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記|游戲力居然是一種對付“熊孩子”的教育方式

2018-6-25 15:16 原創(chuàng) · 圖片5

看到《游戲力》這個書名還以為是指導家長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適合玩什么類型游戲之類的書。翻了幾頁才發(fā)現(xiàn)其中大有乾坤,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一種有趣而又充滿智慧的教育方式,幫我們更懂孩子,幫孩子更懂我們,幫我們更懂自己。

三個月來,兒子每次洗完澡都會光著身子鉆到床底下,我們試遍了所有“理解孩子”的方法,但結(jié)局還是只能由爸爸把他硬拽出來。從游戲力工作營中,我找到了應對方法:兒子鉆進床下后,我再床邊爬來爬去,“吱吱吱,我是小老鼠,我再找奶酪;啊呀,怎么床下有一只貓??!貓大哥,求你了,別吃我!”我邊求饒邊發(fā)抖,結(jié)果還是“被貓抓住了”。一陣大笑后,我和兒子各得所需。后來,我又漸漸體會到:看似簡單的方法,其實背后蘊藏著對孩子更加真實、更加深刻和更加炙熱的理解。

這是摘自《游戲力》的一個小案例。爸爸用了常規(guī)的方法對付熊孩子,估計把孩子拖出來后就是一陣哭鬧,但問題依舊沒被解決。媽媽則巧妙地化解了這一沖突,滿足了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需求。

游戲:孩子的工作

對成人來說,游戲意味著休閑,但對孩子而言,游戲卻是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一天假。游戲也是孩子交朋友、體驗生活以及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一般來說,一個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投入游戲活動的孩子,都有著必須重視的心理問題,就像一個成人沒能力工作、或是不愿意談話的情況一樣。受到過嚴重虐待、或不被尊重的孩子,需要首先學會游戲,才能從游戲治療中獲益。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十分注重游戲?qū)和J知發(fā)展的作用,隨著兒童身體發(fā)育的成熟,兒童在游戲中適應環(huán)境,獲得自然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不斷變化、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認知圖式。

如果游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那對成人來說,與孩子溝通的最好的方式似乎也該是通過游戲,這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下命令指揮孩子這樣或那樣,規(guī)定孩子不準這樣或那樣。

突破成人與孩子間的那道墻

很多成人談到游戲,也許會說我不太會跟孩子玩。

輕松點,加入年幼孩子的世界,先把自我的身份降低,孩子認為怎么玩最有趣,就跟隨孩子怎么玩,隨時準備著為孩子獻出永不枯竭的愛意、鼓勵與激情??鞓泛托β暿沁M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那我們就需要學習怎么能讓自己開心一點,與孩子之間建立起聯(lián)結(jié)。

一旦與孩子自己發(fā)生沖突,也就是成人與孩子聯(lián)結(jié)斷裂時,游戲則是我們可以借助了來恢復聯(lián)結(jié)的好方法。

放下身段必不可少

其一是說大人必須俯下身子,坐在和孩子同一水平高度,和孩子真玩起來。其二是指大人在心態(tài)上要迎合孩子,他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對于年紀小的,我們就得降低高度,和他們面對面地玩,對于年紀大一點的,我們就得適應他們的方式,不管是去百貨公司或球場,還是在電視或電腦旁。

放下身段,還意味著要去加入一些以前我們壓根就不認可的游戲。

當然,孩子永遠都需要獨自游戲,以及與同齡伙伴游戲的時間和空間,但事實上,當大人有效地參與到孩子的游戲里時,孩子獲得的樂趣會更多。

成人自己也要充電

不僅孩子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問題,我們成人也是如此。在被情緒問題困擾的時候,各種焦慮、孤獨的情緒蜂擁而至,說實話,以這樣的狀態(tài)再去跟孩子玩游戲,難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對成人來說,有合適的情緒疏泄方式也非常重要,也許與能量強大的人諸如心理咨詢師之類的人聊一下,與相同處境的朋友見一下,又或者其他其他的方式,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回來。孩子也會感受到成人狀態(tài)的細微變化,從而在與成人的游戲中獲得能量。

游戲力是一種育兒的心態(tài),比起簡單粗暴的懲罰手段,更需要成人深刻理解孩子的需求,并運用自己的智慧。

也許被成人以游戲力對待的孩子,長大了會更懂得如何以同樣有趣的方法觀照自己的需求,并有更多的能量幫助其他人。

參考:《游戲力》

轉(zhuǎn)自:公號“小寶成長吧”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