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自擾,學英語不必小題大做

2008
2018-4-29 10:26 轉載 · 圖片10

轉自:2018-04-25 李岑 滴嗒閱讀


英語思維是自覺產(chǎn)生的

小題大做,是一種自擾。生活本來就不容易,不要在給自己增加沒必要的負擔。比如,有的寶媽擔心,給寶寶講英語繪本,邊讀英語邊翻譯,這會讓孩子依賴漢語翻譯,以后看到英語都要在腦子里翻譯,影響孩子的英語思維。經(jīng)常有媽媽問我:“怎么給孩子講課才能培養(yǎng)英語思維?”

我的回答是:“孩子拿一本自己愛看的原版書,自己讀,不懂就查字典,這就是培養(yǎng)英語思維的過程。英語思維不是你教的產(chǎn)物,英語思維是她自學的產(chǎn)物?!?/p>

教孩子學外語,簡單直觀的英語,比如“走走跳跳”這些動詞,或者“耳朵鼻子”這樣的名詞,大人可以通過做做動作、指指五官,讓孩子明白英文意思。如果遇到不容易演示的英文,大人可以直接講出漢語意思,幫助孩子精確理解英文。確保孩子理解英文意思,非常重要,因為有懂才有樂趣,沒懂就沒有樂趣。

好比教孩子騎車,一開始要扶著孩子,等孩子可以自己掌握平衡,才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騎。孩子自己騎車的時候,就是英語思維的開始。我給孩子講讀英文小說,就是“扶上馬、送一程”,讓孩子跨越理解瓶頸,用最短時間讓孩子英語駕輕就熟。舉個例子,男孩喜歡《貓武士》講讀課,《貓武士》系列小說,續(xù)集頗多。有的孩子學完一部《貓武士》講讀課,為了追故事,開始自主閱讀后續(xù)的《貓武士》續(xù)集,下面是一位武漢媽媽和一位上海媽媽反饋我的消息:



沒學會騎車,就別參加自行車越野賽。同樣地邏輯,沒有英語小說的功底,就不要把英語思維掛在嘴邊。我有一個學生,12歲前學過《夏洛的網(wǎng)》、《貓武士》講讀課,單詞量5000以上,初中開始自己讀英文版《暮光之城》,有生詞就查詞典,英語在人大附中名列前茅。
 

孩子小時候學原版書講讀課,使語言實力到手。上初中查字典自主閱讀,是英語思維到手。另外,孩子很用心,他雖然早早認識全部初中單詞,但是他從初一開始,刻意練習自己用英語解釋英語的能力。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把初中單詞重新查一遍字典,刻意觀察字典對該單詞的英文釋義,借此提高口語寫作的表達能力,比如他查bus(公共汽車)的英文釋義是:a large vehicle that carries passenger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孩子有英文小說的語言底子,再用這種觀察字典英文釋義的方法,精進口語和寫作表達,進步速度比普通學生高出10倍。

孩子以語文為重,英語不用小題大做。有的媽媽聘請外教輔導孩子,外教拿一堆英語小兒書,讓孩子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帶孩子分析故事主題,辨別故事的主角和配角。事實上,這些能力可以通過語文課培養(yǎng),無需通過英語小兒書培養(yǎng)。我在北京一家英語培訓班,發(fā)現(xiàn)年齡大的孩子,也拿著英語小兒書分析主題、猜詞義,這純屬浪費時間。真想培養(yǎng)孩子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字的能力,要么讀《三國演義》,要么讀《資治通鑒》。所謂分析文章,語文課也都會教。還有的家長給孩子收集美國加州教材、德州教材,何必那么累,人不在國外,就不用追外國課本。在中國就學好中國的課本。踏踏實實跟著學校老師走,做好學校作業(yè),考好各科考試,這就行啦。


培養(yǎng)眼力,減輕負擔

生活擔子重,不是真的擔子重,而是人自擾。我講個故事。有一個人覺得生活擔子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減壓之法。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讓他往前走,并告訴他:“每走一步,就撿起一塊石頭放進簍子里?!?nbsp;

那人照辦。不一會兒,哲人問其感受,那人喘道:“越走越沉重?!?/p>

哲人說:“這就是生活越來越沉重的原因?!?/p>

每個人都是背著空簍子來到這個世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往簍子里放東西,所以活的越來越沉重。怎樣減輕負擔呢?那就是:培養(yǎng)眼力。我只撿最重要的東西放進簍子,其他一概不理。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我們不用追求面面俱到。

比如,有的媽媽,特別在意孩子的英語口音,在孩子朗讀英文的時候,打斷孩子的朗讀,去糾正孩子的發(fā)音,把孩子折騰的疲憊不堪并且十分掃興。追求地道發(fā)音,要適可而止。孩子不是口技演員,不必追求語音惟妙惟肖,只要我們的英語符合語法規(guī)范、言之有物、發(fā)音讓母語人士一聽就懂,孩子就是精通英語。

世界各國講英語,是為了高效率開展國際科技商業(yè)交流;不同國家的人講英語帶口音,體現(xiàn)了世界文化多樣性,這多好。試想中國人講英語不帶一點中國口音,做人還有意思嗎?

