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筆記#如何搞定愛發(fā)脾氣的娃

2016
2018-8-16 13:43 原創(chuàng) · 圖片1

一,幫助孩子描述分析和反思情緒

孩子容易哭鬧,打人,是因為腦區(qū)發(fā)育不成熟,理事腦無法控制情緒,家長要幫助孩子充當前額葉,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具體怎么做呢?

s1,引導孩子描述情緒,類似頭腦特工隊

s2,分析情緒,情緒從哪里來,怎樣消除這樣的負面情緒,認知行為療法,需要很多次嘗試

s3,引導反思情緒

二,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建立規(guī)則意識,讓孩子多用非暴力的形式表達自己

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攻擊性行為,如1-2歲寶寶以自我為中心,不太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這是非常正常的發(fā)展階段;3-4歲大部分理解他人感受,也存在打人現(xiàn)象,那么如何控制情緒呢?

(一)育兒育己,控制好家長自己,為孩子提供非暴力環(huán)境,若孩子愛打人,反思是否存在鼓勵因素,給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孩子打長輩,長輩開玩笑說,哎呀,敢打爺爺奶奶,小壞蛋,他們會錯誤滴以為這樣能夠引起注意。另一種極端方式是,看到孩子打人,家長很氣憤地先揍一頓,用懲罰方法讓孩子長記性,這本身是一種錯誤的示范,這讓孩子以為可以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可能會想爸爸媽媽比我高大,他們可以打我,我也可以教訓比我小比我矮的人。

對學齡前孩子純靠講道理不太行得通,似懂非懂,可通過物理介質(zhì)如繪本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牙不是用來咬人的傳達思想。

打人也有可能是孩子習慣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或表達情緒,這是后天習得的,有可能表達一次沒有被制止甚至得到好處,或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表達情緒和欲望是可以的,但要用適當?shù)姆绞?,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鼓勵孩子用更多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

(二)建立規(guī)則意識:設定期望,提醒行為,早培養(yǎng),從點滴做起。

用溫和的提醒強化孩子的行為,孩子表現(xiàn)好,要從正面有針對性地評價她的行為,不單單用你真棒進行夸獎,要學會表揚。
 

小寶寶的規(guī)則意識,從禮貌用語開始,如謝謝,你好,再見,認識規(guī)則,使用規(guī)則,內(nèi)化規(guī)則,身教大于言傳,為孩子以后學更多禮節(jié)鋪路,不斷重復。家長在外和在家社交規(guī)則要一致。

(三)降低外部干擾,管理情緒,認知,行為的鏈條,提升自控力。

1.降低外部干擾,減少誘發(fā)條件,通過替代方案幫助孩子轉(zhuǎn)移沖動

玩具,零食有固定擺放區(qū),孩子學習時減少環(huán)境干擾,不隨便亂放他的玩具。影響孩子控制力的另一個因素是家長的反應,如孩子一哭鬧就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孩子會繼續(xù)哭鬧,惡性循環(huán),但反過來,直接壓抑孩子說不許哭!這樣無法消除孩子消極情緒,反而會反彈更厲害,那要怎么做呢?前面說過,接納孩子情緒,引導孩子描述情緒感受,強調(diào)規(guī)則,給孩子一個替代方案。

家長以為我們足夠強硬,是可以壓制住孩子的沖動的,其實沖動是無法完全壓抑的,這是一個誤區(qū),但如果給孩子一個替代方案,我們就可以轉(zhuǎn)移孩子一定要的沖動。

2.建立日常生活規(guī)律

孩子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就能更好減少分心,抑制沖動。

日常生活規(guī)律可以讓孩子增加對生活的可預測性,孩子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建立規(guī)律感,幫助他們控制。

3.弄清情緒,認知,行為的鏈條,哪里出了問題,從哪里解決。

(四)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的誤區(qū)

1.左腦開發(fā)和右腦開發(fā)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需要左右腦合作。

2.孩子學走路需要學步車嗎?不需要,剝奪了孩子運動系統(tǒng)和大腦認知的需求,給孩子錯誤的安全感。

3.兩歲女寶寶脾氣大,不如意就哭怎么辦?兩歲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時期,自我獨立的基礎,寶寶不可愛的時候最需要愛,放任不管會讓她喪失學習情緒管理的機會,無條件答應她的要求,她會變得任性,建議寶寶油鹽不進時,跟她說,你現(xiàn)在很激動,媽媽等你哭完了再跟你說,我坐在旁邊等你安靜下來再解釋。然后找出替代方案。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小輝846
小輝846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