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不喜歡注音版的童書

2018-11-4 22:42 原創(chuàng) · 圖片4

許多家長,尤其是小學(xué)一二年級的家長,在為孩子選書的時候時常會加一句“要帶拼音”的。一種普遍的觀念是,帶拼音的書利于孩子自主閱讀。

我認為拼音書并沒有那么好,甚至還有許多弊端。

01

拼音書不利于孩子識字。

孩子學(xué)會了拼音,就可以通過拼音去拼讀文字,通過拼音來自主閱讀。這是家長們熱衷于拼音書的主要原因。

但是這里有一個誤解,孩子并不是通過拼音來識字的。

漢語音標(biāo)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biāo)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biāo),而不是識字工具。

圖片

漢字是音形義的組合,識字的過程,是要對漢字的形象有一定印象,并將這個文字和一定的語音結(jié)合起來,在特定的語境中了解它的含義。
 

那些識字早的孩子,他們都是在聽的過程中通過反復(fù)觀察這個字的形象,并將這個字的形象和讀音聯(lián)系起來。

因此,初識字的孩子可能會混淆兩個形近的字,比如啾啾在三歲時把“廣”讀成“廠”,把“鳳”讀成“風(fēng)”。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混淆,通過家長的糾錯幫助后,他會更加注意兩個形近字之間的細微差別,提升對文字的觀察能力。

同時,在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chǔ)后,對一些合體字,他也學(xué)會了字讀半邊,連蒙帶猜地認識了更多的字。

家里有一套臺版繁體字的繪本,他也是連蒙帶猜地閱讀下去了。

想起自己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家里有一本繁體字的彩圖連環(huán)畫,沒有任何注音,一個人也全看明白了。

對于一個本身對文字不夠敏感、識字量就小的孩子,給他讀拼音書,他就會將注意力集中于拼音的拼讀上面,而忽略了文字形象。即便通過拼音讀出了一句話,而里面不認識的字還是不認識。這樣,孩子的識字速度反而更慢。

02

 會拼音不代表會閱讀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的識字量已經(jīng)小了,再不給他讀拼音書,那孩子的閱讀不是更落后了么?

然而,會拼音并不代表會閱讀。

即便是獨立閱讀拼音書,識字量也要達到一定程度。如果一個孩子的識字量很小,一本拼音書有相當(dāng)一大部分的字都不認識,那么孩子閱讀起來是很累的。一方面,他要不停地去拼拼音,另一方面,漢語里有許多音同形不同的字,如果不識字,光憑字音來理解會給閱讀造成困擾。

舉個例子,啾啾一歲多的時候聽古詩,聽到“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他就一把抱住了我,我問為什么突然抱我,他說因為“baozhu”呀。

再比如,他用積木搭了個房子,我說你搭了個城堡耶,他問“城堡是橙子的家嗎?”

這樣的例子在低幼孩子里經(jīng)常會碰到。他們不識字,又缺乏生活經(jīng)驗、知識積累,光憑借一個讀音,他們會條件反射地與他已知的經(jīng)驗相連接,而不能對本來的意義做出正確判斷。

圖片

在讀拼音書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缺乏閱讀經(jīng)驗,對漢字的字形不敏感,僅僅是把句子一句句地讀出來,那么他也未必能把文章讀懂。
 

相反,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見一個字,忘記了它的讀音,但是還記得,或者可以通過字形和上下文知道這個字的含義,那么就算不知道這個字的讀音,也不會妨礙我們的閱讀。

漢字的意義是藏在漢字的形里,而不是音里,通過字形去理解要比通過字音去理解容易許多。通過字形,我們更容易去猜測理解這個字的讀音和意思,哪怕音并沒有完全猜正確,但是通過上下文,意義也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在閱讀上的意義遠遠大過單純把一個字讀出音來。

03

注音版品質(zhì)普遍不高。

說句不中聽的話,對拼音書有執(zhí)念的家長多半忙或懶,而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制作拼音書的出版商更偷懶。家長只需要帶拼音就好,其他方面很少關(guān)注,這些出版方也只為滿足家長的需求,寫上“注音版”、“新課標(biāo)”等字樣,而這類書往往都做得比較粗糙。

圖片

眾多的“假繪本”就是明證。那些電腦制圖、批量生產(chǎn)的卡通書,基本都有注音;眾多的盜版書畫蛇添足地給經(jīng)典繪本加上拼音,制作成“拼音版”的爛書。
 

而真正懂繪本、懂閱讀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shù)的繪本都是沒有拼音的。

為什么大部分繪本沒有注音的問題,可以參見文章:為什么大部分繪本都沒有拼音,你知道嗎?

