朋友打招呼簡單聊天(她知道學校每位小朋友的名字),這一點,我想在幼兒教育系統中就是很少見的。
想起上周五,老公和我一起送娃上學,這是他第一次見這位校長,我走在前面,扭頭之時,發(fā)現老公正彎著腰和校長握手,滿面春風誠意十足的說著“good morning”,并簡單的介紹自己。
這一情景我頗有觸動,老公180cm,校長約165cm。事后談及此事,我戲虐道“你和校長握手時,很給小家伙面子,很紳士”,沒想到他倒是沒有自夸,而是回答“校長是教育工作者,每天堅持站在校門口迎接每位孩子,我這是一種尊敬和致意”。他倒也說出了我的心聲。
至于第二件讓我很有感觸的事情,那便是幾乎每周一上午的parent forum。主題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每周不同的主題。很多次看到這么一句話,即教育的工作首當其沖為家庭教育。那么這位校長便給家長培訓,在家中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從這一點來看,她是發(fā)自內心的深愛著并要去幫助每位孩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
對于我這么一位全職媽媽,這些forum我都是必參加的,我也確實做到了基本每次都去參加。雖然每次培訓我都是唯一的亞洲人,雖然我在語言上無優(yōu)勢,但這依然無法阻礙我的熱情。
并且,三個月后,我發(fā)現了參加這些forum的一個附加的福利,我的英語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去年9月份初次參加之時只能明白三分之二的內容,到現在全程聽力無障礙,并自如和校長溝通,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驚喜。
今天的forum主題為數學。時長兩個小時,收獲很多。但我現在要說的是,和校長在forum之后的談話,因為每次我會在結束后留下來單獨和校長談論一下孩子近期出現的問題。無關數學,卻關乎其他。因為娃在數學方面未曾出現和他同年齡孩子不相符的缺憾。
整理出來,問題如下,卻深有裨益。
第一:多語言學習的問題。
我:對于孩子的法語問題,因為我們二人均不會說法語,如何在家中幫助他的法語學習?
校長:對于第二語言或者第三語言的學習,要給孩子時間,只有當他吸收的足夠多之時,才會explode。在各語言之間,他會切換自如。并且多語言的學習,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我向他介紹了在肯尼亞娃初學英語之時,我所做的努力,在家中和他英語對話,并給他閱讀了大量的英文繪本。這些于他學習英語都是很有幫助的。更主要的是學校老師的幫助、以及學校的純英文環(huán)境,所以五個月的時間,他已能很流利的用英語溝通。但法語我們卻幫不了他。
校長:在家時,你們說什么語言?
我:現在在家基本中文,偶爾給他讀英文書。
校長:在家要做到使用父母的語言溝通,必須要抓住最必要的語言(the necessary language)。英語和法語的使用和學習都放在學校。假以時日,他的法語自然便會由內而外的爆發(fā)(explode from inside)。
我深以為然,想想他的英語也是如此,輸入的足夠多時,便開口說些簡單的詞語,然后句子,中英文自如切換。我需要做的便是耐心等待。
第二:吼叫孩子的問題。
在這個話題前,插播一段昨天看到的小插曲。這段插曲再次印證了每位父母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對孩子吼叫這真是一個國際問題。
經常和我一同參加forum的德國媽媽,她有一兒一女,下午去學校時總見到娃和他的兒子一起玩耍。她剪著精簡的短發(fā),170的身高中透著優(yōu)雅,每次和別人交談時的肢體語言都流露出空姐般的得體。
她也很注重育兒問題,幾乎每次forum之后圍在校長身邊交談的身影中都會有她。當然這次在我向校長咨詢吼叫孩子問題時,她也在場,有時也會給我一兩句的建議。
就是這么一位媽媽,在昨天接孩子放學之時,我家娃和她兒子一直玩到了學校僅有四五個孩子。下午4點10分,她開始張羅孩子回家。兒子很順從的跟著媽媽一起走了,但女兒卻又躲在了一處帶滑滑梯的小房子內。
