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zhèn)西:現(xiàn)在的“差生”并非就一定是將來的罪犯,而今天的大貪官當年無一例外都是“優(yōu)生”

2019-4-2 21:30 轉(zhuǎn)載

文 / 李鎮(zhèn)西

1

標題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仔細一想,這個說法一點都不偏激。

我曾寫文章說過,“差生”這個詞并非絕對不可以用——如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類研究和指導時,用用無妨,但是決不能用“差生”直接稱呼學生。

這里的“差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大體是指哪些行為習慣不好、成績也很糟糕的孩子——當然,也可能只是成績糟糕,或只是行為習慣不好。注意,我這里沒有說“道德品質(zhì)”不好,因為一般來說,把尚在成長中的孩子的“問題”動輒上升到“道德品質(zhì)”的高度是非常不妥的。

我想強調(diào)的是,即使是讓老師特別特別頭疼的“雙差生”,他也有著很強的可塑性,以后的未來真的不可預測。當然也有“差生”成為罪犯的,但小時候的“差生”長大后卻成為有用之才甚至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也為數(shù)不少,這方面可以舉出很多例子,無需我在此贅述。

“優(yōu)生”之“優(yōu)”本來的含義也不應該僅僅指成績優(yōu)異,而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們實際使用“優(yōu)生”這個詞的時候,往往僅指那些成績拔尖,有望上清華北大等重點名校的學生。這些孩子的未來同樣無法預測,他們當中既有可能成為杰出人物——這方面的例子同樣是不勝枚舉,也可能成為罪犯。今天我著重要說的是后者。

2

注意我的標題,說的是“今天的大貪官當年無一例外都是‘優(yōu)生’”,這里說“無一例外”一點都不絕對。

所謂“大貪官”之“大”,顯然不是指縣鄉(xiāng)級的處長、科長,而是至少是地廳級以上——包括省部級甚至是正國級——的原領導干部。20多年前落馬并被執(zhí)行死刑的江西省原省長胡長清、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成克杰,當時已經(jīng)讓我們目瞪口呆了;黨的十八大以后,反腐斗爭勢如破竹,從正國級的周永康到省部級的誰誰誰(不是我不敢點名,而是太多太多了,點不勝點),我們早已見慣不驚了。不過,作為教育者,我敏銳(或者說“敏感”)地發(fā)現(xiàn),所有大老虎,當年都是就讀于重點中學、著名大學的“尖子生”。

請列位看官閉上眼睛隨便想想,有哪一個大貪官當年讀中小學時是“差生”?沒有,一個都沒有。相反,“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學生會主席”“團委書記”、“保送(讀重點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生”、各項學科競賽的“金牌得主”……一個個耀眼的榮譽鋪滿了他們從小學到大學的道路。他們從小就是無數(shù)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是無數(shù)學生飯桌上被父母用于勵志的“學習榜樣”,是他們所有就讀學校的“杰出校友”,他們的畫像被掛在母校的墻上,用以“激勵”一代又一代學弟學妹。

3

幾年前,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曾經(jīng)為已故語文教師馬小平老師的著作作序時,這樣寫道——

我曾經(jīng)從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的教育,反觀為北大輸送人才的重點中學教育,有一個讓我出一身冷汗的發(fā)現(xiàn):我們正在培養(yǎng)“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所謂 “絕對”,是指一己的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qū)動力,為他人、社會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投資”。所謂“精致”,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教養(yǎng),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同時,他們又驚人的“世故老成”,經(jīng)常作出“忠誠”的姿態(tài),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體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

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不過,說這些“高能人精”都是中小學培養(yǎng)的,我不太贊同。雖然貪官們“出事”前,他們的母校領導都以他們?yōu)椤白院馈?,的確愛說這些“杰出校友”是“我們學校培養(yǎng)的”,但我一直覺得學生將來無論立功或獲罪,母校都別往自己身上攬。因為人的成長過程是復雜的,不能簡單地歸功(咎)于某一個因素。

4

然而,作為學校教育者,的確可以反思一下:在“優(yōu)生”的人格教育方面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就目前的評價機制而言,一個成績拔尖的學生,只要他不違法亂紀,不殺人放火,他自然會被視為“優(yōu)生”,他會得到學校更多的關懷和關照,因為學校要靠他奪得各類競賽獎,靠他實現(xiàn)考上清華北大“零的突破”,甚至獲得“高考狀元”。至于他是不有愛心?是不是有責任心?或者是不是冷漠自私,精于算計?人格健全,還是存在缺陷?這些都不在考核范圍之內(nèi),再說也“考核”不出來。

然而這些“考核不出來”的東西,才是教育最本質(zhì)的內(nèi)容。

我想到了雅思貝爾斯對教育的理解:“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l要是把自己單純地局限于學習和認識之上,即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和不健全的。”

多么精辟!我們現(xiàn)在許多大貪官當年當學生時不正是“學習能力非常強”,但其“靈魂”不“也是匱乏和不健全的”嗎?

