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都聲稱自己患有有選擇性綜合癥,小到連中午吃什么都無法迅速做出決定,大到人生方向更是糾結(jié)萬分,我想是因為我們都害怕未知,都恨不得魚和熊掌全部都囊入懷里。
我身邊的同事們每每到午飯時間都會哀嚎一片,大意都是:哎呀,又到中午了,吃什么啊。吃肯德基吧,算了會變胖;吃吉野家吧,算了人太多;吃麻辣香鍋吧,算了上火;吃澳門味道吧,算了吃不飽。糾結(jié)來糾結(jié)去,好不容易選擇了一個飯館,吃著吃著還要抱怨,早知道不來這家了,去XXX肯定比這個人少,味道好。
大多數(shù)人總是把自己往“錯誤決策者”的身份上靠,一次又一次的應證自己的決定都錯誤的,當初要是那樣選今天肯定不是這個樣子。其實說白了,無論你當初如何選,你的人生依舊會是這個樣子。因為你總是把自己做的選擇的弊端不斷的放大,然后和放棄的那個選擇的利端做對比。
沒有哪件事情是只有利沒有弊的,高中的時候哲學課就告訴我們了,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在你看來完美至極的事情它也有它的隱患,還是你看起來爛不堪的事情它也有它的優(yōu)勢。
比如你深思熟慮,幾經(jīng)糾結(jié),不顧周圍人的不解與反對放棄了你從事多年的工作,只為了走自己認定的正確的方向。你也許失去了過去的既得經(jīng)驗,失去了過去的豐厚薪水,失去了過去的圈子與安全感,變成了一個讓人唏噓的不可理解的人,但是你終于在每天早上可以愉快的睜開眼,歡樂的洗漱,蹦蹦跳跳的去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也許哪一天你就成為你理想行業(yè)的專家或者企業(yè)主。那么那些失去的東西未免就太平凡,太不值一提。就算你的選擇沒有得到所謂的萬眾矚目的結(jié)果,但是你自己主導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做的事情可以說服自己就已經(jīng)很好,不是嗎。
就算是選擇性綜合癥患者,也無法避免的要去做各種選擇。只要有選擇就有失去。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所謂的100%英明的選擇。只是看你把焦點放在正面還是負面訊息上。你也許有時候會責怪自己為什么做了這么個錯誤的選擇,你可以理解為那是你的深層潛意識指引你做出的選擇,所以那就是對的選擇。把目光的焦點放在它的利端,然后執(zhí)著的沿著潛意識的指引走下去,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