德國媽媽喊了一次,女兒沒出來。于是,我就看到她情緒失控,面部猙獰的表情瞬間取代了先前的笑容,轉用德語大聲的對女兒咆哮了兩句,這次見效了,女兒乖乖的從小房子里出來了,跟在媽媽身后走出了校門。
但此時,小房子旁的另一小女孩卻突然“哇哇”大哭,想來是被這咆哮聲給嚇到了。一個平時對孩子那么輕聲軟語的媽媽,瞬間翻臉,還真是六月的天如孩兒臉說變就變。那猙獰面目如魔鬼附身,不緊讓我想起自己情緒失控對娃大喊之時,是否也是如此可怕,難怪每次娃都會做出害怕的動作。
但我想我還不至于如此這般對待孩子。
我的問題是這樣的。
我:在早上起床之后,比如讓孩子來吃飯,而他正沉浸在他的玩具世界中。我站于餐桌處輕喊“過來吃飯了”。但沒有反應,于是我提高聲音,再喊。好了,這次見效了,他抬頭了,但身體卻蜷在一起,很害怕的樣子,開始如復讀機般對我不停的說“媽媽,你不好好和我說話,你很生氣的樣子,你大聲對我說話”。
接下來,無論我說什么,他都是重復這么一句話。這下,我情緒要失控了,也真的要變?yōu)樯鷼獾臉幼恿恕?/p>
校長:其實,你在第一次輕聲喊他的時候,他是沒有聽到的。成人在忙于工作之時,其大腦可以同時接收其他信息;但孩子不行,他們專注于某項工作之時,整個大腦對外是封閉的。你應該走至其身邊,輕輕的撫摸他,引起他注意后,再告訴他吃飯了,這樣他才會有所反應。
我:如果他拒絕吃飯或者拒絕上學呢?
校長: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從沒有大聲吼叫過我。小時候我也偶爾拒絕上學,他的做法是,繼續(xù)回到床上躺著,一直到我厭倦之時,這時我便會主動的去上學。拒絕吃飯,那也繼續(xù)回到床上躺著,自己餓了就主動去吃飯了。
如果他拒絕來學校,你也可以嘗試這個辦法,不想來那就先不來,在家里無聊之時,自然會提出上學。其實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來代替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
在昨天和今天早上我嘗試了喊叫的方法之后,奏效,我在成功引起他的注意后,也就不存在后續(xù)的大聲喊叫的問題,自然也就沒有了他復讀機般的不滿。
第三:繪畫的問題。
關于繪畫,之前我其實一直是很省心的,總是他主動拉我一起去畫畫。而在圣誕節(jié)假期,回國度假歸來后,就變?yōu)榱宋依ギ嫯?,而他卻不感興趣的狀態(tài)。
關于這一問題我咨詢了校長。
校長:孩子之前很喜歡畫畫,但突然中止,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有人對他的作品說了什么,讓他喪失了自信心,從而拒絕畫畫。
我:他在中國,經常和表姐一起畫畫,她六歲。
此時,校長和那位德國媽媽一起說“六歲,那就是這個原因了”。
小表姐很擅長也很喜愛畫畫,畫面自然比娃要好很多,且六歲的年齡難免會一起比較作品的好壞。大約便是此時,娃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回來后便拒絕畫畫。
我:那后面我該如何做?
校長:你堅持每天自己畫畫,引起他的興趣,總有一天,他會走至你的身邊,和你一起畫。但注意你不要畫的太好,要按照孩子的繪畫方式去畫。畫畫是孩子的個人情感體驗,是由內而外的情感流露,不能強迫他去畫。
我和校長談及之前我看的一本書《你的孩子,和他的藝術》(Your child and his art),這本書反復詮釋的也是這一觀點。要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我嘗試了三天,每天自己去畫畫,然后示弱,告訴他我需要幫助,需要他幫我來畫。他從開始的拒絕說“我不會畫”,到昨天的像模像樣的給我示范如何畫,有了些進展。
想起去年五月份,有一個月時間他也拒絕畫畫,但后來每天我都坐在白板面前假裝很享受的畫畫,大約半個月后,就變?yōu)榱怂鲗М嫯嫸抑皇亲髋恪M舜我廊蝗绱恕?/p>
這些便是關于多語言學習、喊叫孩子以及繪畫方面的談話內容,于小處見大智慧,對于校長的教育素質可見一斑。于我而言,也希望借此東風在育兒的帆船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