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推薦書,最好能投其所好——對,流行的說法是“精準”。她們的興趣在哪里,最近的關(guān)注點有哪些,內(nèi)心情感又有什么新動向……這些細微處,只有父母最易觀察到,所以,給自家娃挑書、薦書,通常能做到有的放矢,接近“精準”。
話說,娃五歲開始學鋼琴,最初的幾個月,我真的以為她就是傳說中的神童,鋼琴老師也盛贊,說娃喜歡彈琴。小湯1進展神速,半小時的課程能完成兩到三首小曲目。讓老師意外的是,她上課從來不需要我作陪。據(jù)老師描述,上課的大多場景是:媽媽和娃一起學,媽媽拿著小本本記下老師強調(diào)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課下陪娃練琴時逐條提醒,有些認真的媽媽,會錄下老師課上的重點,回家就“有影像有真相”啦。老師開玩笑說,開始時,媽媽們的進步都快于娃。
圖片選自《這叫什么?那是什么?》
不但上課不用跟,就連課后練琴,也不用我多說。娃每天自覺坐在琴凳上復習老師課上布置的曲目。幾個月后,就嘗試把幼兒園學到的兒歌童謠用鋼琴彈出來,而且樂此不疲。嗯,現(xiàn)在回想,凡事開始的時候總是歲月靜好。
在學琴、練琴方面,我們沒起沖突,也沒有對抗。學琴的地方定期有匯報演出的機會,逢年過節(jié),娃也可以在親戚朋友面前秀秀才藝。
隨著大湯課程的結(jié)束,中間穿插哈農(nóng)、拜厄等補充,然后到考級教程的練習開啟,娃已經(jīng)來到了小學三四年級。盡管課業(yè)不忙,但小學生活更豐富多彩,學琴這件事的熱勁兒似乎過去了。每天練琴十五分鐘,還能自覺堅持。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鋼琴老師沒反映娃不認真學,也沒說她練琴時間少;她按部就班學琴、練琴……但在娃學琴五年后,我還是把課停掉了。就是覺得哪里不對:過了最初學琴的新鮮勁兒后,學琴這么久,她并沒有被激發(fā)出對鋼琴更多的熱愛,沒有更加癡迷地練琴,彈琴時,臉上沒有陶醉的神情,不開心時從沒見她打開琴蓋小彈一曲……
當然,做這個決定前我們有過溝通:
-你喜歡彈琴嗎?
還行吧?!具@個萬能詞在我的詞典中意味著可有可無、無所謂、不得不等含義,是個高危詞匯】
-你希望繼續(xù)學琴嗎?
都行啊?!景炎鰶Q定的權(quán)利推給別人,意味著自己不會負任何責任,又是個高危詞匯】
這次真的想通了,讓娃提不起興趣的興趣班可以果斷放棄。余下的時間她用于發(fā)呆,似乎都更有意義。
圖片選自《這叫什么?那是什么?》
前陣子,我們一起看《尋夢環(huán)游記》,男孩米格爾闖入亡靈國度,參加選秀勝出才有機會見到大英雄——歌神德拉庫斯。為了借到琴,米格爾隨落魄樂手埃克托走進岸邊簡陋的小屋,埃克托坐在吊床上,傷感又眷戀地彈起昔日老歌……
就在這一刻的電影院里,周圍遍是稀里嘩啦的抽泣聲,我聽到身邊的小朋友篤定地說:我要學吉他。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很快,她從同學那要來一位吉他老師的微信,讓我聯(lián)系。故意滲了一段時間,有天她略帶怒氣地質(zhì)問:
-你為什么對小孩的事不上心呢?
怎么說?
-我想學吉他,老師的微信早就發(fā)你了,怎么沒下文了?
哦,是嘛,當真的呀,以為一時興起,隨便說說的。
-我要學吉他!
圖片選自《這叫什么?那是什么?》
這次是她自己的選擇。第一節(jié)課上老師問為什么學吉他,她干脆地回答:彈唱。再次驗證,只要有目標,所有的努力就是她自己的事了。
盡管鋼琴遺憾地放棄,嗯,鋼琴搬走騰出的地方換成了書架。呃,你可能已經(jīng)猜到了,一位有心機的媽媽下一步的打算——沒錯,可以不失時機地給娃推薦書啦。
圖片選自《這叫什么?那是什么?》
時機并不好找,關(guān)鍵是來的時候要抓住。我就挑選在兩種樂器交接的檔兒,適時拿兩本與音樂相關(guān)的傳記繪本,讓娃看看那些赫赫有名、名符其實的音樂天才有怎樣的人生。想讓她在學樂器的同時理解到:
·音樂為何讓人著迷?
·音樂天才的生活和經(jīng)歷與普通人有何不同?
·音樂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莫扎特總是喜歡坐在樂器堆中,東敲敲、西彈彈,著迷地聽著指尖流瀉出的音樂,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他天生就有絕佳的音感,加上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不到五歲,就能在半小時內(nèi)學會一首小步舞曲;不到七歲,他靠自己摸索,學會了拉小提琴,而且拉得比大人都好。
……
在處境最艱難時,莫扎特知道,只有音樂能夠撫慰他疲憊的心,于是他選擇用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打起精神創(chuàng)作更多的曲子。
——節(jié)選自《莫扎特:眾神寵愛的天才》
曾經(jīng)有音樂家問路易斯,他在即興演奏時,心里都在想什么,他的回答是:“只要閉上眼睛,回想童年時的種種美好時光,音樂自然出來了……爵士樂對我而言,是一種快樂的音樂,必須愛它,才玩得下去!”
——節(jié)選自《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樂之王》
歸根結(jié)底,是想讓娃想一想,為什么學音樂,想從中獲得什么。當然,她不可能理解得那么深刻透徹,但起碼要讓音樂這顆小種子先在她們心里扎下根。
在查書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有收獲,比如,《為什么有這么多為什么》中提出一個問題:我不想學音樂,為什么他們還要逼我?
作者的回答深得我心,其中一句是:
在親子雙方的愿望、時間安排和你的天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真的很不容易。
再比如,《這叫什么?那是什么?》中有一篇寫:什么是天才?
作者的解釋讓我頓悟:
天才了解問題之后,會將兩件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以遠比常人快的速度“咔嚓”一下就把問題解決了。
不得不說很形象啊,天才的腦回路就這樣搭建起來。我釋然了。
來源:讀小庫,文: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