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

2018-6-12 10:43 原創(chuàng)

??昨天跟安睡群里探討琴童學琴,討論的面紅耳赤,索性斷舍離了一些不準備聊天的群,目的是多陪娃多讀書少尬聊。 我的觀點是興趣保護第一,驗證考級第二。但群里好多媽媽覺得考級是驗證自己知識的過程,考級驗證是唯一的途徑嗎?看看這本書和《翻轉(zhuǎn)式學習》或許能找到答案。

如果學琴影響了親子關(guān)系、興趣愛好,值不值得?

??在我的認知中考級選擇的曲目單一指法固定,老師教學死板枯燥,對于一個想要培養(yǎng)興趣愛好學習的小朋友,利還是弊?

我希望穩(wěn)穩(wěn)學習樂器,希望在他心里種下音樂的種子,促進拼胝體的發(fā)育。而不是練完級就再也不碰琴,因為練琴考級父親、親子關(guān)系受影響,我希望的他可以在閑暇的時候彈琴放松,感受音樂的美好,陶冶情操。

幾歲學習樂器?

??Dr魏建議學習樂器4歲左右開始練習琴鍵類,吹拉類要等孩子大一點,肺活量上去了,才是開始練。年齡小的可以在家里進行音樂啟蒙。

東方人為什么會拼命學習?

??東方人往往不是為個人,而是為集體而學習的。與獨立性相比,他們更重視學習的連貫性。不想讓別人對自己失望,不想落后于集體,是東方人主要的學習動力。而對于西方人而言,個人成果僅限于個人而已。當自己不想學習或者感覺到能力有局限時,學習的目的僅限于自身,所以挫折后會放棄學習,不會有那么大的心理負擔。

西方人喜歡鼓勵,而東方人喜歡鞭策

??東方人將這種負面反饋當做自己需要提升的信息來接受。東方人在受到指責時,會覺得自己更加需要努力,正是因為這種自我提高的傳統(tǒng),讓東方人在面對失敗或者受到別人指責、批評時,他們才不會輕易放棄,而會更加努力地走下去。而西方人認為,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并不十分相信后天的努力,所以在鞭策下,西方人更多會選擇放棄,而鼓勵對西方人更有效。

韓國——學院街上5平米的小屋

??除了會報大量的課外輔導班兒,韓國學生會抓緊一切時間,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在學院街上,有很多小房間,尤其是面臨高考的學生,他們會住在只有5平米的房子里,有一張床和桌子,學生一整天都呆在里面,不與外界交流,可以非常安靜的集中精力,他們認為這樣的學習方法是有效的。

日本——升電梯一樣的名校之路

??在日本,像早稻田這種大學,下面有很多附屬學校,你要是能進入他們的附屬學校,不出意外就可以很輕松的升入大學。所以,在日本,你得從幼兒園開始就占據(jù)優(yōu)勢,然后進入名牌小學,名牌初中高中,再到名牌大學,可以說從小就層層篩選。

??私立學校升學率是非常高的,基本上那些名牌小學、中學、高中都是私立的。而且政府不會干涉私立學校的招生制度。但是,私立學校又特別的少,私立學校的數(shù)量不到公立學校的百分之一,所以,走私立這條路是要花很多錢的。從私立的幼兒園一直到考入名牌大學,總共需要4.7億韓元,大概折合人民幣270多萬吧。而如果走公立路線的話,你只需要花不到20萬人民幣,差了十幾倍??梢娙毡镜慕逃Y源和收入階層是更加掛鉤的,階級板結(jié)更加堅固。

日本學習方法——作筆記

??日本人一直有一個觀念,就是只有把筆記做好了,才能有好的學習成績。所以,從小學起,孩子們就會把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內(nèi)容抄下來,年級高一點,會把自己的思考也記下來,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系統(tǒng)化的整理課程內(nèi)容。

??學校對筆記也特別重視,學校會定期檢查學生筆記,而且老師也會給學生留出專門做筆記的時間。

??東京大學在考試之前,每一個學科都定下一個負責人,他來負責這門課的筆記,寫好了之后,分發(fā)給所有的人當復習材料。所以,東京大學很多學生平時不怎么去上課,因為,他們只要看筆記復習就夠了, 比任何資料都有用。

印度——全世界最難的考試

??15%的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來自于IIT,32%的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的職員來自于IIT,12%的美國醫(yī)生來自于IIT。IIT在印度是國家的驕傲,是印度的未來,只招收精英,招收學生一定是成績排名前2%的孩子。加上印度有太多人想通過IIT來改變命運,導致IIT的入學考試特別難,IIT的入學考試叫JEE,它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印度的學習方法——背誦

??印度是一個宗教之國,有3.3億個神。印度人這種背誦的學習方法,和印度教有特別大的關(guān)系。有一個印度教經(jīng)典叫做《吠陀》,在古印度,只有印度最高的姓氏,婆羅門,才能學習《吠陀》,而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婆羅門要保護知識不外傳,所以“老師念,學生背誦”,口口相傳,有效地防止了知識外傳。幾千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印度依然延續(xù)著背誦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

