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尤其是小學(xué)一二年級的家長,在為孩子選書的時候時常會加一句“要帶拼音”的。一種普遍的觀念是,帶拼音的書利于孩子自主閱讀。
我認為拼音書并沒有那么好,甚至還有許多弊端。
01
拼音書不利于孩子識字。
孩子學(xué)會了拼音,就可以通過拼音去拼讀文字,通過拼音來自主閱讀。這是家長們熱衷于拼音書的主要原因。
但是這里有一個誤解,孩子并不是通過拼音來識字的。
漢語音標(biāo)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biāo)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biāo),而不是識字工具。
漢字是音形義的組合,識字的過程,是要對漢字的形象有一定印象,并將這個文字和一定的語音結(jié)合起來,在特定的語境中了解它的含義。
那些識字早的孩子,他們都是在聽的過程中通過反復(fù)觀察這個字的形象,并將這個字的形象和讀音聯(lián)系起來。
因此,初識字的孩子可能會混淆兩個形近的字,比如啾啾在三歲時把“廣”讀成“廠”,把“鳳”讀成“風(fēng)”。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混淆,通過家長的糾錯幫助后,他會更加注意兩個形近字之間的細微差別,提升對文字的觀察能力。
同時,在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chǔ)后,對一些合體字,他也學(xué)會了字讀半邊,連蒙帶猜地認識了更多的字。
家里有一套臺版繁體字的繪本,他也是連蒙帶猜地閱讀下去了。
想起自己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家里有一本繁體字的彩圖連環(huán)畫,沒有任何注音,一個人也全看明白了。
對于一個本身對文字不夠敏感、識字量就小的孩子,給他讀拼音書,他就會將注意力集中于拼音的拼讀上面,而忽略了文字形象。即便通過拼音讀出了一句話,而里面不認識的字還是不認識。這樣,孩子的識字速度反而更慢。
02
會拼音不代表會閱讀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的識字量已經(jīng)小了,再不給他讀拼音書,那孩子的閱讀不是更落后了么?
然而,會拼音并不代表會閱讀。
即便是獨立閱讀拼音書,識字量也要達到一定程度。如果一個孩子的識字量很小,一本拼音書有相當(dāng)一大部分的字都不認識,那么孩子閱讀起來是很累的。一方面,他要不停地去拼拼音,另一方面,漢語里有許多音同形不同的字,如果不識字,光憑字音來理解會給閱讀造成困擾。
舉個例子,啾啾一歲多的時候聽古詩,聽到“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他就一把抱住了我,我問為什么突然抱我,他說因為“baozhu”呀。
再比如,他用積木搭了個房子,我說你搭了個城堡耶,他問“城堡是橙子的家嗎?”
這樣的例子在低幼孩子里經(jīng)常會碰到。他們不識字,又缺乏生活經(jīng)驗、知識積累,光憑借一個讀音,他們會條件反射地與他已知的經(jīng)驗相連接,而不能對本來的意義做出正確判斷。
在讀拼音書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缺乏閱讀經(jīng)驗,對漢字的字形不敏感,僅僅是把句子一句句地讀出來,那么他也未必能把文章讀懂。
相反,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見一個字,忘記了它的讀音,但是還記得,或者可以通過字形和上下文知道這個字的含義,那么就算不知道這個字的讀音,也不會妨礙我們的閱讀。
漢字的意義是藏在漢字的形里,而不是音里,通過字形去理解要比通過字音去理解容易許多。通過字形,我們更容易去猜測理解這個字的讀音和意思,哪怕音并沒有完全猜正確,但是通過上下文,意義也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在閱讀上的意義遠遠大過單純把一個字讀出音來。
03
注音版品質(zhì)普遍不高。
說句不中聽的話,對拼音書有執(zhí)念的家長多半忙或懶,而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制作拼音書的出版商更偷懶。家長只需要帶拼音就好,其他方面很少關(guān)注,這些出版方也只為滿足家長的需求,寫上“注音版”、“新課標(biāo)”等字樣,而這類書往往都做得比較粗糙。
眾多的“假繪本”就是明證。那些電腦制圖、批量生產(chǎn)的卡通書,基本都有注音;眾多的盜版書畫蛇添足地給經(jīng)典繪本加上拼音,制作成“拼音版”的爛書。
而真正懂繪本、懂閱讀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shù)的繪本都是沒有拼音的。
為什么大部分繪本沒有注音的問題,可以參見文章:為什么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不僅僅是繪本,許多注音版的章節(jié)書,質(zhì)量也普遍不高。因為要加上拼音,勢必還要增加校對的工作量,拼音出錯的情況也很多。而且,一加上拼音,書本的厚度也要增加,許多拼音版的長篇章節(jié)書,都是壓縮改編版,剔除血肉,只剩骨架,原著的文學(xué)性、藝術(shù)性大減,失去了原著的本來價值。
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拼音書都是壞書。只是我們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不應(yīng)該以“注音版”、“非注音版”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來選擇。
在不看內(nèi)容的情況下,判斷一本書的版本好不好,要看這本書的作者、譯者、出版社等重要信息,如果這本書是改編版,還要看改編作者的信息。
對比下來,好版本的書帶拼音的不多。
這本注音版的《昆蟲記》沒有寫明改編者、譯者
其實,那些全拼音版的書,給人的閱讀體驗也是不太好的,漢字夾帶字母,密密麻麻的,整個頁面就不太舒服。如果要注音,我比較喜歡那種在少數(shù)生僻字旁邊加括號備注拼音的做法。
04
堅持親子共讀。
許多識字量小的孩子的家長肯定要著急了,識字量不多,拼音書不好,那孩子的閱讀怎么辦。
我想說,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親子閱讀。讀書給孩子聽這件事,哪怕是孩子識字了,可以自主閱讀了,也還是要堅持的事。
對于識字不多的孩子,給孩子讀書是可以增加識字量的。孩子看著書本,家長按照字讀,久而久之,便能加深對字形的印象。
雖然沒有實現(xiàn)自主閱讀,但是在聽讀的過程中,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是可以得到提升的,再加上一些互動討論,一些疑惑可以及時得到解決,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比自己懵懵懂懂看拼音書更能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