我當然不否認不好的制度對一個人墮落的致命作用,但人自身的靈魂并非完全就是“制度”的奴隸。我們的教育如果在鑄造每一個孩子的人格方面做得更細更好一些,再加上制度的健全以及整個國家文化環(huán)境的改善,貪官是不是就會少許多呢?

5

本文題目的前半句“現(xiàn)在的‘差生’并不意味著將來的罪犯……”倒是提醒我們每一個教育者,要善待今天你眼前的每一個“差生”,不要用一時一事的表現(xiàn),就將他們輕易定型,把他們看“死”了。

以前經(jīng)常聽大人說:“三歲看老。”如果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小時候的習慣將影響其一生,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因此而認為,“三歲”和“老”之間是一成不變的,則大謬。還有“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之類的“忠告”,大多不靠譜。小孩時難免貪小便宜,或者出于好奇心、虛榮心,都可能犯一些小錯誤,別看得那么嚴重。

某一個孩子學習“差”,不一定行為習慣就“差”;他行為習慣“差”,不一定道德品質(zhì)就“差”;他學習基礎“差”,不一定動手能力“差”;他這方面“差”,不一定其他方面也“差”;他今天“差”,不一定將來“差”。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p>

從教幾十年來,常常有當年的“差生”回來看我,看到他們現(xiàn)在事業(yè)有成,想到他們當初是那么讓我頭疼,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感嘆:“真沒想到?。 边@種驚訝與感嘆,我想許多老師都有過的。

6

鑒于我的文章多次被習慣于一目十行“跳讀”的朋友誤解,我不得不再次重申,本文沒有說“差生”一定將來都會成為愛迪生,“優(yōu)生”將來一定都會成為周永康的意思。

標題決不能反推成這樣的邏輯:“將來的罪犯沒有一個是當初的‘差生’,而現(xiàn)在的‘優(yōu)生’將來一定會成為貪官?!边@是很荒唐的,也不是事實。差生也有可能成為罪犯,但并非必然會成為罪犯;現(xiàn)在的大貪官當年都是“優(yōu)生”,但并不是所有學校的每一個“優(yōu)生”都必然會成為走向貪腐。

應該說,相比起“差生”,“優(yōu)生”中將來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比例還是要大得多。去看一些名校的校史陳列館,所列著名校友中,被抹去名字、去下掛像的貪官畢竟還是少數(shù)個別的——其實我覺得貪官的掛像可以取下,但名字沒必要抹去,畢竟他在學校就讀過,這個歷史的真實應該得到尊重。

我曾經(jīng)去過一位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中學母校,該校校長和老師們拿出有關該領導人當年在校的檔案記錄,真的是品學兼優(yōu),出類拔萃。“智力和能力超強,尤其是為人特別善良正直!”一位老師給我補充強調(diào)說。

無論“差生”還是“優(yōu)生”都要善待。對“差生”的善待,就是要多看他們的長處,多鼓勵他們,給他們自信;而對“優(yōu)生”的善待,就是在發(fā)展他們天資潛質(zhì)的同時,還要多看他們的不足,多關注他們內(nèi)在的靈魂,特別是從細節(jié)處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品質(zhì),多在做人方面嚴格要求他們——因為他們將來完全可能擔當國家重任,教育對他們,不得不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嚴之又嚴。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鎮(zhèn)西茶館


回應17 舉報
贊6
收藏7
6年前
其實細想,邏輯還是有問題的。
6年前
邏輯當然有問題,要是非把優(yōu)生差生這樣比較,那能不能說差生沒成大貪官,是因為根本沒有這個機會啊!
6年前
差生都沒機會當官。當官的優(yōu)等生也并不都貪。
6年前
作者的本意是想說所謂的“差生”并不是一無是處,而有些“優(yōu)生”只是學習優(yōu)而已!
6年前
這邏輯我也是醉了
6年前
差生當官了估計一樣貪,不再那個位置上就無法想象誘惑有多大,人性經(jīng)不起考驗。
6年前
推論應該是差生當不了官???
6年前
讀著好怪????????????
6年前
換一種思維講,讓差生去當官,會是什么樣?也許又是浩劫????
6年前
將來貪與不貪,不是人品的問題,關鍵是國家的制度。教育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論調(diào),讓人深思啊。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