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星云”雙獎加持,細膩的人性關(guān)懷,八年級必讀書目我推薦這一本……(附資源)

2022-8-5 09:40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圖片

上述段落摘自查理·高登的第一篇《進步報告》。

如果你看得一頭霧水,那就對了!行文中的錯字百出,并不是我的貓踩了鍵盤,而是查理的讀寫能力在當(dāng)時只能如此。他雖然已經(jīng)32歲,但畢竟只擁有60的IQ值。

沒錯,查理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這部作品的主人公。

一個憂傷的故事

一部傳奇的小說

查理·高登由于先天弱智而遭受原生家庭的遺棄和周遭人的不平相待,但純真善良的他以為世界萬物皆美好,從小到大唯一懷有的強烈愿望就是自己能夠“變聰明”。

機緣下,他自愿成為二位科學(xué)家的首位人類實驗對象,接受了與真正的實驗小白鼠——阿爾吉儂同樣的腦部手術(shù)。

接受了實驗手術(shù)的查理,在數(shù)月之內(nèi),智商由60迅速攀升至185,由弱智逐漸成了天才。他瘋狂的汲取知識,如同一塊被強烈擠壓后突然投入水中的海綿。但這也讓他逐漸發(fā)現(xiàn)了生活和人性中很多他從未了解的真相。

隨著查理的智力不斷增長,這個實驗似乎將成為一項重大的科學(xué)技術(shù)突破,直至阿爾吉儂的情況發(fā)生了意外的惡化……

這個故事由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創(chuàng)作,題為《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

圖片

初看書的名字,我曾以為這是一本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或是愛情小說。這讓我險些錯過這一部獨特的讓我意料之外的深刻作品。

事實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部傳奇的科幻小說。1959年,Daniel Keyes首次以短篇小說的形式將其發(fā)表,初試啼聲即榮獲“雨果獎”。1966年又以擴展后的長篇小說形式獲得“星云獎”。一舉囊括了科幻小說屆重量級的兩項大獎。

然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卻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硬科幻,那到底是什么卓越之處,讓它倍受大獎青睞呢?

閱讀中感受

“非凡的敘事技巧”

“這個故事強烈震撼了我,他敏銳的感覺以及掌握這部非凡杰作的敘事技巧太令人驚嘆了?!?/i> 

——艾薩克·阿西莫夫

被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基地》《銀河帝國》系列作者)極為稱道的“非凡的敘事技巧”即是本書的卓越之一——全篇以第一人稱日記體展開。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的文本設(shè)定為查理為參與實驗必須全程記錄的《進步報告》,直觀入微的展現(xiàn)了查理手術(shù)前后的逐步變化,由最初的錯字連篇、標(biāo)點無用、語句幼稚,到術(shù)后逐漸糾正謬誤、用詞明晰、加速學(xué)習(xí)后遣詞用句的高級化,再到錯字再現(xiàn)等等。

作者細致、周密,我們甚至讀到查理在進步中書寫慣用錯別字后突然意識、即刻修正的細節(jié)。同時跟隨查理一同感受和思考友情、親情、愛情的點點滴滴。

圖片

查理不同階段進步報告的對比。

這樣的敘事方式,讓讀者的代入感極為強烈。我們讀著查理漏洞百出的日記,卻能真切感受到他的單純善良,尤其是對“變聰明”急切的渴望;看著他獲得智識的提高、知識的飛漲…一切本應(yīng)令人欣喜滿足的正向變化時,又能清楚的體會他在終于洞悉身邊眾人真相時的痛苦和孤獨;在他開始面對未來的恐懼時,憂傷和感同身受的緊張也隨即而來。

以科幻之殼

探討“自我”內(nèi)核

相較于其他科幻作品通過大篇幅天馬行空的想象來預(yù)知未來,《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更像是通過對科學(xué)的猜測來描繪人性冷暖。

“I dont know which is worse, to not know what you are and be happy, or to become what you've always wanted to be and feel alone.(我不知道那種情況更糟,不了解自我但很快樂,還是實現(xiàn)理想但感到孤獨。)”

——查理·高登

查理在“變聰明”的過程中,一直在探尋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何以為“人”,智識低下就不能被視為一個“人”么?擁有了高度的智慧就得以解脫么?經(jīng)歷徹頭徹尾改變的,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著名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在“自我的誕生”中講到,“人是萬物的尺度,一個人的心靈,就是他丈量世界的尺度。當(dāng)‘我’在黑暗之中,世界也必在黑暗之中;當(dāng)‘我’被照亮?xí)r,世界也會變得光明。” 

