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學霸在考場上就是逢山開路(神擋殺神)逢水架橋(佛擋殺佛)。然而有些人不禁要問:學霸在考試時會不會緊張呢?
學霸考試會不會緊張? | 一個地球人的視角
緊張、焦慮、恐懼在人類進化歷程中,被認為是觸發(fā)生物在面對危險時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以使生物個體少受損傷,從而在危險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F(xiàn)代的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認為,緊張、焦慮、恐懼是大腦的一種生理反應(yīng)。
換句話說,只要學霸還是地球生物,就不可能回避緊張這一種心理狀態(tài)。即便是學霸、學神遇到自己沒有把握的或者意義重大的事情,同樣也會緊張。甚至很多學霸也坦言,不管復習得多么充分,到了考場上仍然會緊張,一旦遇到卡殼更是陷入焦慮的漩渦。
然而,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學霸,即便面臨再重要的考試,內(nèi)心再緊張焦慮,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發(fā)揮。
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這兩位神級人物都曾坦言上臺前的緊張甚至怯場,卻絲毫不影響他們高水準的發(fā)揮(除了偶爾的失常)。
那么,學霸究竟是如何與緊張情緒和平共處的呢?
人為什么會緊張?| 沒把握,有落差
不深究神經(jīng)生物學的具體知識,讓人陷入緊張焦慮狀態(tài)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 外在誘因:對所面臨的考驗沒有把握
◇ 準備不充分
◇ 未來不確定
很多學霸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考場上拿到卷子,發(fā)現(xiàn)考的內(nèi)容都沒復習,然后就在緊張焦慮甚至慌亂當中醒來,驚魂未定地安慰自己“這只是一個夢”。
緊張的外在誘因,即對所面臨的考驗沒有把握,既包括自身準備的不充分,也包括未來的事物發(fā)展與結(jié)果本身的不確定性。比如復習不充分時的手足無措、考試進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題目太難或是時間不夠用的緊張、以及監(jiān)考老師那句的“離考試結(jié)束還有15分鐘”。
◆ 內(nèi)在因素:現(xiàn)實和期望之間存在落差
◇ 重視結(jié)果
◇ 不滿現(xiàn)狀
引起緊張的另一面,在于現(xiàn)實和期望之間的落差。一個人越是重視結(jié)果得失,現(xiàn)狀和期望之間的差距越大,就越容易陷入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一次月考和高考帶給人的緊張程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學生對結(jié)果的重視程度不同。不僅如此,現(xiàn)狀和期望的結(jié)果之間距離越遠、落差越大,就越會使人陷入焦慮當中。好比拿了簽約的競賽生和普通學生參加高考,心理壓力和緊張程度必然存在差異。
很多學霸克服緊張的方式,往往非常的簡單也非常根本,即通過努力和自我調(diào)整,減少緊張的內(nèi)在和外在誘因:
◇ 充分準備:考試前充分的復習,上了考場才能安慰自己都復習到了;
◇ 改變現(xiàn)狀:人挫多努力,人丑多讀書;比如“考場上這題不會先做下一題”;
◇ 降低預期:比如“考個XX大學也不錯,別把一次考試看得太重了”;
◇ 減少不確定性:選擇風險更小的路徑;比如放棄競賽回歸高考。
不僅如此,很多學霸在高三苦練的“手感”、“熟練度”,或者叫“刻意練習”(仿佛運動員的“肌肉記憶”),就是保證在高度緊張的考試環(huán)境下,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發(fā)揮。
然而,這樣真的能克服緊張嗎?
即便我們可以像學霸一樣,事先通過努力來減少自己陷入緊張情緒的機會,但是真到了考場上,連學霸也難免因為一兩道題的不順利而緊張起來,更不用說在高考這樣重要的考試。
更何況,如果自己的得失心就是比較重、未來的不確定性就是非常大、自己對現(xiàn)狀非常不滿、之前的準備不夠充分,在考場上遭遇了緊張,該如何克服?
當負面情緒來敲門,我該如何應(yīng)對?