自擾的人,容易悲觀。如果有兩個專家,一個專家說10年后名校本科生都能工作體面豐衣足食,另一個專家說10年后名校本科生找不到工作,那么在傳播效果上,誰更吸引眼球?當然是危言聳聽的那個。近幾年人們反復談“階層固化”,其實階層不可能固化,因為“富不過三代”。一個人眼界高、認真學習、樂觀奮斗、考上一所好大學,就能大概率實現(xiàn)人生價值。
 

自擾無處不在。半個世紀前吃不飽肚子的中國人,好不容易吃過幾天飽飯,就開始擔心食物相克。2018年央視315晚會專門報道食物相克謠言。在營養(yǎng)學范疇,不存在食物與食物的禁忌,只存在食物與疾病的禁忌。偏偏食物相克這種無事生非的東西,到處傳播。比如說:“牛奶不能和果汁兌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果汁中的果酸、維生素C等酸性物質,立刻凝固成塊,影響人體消化吸收?!庇忻孕耪哒嫱槐D碳尤?勺果汁,果然牛奶凝結成塊,于是再不敢喝,把這杯奶倒進水池。

牛奶中的蛋白質碰到酸發(fā)生沉淀,屬于正常變性反應,而不是變質。變質和變性,完全是兩回事。變質是食物在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發(fā)生了腐敗,吃變質東西要拉肚子。而變性只是蛋白質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比如發(fā)生凝固沉淀,但不影響人體吸收。胃酸比果汁酸性大得多,如果牛奶遇果汁不能吸收,牛奶遇到肚子里的胃酸豈不是更不能吸收?那人類就別喝牛奶了。


化劣勢為優(yōu)勢

最后我再舉一個自擾的例子。有的媽媽督促孩子學英語,過分追求孩子的朗讀速度和閱讀速度,這也是小題大做。朗讀是保證對方能聽清,為了對方聽清你的聲音,你不能語速太快。而閱讀的意義,在于讀出意思,而非趕快讀完。
 

我在清華法學院認識一位研究生,他是農(nóng)村來的,英語先天不足,口語一般,讀書速度較慢,所以當他通過托福和LSAT申請到美國法學院讀三年Juris Doctor(法律博士)的時候,身邊有人潑冷水,說你去了也跟不上,因為美國法學院那幫英語母語的學生,閱讀速度太快,你的閱讀速度連人家十分之一都不到。

然而沒過幾年,他從美國法學院博士畢業(yè),很快考下美國紐約州律師資格,并回到清華法學院做了場小型講座講述美國律考經(jīng)歷。當初向他潑冷水的人,見識太窄。因為劣勢不一定導致失敗,劣勢可以成為你的優(yōu)勢。好比美國特朗普總統(tǒng)的首席經(jīng)濟顧問Gary Cohn先生,自幼患“失讀癥”,這個劣勢導致Cohn看書速度慢。早年Cohn去華爾街應聘期權交易工作,需要閱讀期權交易領域的教材,Cohn的閱讀速度是六個小時讀22頁,意味著別人一天讀完的教材,Cohn要花一周才能讀完。

然而你的不利條件,也許就是你的有利條件。失讀癥看書又慢又細,迫使他們動腦更深入,因此Cohn把期權教材慢慢看完,理解深度超過競爭者,于是應聘成功,后來Cohn成為全球頂級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的總裁。 

古人云:擒賊先擒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其他諸事煙消云散。輕裝前進才可以抵達夢想。
 


回應3 舉報
贊5
收藏27
7年前
分享的文章很好,堅定了英語口語不地道影響不大的想法。
7年前
鐵雄 分享的文章很好,堅定了英語口語不地道影響不大的想法。
有位做少兒英語教育的朋友也告訴我們,其實孩子們未來可能接觸的人有各種各樣的英語背景,韓國、日本、印度口音英語的發(fā)音更是神奇,孩子們不可能只和標準英語人士打交道啊,關鍵是磨練好聽辯的耳朵??谝舨皇悄敲粗匾?,別人能明白大概意思就好。有時間就多練練,沒時間就別在上面浪費了,畢竟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年前
講得太對了,贊贊????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穿山甲
穿山甲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