能照亮每個人的“自我”,即是有著如此重大的意義。

我想這也是這本書值得孩子們一讀的原因之一。在世界觀和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過程里,讓孩子見證和思考經(jīng)典作品對于自我的探討、對于人性的挖掘,對于孩子尋找和建立自己的“自我”意識也是積極和必要的。

呼應(yīng)卷首引文

富含哲學(xué)意味命題

在“自我”的覺醒之上,這本書更具思辨意味的是它所富含的哲學(xué)命題。

全書的起始,以柏拉圖《理想國》中的一段開篇:

有些常識的人都會記得,眼睛的困惑有兩種,也來自兩種起因,不是因為走出光明,就是因為走進光明所致,不論是人體的眼睛或者心靈的眼睛,都是如此。記得這件事的人,當(dāng)他們看到別人迷茫、虛弱的眼神,他們不會任意嘲笑,而會先詢問這個人的靈魂是否剛從明亮的生命走出來,因為不適應(yīng)黑暗而無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剛從黑暗走入光明,因為過多的光芒而目眩。他會認(rèn)為其中一個人的情況與心境是快樂的,并對另一個人產(chǎn)生憐憫。或是,他可能想嘲笑從幽冥走進光明的靈魂,但這總比嘲笑從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查理實驗前后的經(jīng)歷和內(nèi)心遭遇,讓我們不由得思考:

滿懷憧憬卻不曾擁有vs擁有過可能會失去 如何選擇?

做一個只懂快樂的傻瓜vs做一個會憂慮煩惱的智者 如何選擇?

智慧完滿的人生,聰明的大腦是必要選項嗎?或是除此之外還要有什么?

這本書經(jīng)典和偉大之處就在于,在我們閱讀完查理的故事,為之感傷、唏噓之余,那些延續(xù)的思考和警示的意味更加濃厚深刻。

有如文中多次提及《圣經(jīng)》記載的亞當(dāng)夏娃偷吃智慧果,從而獲得了辨別善惡的能力,被驅(qū)逐出了伊甸園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在查理身上,在其獲得超人的智商后,逐漸顯露的智識優(yōu)越感,使他的人際關(guān)系急劇惡化,孤獨相伴。暗含傲慢與智慧相伴而生的警示意味。

結(jié)語

如果有時間,請幫我放一些花在后院阿爾吉儂的墳?zāi)股稀?/i>” 

 ——查理·高登

查理埋葬了阿爾吉儂。

有網(wǎng)友對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評論說:「查理在阿爾吉儂死時,智能已經(jīng)退化,他為阿爾吉儂修了座墓碑,給它獻上了花束,它是一只聰明的老鼠。但查理死后呢,會有人為他獻上花束嗎?他們都是阿爾吉儂?!?/p>

他們都是阿爾吉儂。

此時再回過頭來看本書的標(biāo)題,便覺得恰當(dāng)又妥帖了。“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充分傳遞了作品的人性關(guān)懷,賦予這樣一部讓人微笑也讓人傷感的戲劇性作品以特殊的溫度。

圖片

八年級上下的孩子們,正處在對“自我”的探索與認(rèn)知過程中,他們也許認(rèn)為已經(jīng)逐漸了解了世界的真相,甚至與以往的任何時刻相比,他們“無所不知”了。但這部作品能夠提醒它的讀者,世界、生活與人性的真相遠比我們了解的要復(fù)雜,傲慢極容易與智慧相伴而生......

因此,這個暑假我強烈建議孩子們安排一下這本——《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體會作者高超的敘事技法,感受“自我”的探索與尋找,提升哲學(xué)思辨能力。

關(guān)于作家

作者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生于美國紐約。擁有布魯克林大學(xué)心理學(xué)學(xué)位,英美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1950年代作為編輯、作家先后為《漫威科幻》雜志(Marvel Science Fiction)、EC漫畫(EC Comics)創(chuàng)作;后轉(zhuǎn)換跑道,在韋恩州立大學(xué)、俄亥俄大學(xué)教授創(chuàng)意寫作。并于2000年被授予榮譽退休教授。

關(guān)于作品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問世60多年來孵化出20余個版本的影、視、劇作品登上多國熒幕及舞臺。三次被改編為電影,其中首部改編電影《查理》(Charley)男主角克里夫·羅伯遜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日本NHK電視臺也在2003年改編成電視劇《獻花給倉鼠》;法國、波蘭與英國則先后改編成舞臺劇。

圖片

本篇福利:我為大家搜集了《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的電子書、詞匯表及影視作品資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小石榴微信:17766056153,獲取資源。


回應(yīng)1 舉報
贊8
收藏4
3年前
這部作品真不錯!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石榴麻麻
小石榴麻麻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