比如,印度的吠陀數(shù)學中,印度人背的乘法口訣要比我們多很多,應(yīng)用起來也很方便。像84×97,印度人用3秒鐘就能算出來,這就是背口訣的力量。

猶太人——創(chuàng)造奇跡

??猶太人只占全世界人口的0.2%,但23%的諾貝爾獎得主是猶太人。哈佛大學1/3的學生都是猶太人,耶魯大學25%以上的學生都是猶太人,可以說基本上美國常春藤盟校都有很高的比例屬于猶太人,而且這些名校里面30%的教授都是猶太人。

??在美國華爾街、羅斯柴爾德家族、所羅門兄弟、高盛這些世界性的大規(guī)模投資銀行,都是猶太人主導下建立的。華爾街雖然全年無休,但是在猶太人過新年的時候,就會放假10天。還有歷屆的美聯(lián)儲主席,有一定比例都是猶太人。

??在世界100強企業(yè),其中30%以上的擁有者都是猶太人。

??美國好萊塢影視產(chǎn)業(yè),包括環(huán)球影業(yè)、派拉蒙、華納兄弟,很多大牌的影視公司都是猶太人的。

??美國的大媒體公司90%以上都是猶太人控制,包括紐約時報、CBS等。

??而且,更有趣的是,猶太人特別抱團,當時在華爾街,巴菲特想去他老師公司工作,他老師直接跟他說,你很優(yōu)秀,但我只提供機會給猶太人。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以色列外交政策總是很強硬,因為猶太人在美國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源、金融資源并且還控制媒體,且他們還抱團支持自己的國家。

猶太人的學習方法——辯論

?猶太教告訴大家,絕對不無條件的接受世界上存在的任何東西,只有自己直接進行探究,不停地問“為什么”,自己直接與問題碰撞,最后才有所收獲。

??所以,猶太人的求知路徑,就是對知識的質(zhì)疑和已知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大家把爭論當做美德。

猶太人的學校,可以說是最吵鬧的課堂。學生會不斷地挑戰(zhàn)老師的權(quán)威,必須要和人辯論,這才是他們認為的學習。

??有猶太人生活的地方都會有猶太神學院,猶太神學院特別吵鬧,大家都在大聲辯論。你會看到很多書桌放著書,每個桌子左右兩邊,相對擺放兩個凳子,兩個人對著坐,即使互相不認識也沒關(guān)系,來了反正就要辯論,場面特別壯觀。

??神學院主要的學習內(nèi)容,就是流傳了3000多年的羊皮卷,一本叫《塔木德》的書,其在猶太教的地位僅次于圣經(jīng),足以讓猶太人花一輩子的時間研讀。這本書的內(nèi)容也是充滿了辯論,完全不會告訴你什么是對的,而是讓你自己在辯論中體會。

??有一些猶太人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名校,比如MIT之后,也會立即申請休學一年,去猶太神學院學習《塔木德》一年。因為他們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工,進入高校前要先提高學習能力,而事實上,在學習塔木德的同時,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能力,還會學到真正的人生學問和價值觀。

法國——唯一在中考考哲學的國家

??很多法國學生在會考之前,要去咖啡廳辯論,因為學哲學需要辯論。哲學沒有正確答案,哲學的要求就是要我們對自己的意見進行合理的邏輯闡述,所以這些學生只有去咖啡館參加討論會,才能鍛煉這個能力。

??法國本身就是一個哲學國度,全民都喜歡哲學思考,他們很看中一個人是否知性,而哲學思考能力就是知性的指標。

??法國怎么播報新聞?比如說,朝鮮金正日去世了,咱們的新聞稿會怎么寫呢?我們會講一下生平履歷,或者分析政治動向,然后大家會在評論區(qū)吐吐槽。而法國人不同,他們的媒體會找一個哲學家,然后請他分析下“為什么朝鮮人民會因為一個獨裁者的去世而痛哭流涕,希望用哲學觀點來闡述”,顯而易見,法國全民都喜歡哲學思考。因此,法國教育的核心,可以用兩字形容,就是“交流”。

??和猶太人的辯論不一樣,法國人更強調(diào)合作的交流,不像猶太人的辯論那么想挑戰(zhàn)對方,法國課堂上并不是特別的吵。

??法國人交流的特色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18世紀,法國發(fā)明的一個文化產(chǎn)物,叫沙龍。沙龍是一個自由交換想法的空間,沙龍上,大家不看重性別、地位、出身,只看重才智、語言表達和禮儀。大家如果有機會去法國,看看盧浮宮里面,很多雕像畫的是一個老師和孩子的交流場景。古羅馬人認為,只有通過對話,才能學習,因此在古羅馬,孩子7歲就會離開家到老師家學習,這種文化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

??穩(wěn)穩(wěn)媽:每個國家都有適合自己回家的教育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起學區(qū)房,媽媽的教育理念更重要!

??希望可以遇見更多優(yōu)秀的媽媽, 一起科學育兒,育兒育己!
 

by :穩(wěn)穩(wěn)媽  微博:蔓秀傾城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