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homeschool家庭對各類興趣班的看法(1)

2025-9-6 00:38 原創(chuàng)

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目前在美國,和隊友的主職都是大學老師,家中有一小女5歲。雖然我家并不是homeschool,但我們從18年開始在家校社區(qū)(IP homeschool group等)做志愿者老師,組織學習小組,至今已7年。在這7年中,我們接觸了幾百位家長,主要為華裔,印度裔和猶太裔這三類“卷王”,也見證了很多的孩子長大走向社會。在homeschool社區(qū)里,討論最多,最受關注的問題就是“孩子的興趣班選哪個好”,正好看到小花生的朋友們也在熱議相同話題,想分享一下我們這邊家長的看法。

提前申明,代表群體:美國,homeschool / 半homeschool / 類homeschool(指上全天學校,但放學后繼續(xù)家庭教育的家庭)。所以我不認為相同經驗可以照搬回國內,但很多思路應該會有些啟發(fā)。

鑒于字數太多,我把總結分成了三個部分,即大多家長不看好的,意見兩極分化的,以及大多家長看好的。

這篇專門是總結,大多數家長不看好的課外活動。

大球(籃球,足球,橄欖球等)

反方:

(觀點一,功利型)單位時間回報率低,很難出成績,即使取得成績也是團體獎項,對孩子申請大學的加成不高。

(觀點二,功利型)團體活動時間固定,孩子的日程必須跟著訓練和比賽的時間走。孩子的比賽經常和其他活動或者興趣班沖突,但因為大球是團體運動必須強制到場,只能所有安排以大球為主,造成其他“特長”搞不起來。

(觀點三,非功利型)大球沖突性強,容易受傷,尤其對亞裔孩子。另外大球球隊內關系復雜,更容易出現(xiàn)小團體,肢體沖突,甚至霸凌的情況。不是說其他群體中沒有這些,但目前大球球隊在這方面的report是最多的。

正方:

(觀點一,非功利型)對小娃是兼顧社交和放電的好活動,健康又不費家長,適合多孩家庭。

體操

反方:

(觀點一,功利型)太吃本地資源。體操光孩子有天賦,肯吃苦遠遠不夠,遇不到好教練進不了好隊也白搭。其他活動,比如學科競賽網絡資源豐富,樂器一個星期就見一兩次老師,即使遠點也通勤得過來。但體操不行,體操基本要天天見教練,如果本地沒好資源,想靠通勤或者網課都不現(xiàn)實。我身邊有幾個這樣的孩子,都是學了六七年以上,有能力肯吃苦,但是因為本地沒有好教練,要么基本放棄,去校隊打打醬油,要么就是舉家搬遷到資源好的州,對全家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

(觀點二,非功利型)對身體負擔極大。即使不考慮意外受傷,光高強度的每日訓練就容易積累身體問題,更何況大部分所謂教練并不是領域內的專業(yè)人士,導致孩子大量練習的動作并不標準,很容易落下病根。另外,如果想嚴肅搞體操,孩子是要限制飲食,控制體重的,對孩子長期的身體狀態(tài),比如身高還有免疫力之類,都很糟糕。

(觀點三,非功利型)我家學體操,沒打算走專業(yè)路線。當時想著隨便學學,之后找個校隊打醬油,一來給孩子提供一個小集體,讓孩子有歸屬感,幫助她交到長期的朋友。二來可以參加一些演出啊比賽啊什么的,對孩子自信心是很好的。但結果完全事與愿違。先說演出吧,很多學校還有社區(qū),因為考慮安全還有場地器材這方面,不太接受體操演出。女兒朋友在舞蹈隊,她們的演出機會能比體操隊多三四倍。還有就是體操的大眾觀感沒有那么好,比如女兒初中同學說體操隊是“雜技團”,雖然沒有惡意但女兒還是挺受傷的。

然后就是校隊和比賽了,說實在的隊內環(huán)境挺有毒的。體操它不像很多球類運動或者田徑游泳,它首先評分就偏主觀,沒有一個硬指標,其次它吃狀態(tài),孩子表現(xiàn)一天好一天差很正常,這就造成了校隊選誰去參加比賽,這個標準特別模糊,孩子們的機會都差不多,惡性競爭就特別嚴重。有和教練拉關系的,有拉幫結派孤立隊友的,有給隊友使絆子的,總之原本我們希望女兒能在隊里收獲友誼,但她收獲的惡意好像更多。都說“男生毒瘤在橄欖球,女生毒瘤在體操”,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正方:

(觀點一, 功利型)我家學體操不是為了變成長期的特長,而是為了鍛煉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方便未來轉到其他運動。我感覺體操從很小開始就能鍛煉到這兩項,而且效率很高。但我也同意很多家長說的,如果周圍沒有好的教練資源不推薦體操,因為孩子如果沒有按照科學方法訓練,很容易造成肌肉負擔和長期損傷,尤其是小娃。周圍有朋友的孩子,為了給別的運動打基礎學的體操,后來孩子反而因為傷病問題耽誤了其他運動,實在可惜。我覺得對沒有體操資源的家庭,相對比較溫和的活動,比如舞蹈和瑜伽,都更合適一些。

小提琴

反方:

(觀點一,功利型)賽道過卷,不說比賽,連進樂團都很卷上天,學的人太多了?,F(xiàn)在表演機會都難找,這代孩子人均會拉小提琴。

(觀點二,功利型)想打比賽,孩子天賦,家長精力,老師資源缺一不可,對大部分家庭很難做到。想參加樂團,小樂團對申請無用,大樂團需要巨大投入,光說至少參加80%的訓練和演出這個要求,就很難認真搞其他課外活動。

