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大學同學聚會,一位西裝筆挺的男同學成了我們的談資。還記得當年他會買兩份早飯,在我們宿舍樓下等別系的女生,做好護花使者然后在自己課上啃蛋餅。
他成績一般并不出挑,畢業(yè)后在一家財經報刊當記者??扇缃?,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天使投資合伙人,擁有著一家員工近千、年復合增長率270%、為千萬年輕人解決住房問題的互聯(lián)網公司。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些班級中曾經成績優(yōu)異的“學霸”、“尖子生”,如今卻事業(yè)平平,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不少當年成績平平甚至掛科的學生,進入職場后卻成功“逆襲”,收入遠高于當年“學霸”。
看起來,事業(yè)的成功者與當年的學習成績,并不正相關。
那么,當我們如今面對我們的孩子,要求他們學習好、身體好、有一兩門特長,躋身各種排行榜的前列,要考一所好的中學、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當我們提這些要求的時候,我們能不能預料到,當他們最終長大,他們是否過著快樂的生活?
當年的學霸,人到中年還幸福嗎
一位擁有40多年教齡、20多年校長經歷的長者坦言,這么多年教了這么多學生,見到過太多在校成績優(yōu)異、考入知名學府的學生。經過歲月蕩滌,很多當年的學霸,到了而立、不惑之年,事業(yè)卻并不一定成功。反而是那些當年成績并不那么突出的中等學生,由于發(fā)展全面、愛好廣泛,同時又有主見,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當他們踏入社會的時候,卻往往有非常亮眼的表現(xiàn)。
人到中年,即便功成名就,但你感覺到快樂和幸福嗎?
讓人震驚的30年高考狀元調查
中央教科院在2011年做過一個調查,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yè)領袖?!保ㄒ浴渡虾=逃?011年12A期)。
另一個調查結果是: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yè)家和100位藝術家,發(fā)現(xiàn)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p>
2012年,媒體也有這樣的報道,“兩院院士和長江學者,當時來講還沒有發(fā)現(xiàn)高考第一名有他們的名字蹤影,他們在中學的時候學習成績是很優(yōu)秀的,是頂尖的人才了,但是走到社會以后的話,好像他們離普通人的期望相差比較遠?!?/p>
第一名必須與頂尖人才畫上等號嗎?有人說,這其實是個悖論。
為什么這和我們想象中的結局不一樣?
首先,尖子生報考學校高度集中。
2000-2015年,全國高考狀元就讀大學高度集中,狀元選擇就讀的大學僅有10多所,高校綜合實力、社會影響、國際影響和區(qū)域優(yōu)勢是影響狀元報考的最關鍵因素。
職業(yè)研究專家直言,“一些第一名在選大學重視名氣,挑專業(yè)時奔熱門,結果很多人不得不中途換專業(yè),浪費教育資源和自己的精力,減緩了他們脫穎而出的速度?!?/p>
其次,“逆襲者”更早進職場吃苦
進入職場后,有部分學霸們依然頭頂光環(huán),將自己端著,非光鮮體面的工作不去,而相對來說,后進生們拉得下面子,放得下身段,愿意起早摸黑靠著自己努力打拼。筆者有位老同學,中學時成績平平沒有考取普通高中,進了職校,如今他自己在浦東開了家洗車行,勤勤懇懇做生意,日入萬金。
而當年考取研究生的學霸同學,如今在一家影視公司做編導,聊起這個問題,她也很實際地說,“30多年的人生都生活在被贊美里,所以干什么都怕丟了面子,患得患失?!?/p>
職場看中成績和學歷,更注重個人綜合素質。成績好的,其它方面不一定強;成績不好的,綜合能力強可以干得很出色。
年薪百萬未必就是成功者,許多工作沒法用金錢衡量。腳踏實地地去努力,三十多歲,人生的路剛剛過了三分之一,誰高誰低不能草率定論。
以下是一位學霸的自述,我們可以從她的描述中感悟些東西。
“學生時代我努力學習,一開始是家長要求,后來變成了保持成績的自覺,再后來就演變成了個人習慣。以至于到了大學,我還習慣到通宵教室和圖書館里去,大學期間我拿了學校、上海市和國家的很多種獎學金,自考了計算機、普通話證書,大二上學期過了英語四六級,后來大三實在沒事干就去找了CPA的書準備考個CPA,后來因為大四找到了工作才算罷休。十幾年的讀書經歷,讓我習慣于那種自殘,而且引以為傲。
雖然我考入了全國一流的大學,找到了一份衣食無憂的工作,被很多同學羨慕,但是只有我知道我的學生時代有太多太多的遺憾,給現(xiàn)在造成了太多太多的后遺癥,比如我不會玩,不知道怎么玩。
聽起來是不是很好笑,但是事實真的是我的業(yè)余時間由老公來安排,如果我自己做主的話就是看書和上網。我不太會和人打交道,說話總是很直接,說話、做事都力求簡潔明了,特別注重工作效率,但是說實話這個有時候不是太好的習慣。