不僅僅是繪本,許多注音版的章節(jié)書,質(zhì)量也普遍不高。因為要加上拼音,勢必還要增加校對的工作量,拼音出錯的情況也很多。而且,一加上拼音,書本的厚度也要增加,許多拼音版的長篇章節(jié)書,都是壓縮改編版,剔除血肉,只剩骨架,原著的文學(xué)性、藝術(shù)性大減,失去了原著的本來價值。

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拼音書都是壞書。只是我們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不應(yīng)該以“注音版”、“非注音版”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來選擇。

在不看內(nèi)容的情況下,判斷一本書的版本好不好,要看這本書的作者、譯者、出版社等重要信息,如果這本書是改編版,還要看改編作者的信息。

對比下來,好版本的書帶拼音的不多。

圖片

這本注音版的《昆蟲記》沒有寫明改編者、譯者

其實,那些全拼音版的書,給人的閱讀體驗也是不太好的,漢字夾帶字母,密密麻麻的,整個頁面就不太舒服。如果要注音,我比較喜歡那種在少數(shù)生僻字旁邊加括號備注拼音的做法。
 

04

堅持親子共讀。

許多識字量小的孩子的家長肯定要著急了,識字量不多,拼音書不好,那孩子的閱讀怎么辦。

我想說,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親子閱讀。讀書給孩子聽這件事,哪怕是孩子識字了,可以自主閱讀了,也還是要堅持的事。

對于識字不多的孩子,給孩子讀書是可以增加識字量的。孩子看著書本,家長按照字讀,久而久之,便能加深對字形的印象。

雖然沒有實現(xiàn)自主閱讀,但是在聽讀的過程中,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是可以得到提升的,再加上一些互動討論,一些疑惑可以及時得到解決,孩子的理解能力要比自己懵懵懂懂看拼音書更能得到鍛煉。


回應(yīng)57 舉報
贊49
收藏86
7年前
說的很好,我也忒煩帶拼音的書。密密麻麻的不好看,也不利于孩子認字。
7年前
個人感覺拼音書可以起過渡作用,本身孩子在學(xué)習(xí)拼音,在生字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對個別生字可以通過拼音的方式拼讀出來,練習(xí)聲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拼讀熟練度也可以得到鍛煉,可以收獲一種成就感。而且什么都不是絕對的,以前我也特別反對國內(nèi)童書,但是,如果個別的帶拼音童書可以讓孩子有自己完整通篇讀下來的成就感,獲得閱讀的樂趣的話,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7年前
同意,個人一直不喜歡帶拼音的書
7年前
贊同!漢字是象形文字,通過字形理解字義遠比知道讀音重要。
7年前
我也不喜歡帶拼音的圖書,總覺得視覺效果不好,怪怪的
7年前
說得極對。學(xué)拼音的時候看看,后面根本用不著。我家沒買過拼音的書。要看的話,圖書館借個幾本看看,鞏固一下拼音足夠了
7年前
贊同,我家認字就不靠拼音,拼音是什么呀,建國以后才弄出來的一套認字輔助,連老師都承認,拼音只是識字的工具而已,和字典一樣。我買書的時候從來不會去注意有沒有注音,有反正孩子買回來也是看字不看拼音,沒有更得我心
7年前
巧了,我也不喜歡注音版。樓主說的有道理。我家識字量大,很早就能自主閱讀,也不需要注音版。
7年前
我也不喜歡拼音書,但孩子讀一年級了,我特地買了幾本,目的是幫助孩子學(xué)習(xí)拼音,拼音是考試重點!
7年前
不贊成,偏頗了。學(xué)齡前沒接觸過拼音和拼音書。從幾個月開始親子讀,中班開始有意識教認字就是記不住。。。上小學(xué)識字200。然后上拼音書,挑書誰會去挑你曬出來論斤的地攤書啊?我們也是挑選過得好不好。那些海底小縱隊,迪士尼的書,國際大獎小說,金波大家的書都是有拼音版的。剛開始給一頁十幾個字的,然后擴到一頁70字。字體也是逐漸變小。因為有拼音娃不怵自己讀不會說一句都讀不了挫敗。中間也會有只看拼音讀我能聽出來然后指出來說你這個是看拼音讀的吧?純看拼音很容易都讀成一聲像歪果仁學(xué)中文。但我不會挑刺太多只是順帶強調(diào)先看字不認識再看拼音。一升二暑假是個飛躍,假期果然是攻閱讀的好時機,中英文閱讀都上了臺階,中文進入欣賞純文字書階段一本大概十幾萬字的進階版識字量猛增依然還有拼音書但也有無拼音的了。至于錯別字,沒拼音也會有錯別字這與視覺專注有關(guān),漏了點那是因為專注力還不夠細致到點那個細節(jié),類似表現(xiàn)還有閱讀跳字問題。問過語文老師如何破,回答是沒招就是寫,通過這類題型錯了就知道這個詞里應(yīng)該用這個字。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一葦_啾媽
一葦_啾媽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