(觀點三,非功利型)擾民。家中隔音不好,有小娃或者有安靜學習/工作需求的,慎選。小提琴聲音穿透力極強,到了后期一天拉一個多小時,對家人甚至鄰居打擾都很大。(該家長還有一個搞數學競賽的小娃,后來實在受不了只能在哥哥拉小提琴的時去圖書館,但哥哥也彈鋼琴,小娃并不覺得鋼琴聲音困擾)。

(觀點四,非功利型)正反饋極少。孩子想參加學校文藝表演,被告知報名小提琴的已經30多個了,連想隨便去個社區(qū)活動,都說小提琴節(jié)目全排滿,估計要等到后年。孩子想參加chamber樂隊,問了六七家,家家說不缺小提琴只招中提琴。孩子喜歡聽流行歌,用小提琴扒譜出來都不好聽,孩子說小提拉歌根本就不對味,平時朋友們聚會在一起唱歌,用的都是鋼琴或者吉他。以前孩子小,參加個提琴課的年終演奏還挺樂呵,現(xiàn)在孩子大了,這種就糊弄不過去了,天天問我,學小提琴有什么用呢?(這個孩子13歲放棄小提琴,選擇轉成吉他)

正方:

(觀點一,非功利型)對孩子的抗挫力和精細動作是很大的提升,另外平時的練耳訓練增加了孩子的聽覺專注力,能讓孩子在上課時效率更高。(也有家長反駁說,這是大部分樂器和體育活動共有的優(yōu)點,用這點說明小提琴好太牽強)

奧數

反方:

(觀點一,功利型)卷生卷死賽道,想拿到可以助力升學的成績,光靠努力意義不大,需要孩子天賦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才行。絕大部分孩子除了當分母毫無用處。

(觀點二,功利型)AMC的作弊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還呈擴大趨勢,導致公信力嚴重下降,目前情勢是除非到USAMO類似集訓隊級別,否則AMC獎甚至AIME qualifier這種成績放在簡歷上基本等于沒有。馴鹿和袋鼠更是過家家,沒人看,Math League和TEAMS這種,都是團隊大于個人,很多時候考得好不如大腿抱的好,招生官也懂。JHMT, HMMT這類,倒是能看出點水平,但這種的都偏高數而不是奧數,而且拿不到頭部成績就是廢紙。簡單說沒有出眾的數學天賦,這件事就不要想,收一堆小獎,除了告訴招生官你在水簡歷之外,啥用都沒有。另外女娃數學好早就沒申請buff了,現(xiàn)在學競賽的女娃比男娃多,誰照顧誰呢。(該家長當過美國top 30學校的招生官,也幫助不少homeschool社區(qū)的孩子申請到了心儀的大學,建議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觀點三,非功利型)你學個體育類,至少可以強身健體,保護視力。學個藝術類,至少可以有個興趣愛好,排解情緒。你說學奧數有什么用呢?除非數學專業(yè),哪怕是純理工對數學的要求也就到微積分+線代,奧數是一點用不上。說白了學奧數就是圖個純功利,你成績對申請有用,那就是賭對了,要是沒用呢,這么多年下來就是個瞎眼 + 久坐 + 擠兌其他活動的超級套餐。非說奧數可以提升思維,增加抗挫這種,的確不假,但難道其他活動就不提升了?

個人觀點:奧數是所有興趣班里,唯一一個家長全差評,零好評的活動(捂臉)。不過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在美國的特殊性,那就是高中數學及其簡單,以至于課內數學GPA滿分+SAT數學滿分+AP數學五分屬于亞裔娃“有手就行”的操作,根本不需要通過學奧數來拉動課內,所以奧數在美國的紙面意義的確只有”得獎幫助申請”一個作用。這個情況和國內情形顯然是不同的,所以家長還需要考慮自身情況。不過弱弱說一句,其實在國內競賽成績好也不等同于高考數學好,雖然可能有相關性。(來自本人,一個市一 + 新加坡金 + AIME qualifier,但高考數學只考了132的競賽娃)

信奧

反方:

(觀點一,功利型)很多家長認為信奧不如奧數“吃資質”,實則信奧不吃孩子資質,但吃家長資質。為什么硅谷孩子信奧成績最好?那是因為父母基本都是大廠碼農/計算機大牛,校隊動輒五六個教練+十來個志愿家長當陪練,競賽出題老師直接請到學校開講座,更有甚者直接請回家。我為什么不推薦普通家庭搞信奧?因為計算機是新移民資源最好的領域,再加上華人但凡有點資源就一定全給孩子的教育思路,使得信奧目前不拼娃更拼爸媽。家里沒資源的,沒必要去趟渾水。

(觀點二,功利型)信奧成績受資源影響非常大,很多孩子能力不強但有能托舉的爸媽,這些事招生官都知道。所以目前政策和奧數基本一致:除非拿到頭部接近集訓隊的成績,否則各種大小獎和廢紙差別不大。家長沒資源,孩子沒出眾天賦,這兩條占一條就可以考慮換賽道了。(來自招生官家長)

正方:

(觀點一,非功利型)在ai年代,搞清楚計算機科學的底層邏輯非常重要。高中校內計算機學的太淺,到大學再往深了學的話,一來浪費時間精力,二來經驗太淺會錯過很多科研和實習的申請。所以學信奧就像學英語一樣,既然遲早都要學,不如早學早攢經驗。

下一篇文章是總結,家長態(tài)度兩極分化的課外活動,待續(xù)。


回應 舉報
贊7
收藏9

推薦閱讀

紅豆大紅豆
紅豆大紅豆
2020
本文目錄
01/ 大球(籃球,足球,橄欖球等)
02/ 體操
03/ 小提琴
04/ 奧數
05/ 信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