我不太會做家務,家里總是亂七八糟,好在老公并不是一個挑剔的人,但是我心里總是很過意不去,所以總是特別羨慕那些把家里弄得很整潔的女性??傊?,我把自己培養(yǎng)成了一個無聊透頂?shù)娜耍遣皇呛鼙瘎 N也幌胱屛业暮⒆幼兂蛇@樣的人。
當學生時代授予我“學霸”的光環(huán)逐漸退去后,我自身的種種問題讓我深深反思,特別是當我的工作固定、圈子固定,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當我漸漸了解周遭同事朋友的背景和故事,當我逐漸有了一些人生閱歷之后,才發(fā)現(xiàn),歸根究底,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歸于平凡,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快樂,幸福開心才是每個人的終極追求。難道要為了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夢想,為了滿足周圍人的期望,而失去快樂的能力嗎?
什么才是支撐人生的基石?
我們的孩子們,終將離開我們而獨立生活,朝著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前進,走他們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以,在迫切地要求他們的學業(yè)成績之外,是不是還有一些能力和素質,來得更為重要?以至于這些素質,不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支撐他們的人生持續(xù)前行?
“自主是所有教育的核心,我們的學生終將離我們而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為核心的,而非灌輸與塑造?!逼胶托iL萬瑋曾經這樣說。
那么,哪些素養(yǎng)可能成為孩子們的人生基石?
1、堅強的品質和陽光的個性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特別陽光的人。無論什么時候你看到他,他都在微笑、奔跑、賣力工作,或者誠懇的道歉,他和他周圍的空氣都充滿“正能量”三個字。無論在何時何地,這樣的人總是最受歡迎的,他的職場也會暢通無阻。所以和孩子們說,無論能力大小,一定要做一個陽光的人。
2、具有學習力
人都將終身學習,學習能讓人保持思考、保持進步。不論在學校還是將來的大社會,面對爆炸式的信息時代,不會學習的人終將被淘汰,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
3、良好的溝通能力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實際上也是關乎一個人的品行。顯然,現(xiàn)在學校中的很多考試都沒有讓孩子們認識到這一項。良好的溝通是將來在社會中能夠游刃有余的潤滑劑。
此外,要獲得別人的信任,尤其是職場上的伙伴的信任,必須自己有過硬的人品和人格。學霸可不一定在人品上過關哦!能力再強,人品不行,也是扯談。
4、具備抗挫折能力
人生處處是起伏,長大后,孩子再也沒有父母翅膀的呵護,有很多事,需要自己有強大的內心小宇宙去抗。
如果你還不足以改變這個社會,如果你還只是一個小角色,那么就在自己的小角落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眼界放遠一些,視野放寬一些,你會發(fā)現(xiàn)真善美總在身邊,人心向善,事情沒有想象中那么壞。
5、有幾個知己、朋友
在未來很長的人生旅途中,朋友會代替父母,引導和陪伴你走過艱險和灘涂。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學、同寢室的室友我們會聯(lián)系很多,因為有著共同的求學經歷、相似的價值觀和追求,他們會教會自己很多寶貴的東西。
記得和孩子說,以心換心地去交朋友,不要錯過那些“對的”人。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p>
希望孩子長大后,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shù),而是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快樂生活每一天。閑暇的時候他可以交朋友、看電影、玩游戲、到鄉(xiāng)下去放放野,甚至和小寵物一起玩耍,這讓他們的生命充滿精彩和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年華逝去太易,未來他可能平庸,抑或出人頭地。但是希望他們能夠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享受人生,享受快樂和幸福。
來源:上海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