當負面情緒來敲門 | 不逃避 不自溺
情緒本身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應(yīng),但是之所以一些情緒被冠以“負面”的價值判斷,就在于情緒本身不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甚至可能阻礙問題本身的解決。
面對緊張情緒的原則,即:不逃避、不自溺。
◆不逃避,即不要回避自己的情緒。
克服緊張焦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陷入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妨大大方方地告訴自己:
現(xiàn)在,我很緊張,但學霸、學神、大師也會緊張,不要給自己太大心理壓力。
現(xiàn)在,我很緊張,我可能準備不足/患得患失/水平有限,我仍努力做到最好。
現(xiàn)在,我很緊張,這說明我的身體在儲備能量應(yīng)對挑戰(zhàn),我將盡力克服挑戰(zhàn)。
Never forget what you are,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not. Wear it like armor and it can never be used to hurt you. 永遠不要忘記你是誰,因為這個世界不會忘記。把你的弱點變成你的鎧甲,那么就沒有人可以用它來傷害你。
——Tyrion Lannister, 《冰與火之歌》第一卷
◆不自溺,即避免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的人很容易落入思維陷阱當中,以下情況請自行對號入座:
◇ 非黑即白:
只看得到最好和最壞的結(jié)果,卻忽視了事實上的多種可能性。大多數(shù)情況下,結(jié)果雖然不會那么好,但也不會那么壞。比如優(yōu)勢科目上一道題卡殼、作文開頭寫得不夠端正的一個字、聽力恍神錯過的一道題。
一些小瑕疵,并不會讓自己一下子跌落深淵,不要成為一個不成熟的完美主義者。
◇ 夸大損失:
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習慣于放大事情的嚴重性,忽視了事物積極的一面。
還有一類人則是從一個小問題不斷推導下去,一個接一個放大事情的嚴重性,用無數(shù)個因果鏈條上的“如果/萬一”來打擊自己。比如考試前一晚沒睡好,萬一犯困做題速度慢,萬一物理做不完,萬一壓軸題分值大…
◇ 過度歸因:
一些人一旦面對不理想的結(jié)果時,容易把問題歸咎到自己身上,在沒有足夠的事實根據(jù)和冷靜的思考的前提下,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太笨太弱。
事實上,導致事情的發(fā)展偏離預期的結(jié)果有很多,比如客觀條件(比如這次題目確實難,并不是因為你弱)、方法不正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暫時性的偏離和波動(下次考試還是一條好漢)等。
◇ 意氣用事:
除了上述三種情況,還有一類人在情緒影響下,憑借情緒和感覺作出決策,而忽視了(可能尚未明晰的)客觀事實。比如渴望通過解決壓軸題證明自己、在作文中抖出一堆閱卷老師都不認識的人名、遇到難題鉆牛角尖等。
在負面情緒影響下,人一旦掉入思維陷阱,往往就容易喪失理性的判斷,甚至可能被負面情緒淹沒,意志消沉。
當負面情緒涌入,一定要首先清醒地告訴自己:這是緊張、這是焦慮、這是恐懼。然后避免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無法自拔,不要被負面情緒所主宰。
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 | 緩沖 冷靜 行動
當負面情緒來敲門,首先認清自己當前的狀態(tài),不要被負面情緒所主宰,然后要做的事情就是緩沖、冷靜、行動。
◆給自己一點緩沖的時間
給自己一些緩沖的時間,不僅是心理上的緩沖,還包括生理上的緩沖。
◇ 在心理上,先從當前的思考抽離出來,想辦法提醒自己避免進入思維陷阱。告訴自己“停一停”、“不要再想了”、“冷靜下,深呼吸”。
◇ 在生理上,暫時地把注意力分散到不相關(guān)的事情上,包括抬頭看看窗外、喝點水、收拾下凌亂的桌面、或者和監(jiān)考老師來一個眼神交流。
曾經(jīng)有一個學霸,每次考理綜都會帶上一個修指甲的銼刀,每次特別緊張的時候,就拿出銼刀默默修30秒指甲,調(diào)整呼吸,再開始答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停下來喝口水則是再正常不過的緩沖方式了。
◆冷靜思考 | Keep Calm
簡短的緩沖過后,為了避免再度陷入負面情緒,需要冷靜地思考兩件事:
第一,結(jié)果最糟能有多糟;
第二,我現(xiàn)在能改變什么?
即便是現(xiàn)在身陷困境,也應(yīng)當考慮清楚這個結(jié)果本身最壞能有多壞,而這個最壞的結(jié)果只是眾多可能性當中最壞的一種。這種看似悲觀的思考方式,實際試圖給損失劃定可能的邊界。如果壞事真的會發(fā)生,我需要采取哪些行動來減少損失。
比如理綜考試遇到難題,最壞的情況不過是這道題的分數(shù)拿不到了。此時無需過分焦慮和緊張,而是應(yīng)當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其它題目上去,盡可能多拿分數(shù)/減少無謂失分來填補損失。更何況,自己真的一分都“騙”不到嗎?
因此,認清現(xiàn)狀的目的不是再去考慮結(jié)果會有多糟,而是去思考自己的哪些行為和決策能夠使得自己的境遇得到好轉(zhuǎn)。
仿佛把自己逼到北極極點,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向南。
◆行動和專注 | Carry on
緊張的誘因,無論是未來不確定、準備不充分、得失心太重、現(xiàn)狀不滿意,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句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越是在一件事情上延伸出越多的意義,就越難專注在當下的挑戰(zhàn),也越容易因為各種誘因而陷入思維陷阱。
很多學霸都有過這樣一種體驗,考試開始前心里格外緊張。卷子一發(fā)下來,開始動筆,反而在內(nèi)心感受到一種平靜。
當你因為緊張而踟躕不前的時候,試著擯除自己內(nèi)心的諸多雜念,專注于當下所面臨的挑戰(zhàn),用行動產(chǎn)生正向的反饋,用改變?nèi)タ朔o張和焦慮。
不要膽怯,如果有死者與你擦肩而過,
同他們,平靜地對視吧。
無數(shù)人的憂傷,使你與眾不同。
我們目睹了,發(fā)生過的事物,
那些時代的豪言壯語,并非為我們所說出。
沒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R·N·里爾克 《祭沃爾夫·卡爾克羅伊德伯爵》
來源:創(chuàng)知路教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