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記錄,持續(xù)有效”——從不喜歡到現(xiàn)在的融入日常生活

2020
2025-8-12 19:06 原創(chuàng) · 圖片9

一、緣起:無意間發(fā)現(xiàn)

我們家的孩子當時是中班上學期已經(jīng)可以自己讀一些簡單的小短文,比如小羊上山的五級,自己基本上讀完一本這樣,所以想著英語該開始了,作為雙職工只有下班后才是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時間,所以開始想著怎么英語啟蒙,家里沒有什么英語的氛圍,當時買來了raz分級,但是說起來真正的開始卻是暑假。

最開始的時候是sss,當時小小優(yōu)趣是最終選定的軟件,熏聽還得關注孩子的沉默期,就這樣過了2-3個月后,孩子忽然有一天自己開始唱起來Rain Rain go away,這時候我就在想,光是sss還不夠,就開始找raz怎么刷呢?有沒有更好的英語學習方面的規(guī)劃路線呢?于是就開始我記得當時連續(xù)幾天,找小紅書、找微信公眾號文章,習慣性地微信搜索欄里找微信文章,不知何時我發(fā)現(xiàn)這樣找比百度找更加有效率更加靠譜,找網(wǎng)頁,各種翻找,于是就是這樣一篇篇的文章得讀,最后小花生的多篇英語學習類文章多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就是這樣自己找到了小花生app,于是下載了小花生app,下載之后我關注最多的就是那個英語分級的分類表:

小花生英語分級閱讀進階書單

二、擱置:悄悄地靜默

但是對于英語,我不敢說孩子現(xiàn)在水平多好,很多孩子都比我們家孩子優(yōu)秀,所以厚積薄發(fā)吧,多看看優(yōu)秀家長的已有路線,所以小花生的文章能夠讓我看到一些過來人的做法,這點供我參考。

然而軟件的其他功能還沒有感覺到讓人特別吸引的地方,因為孩子目前依靠的主要是聽力、動畫和紙質書,因為對于買英語書籍我一直是比較頭疼的,不像中文書那樣看著也熟悉,而且想買也非常便捷和快速,但是英文書總覺得不好找,而且還不一定能買得到,買到了也不知道紙張怎么樣,所以到目前為止,更多是一些雜牌書,里面的水平也是層次不齊。目前就是wow English的動畫看到了紅色級別,然后就是不斷地聽;臺詞本孩子跟著我讀,愿意開口了就開始了raz的分級,現(xiàn)在打算AA級別,A級別每天3-4本的讀起來,但我也不希望是只管進度,我過段時間便會有個停頓,當孩子閱讀到一定階段后停一停,回頭看一下,復習或者檢驗一下是否真的可以繼續(xù)往前了,所以等后期小花生可以用起來,但是怎么使用真的能夠希望可以出一篇更加詳細的說明幫助到普通的家庭,這個可以更加進一步呢。

三、摸索:反駁式使用

后來是我關注的一個純英語探討的小眾群里,群主推了小花生的一篇文章,我再次點擊進入看,看著里面的朋友學英語時用到了小花生,但說實話,到現(xiàn)在我還在摸索,它到底有什么便捷之處呢?

(1)與豆包的探討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AI搜索和對話的時代了,豆包漸漸成了我的“思辨對象”,但凡我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想要絞盡腦汁想要一個比較理想的答案時,我在和孩子互動中非常想要找到一個教育的有效捷徑時,就會和豆包展開討論,就拿小花生軟件來說,我就反駁豆包,小花生的劣勢有這么多,難道就沒有更好的閱讀統(tǒng)計軟件嗎?因為小花生雖然一開始是為了找到英語啟蒙的方法去下載的,結果我發(fā)現(xiàn)閱讀統(tǒng)計這個我更能上手,但又在吐糟,吐糟些什么呢?大家都覺得好用的app,怎么到你的手里就不好用呢?當時我是這樣和豆包互動的:

向豆包“吐槽”也是提問和反問

對話不止這一個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內(nèi)容基本已經(jīng)呈現(xiàn)了,其實之后還有很多的對話,比如“那只是給個分類,前提是我得有很多英文書呢,要藍思值沒有太大作用”“書籍需要一本本的掃碼錄入信息,花費的時間太久”“普通工薪階層既要帶娃又要工作,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所以這個app很雞肋”“小花生app的閱讀報告包含哪些內(nèi)容?”當時就是這樣和豆包開始爭辯,但是機器的味道還是有點重,終究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2)對書籍的整理

這里的書籍主要是中文,因為我們家孩子從出生開始睡前閱讀的習慣已經(jīng)開始了,記得最早就是奶奶拿著那種小小的書開始講各種動物,數(shù)字等,奶奶生怕落后于其他孩子,當時小家伙就這樣聽著聽著。我呢是想要一個閱讀氛圍,于是家里的書架自己家里一個,奶奶家一個,書我也比較喜歡買,到了中班也想知道孩子大概讀了多少書,于是就開始一本本地堆起來,一本本的輸入書籍信息,正是因為一次性的輸入到小花生app里,就覺得怎么這么多呀,于是產(chǎn)生了“這個app怎么就沒有更好的方式呢,刷條形碼也得刷點時間”的想法。也就是這個暑假我開始使用起app的,現(xiàn)在就有意識地1-2天去登記孩子的書籍,小花生app也及時地給出了閱讀報告,所以這點也漸漸地讓我看到了我想要的,比如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閱讀書籍是集中在虛幻的較多,非虛幻的書籍則要有意識地增加,這點讓我對孩子目前的中文閱讀有了進一步了解。

對讀過的分級一一拍照

手機里都是這種書籍的封面,一本本得拍好,兒子跟著一本本的搬運,最終錄入到軟件里,想要知道多少的閱讀量,發(fā)現(xiàn)這個登記并不那么實用,反而是每天的閱讀記錄更加有效,這一點我想也是督促激發(fā)閱讀的機制吧。

(3)看文章并反饋

小花生app是免費的軟件,但最吸引我的是積分機制,當時讀到一篇花友的文章,名字已經(jīng)忘記了,我記得當時文章里說到了積分是可以換到紙質書的,這點非常吸引我,尤其是換到自己想要的書,同時也是自己發(fā)表觀點互動的一種途徑,不再是自己蒙頭干,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這讓我對小花生一點點的開始了解起來了。

以下就是剛剛發(fā)表的一篇反饋,包括系統(tǒng)給的積分獎勵。平時都是寫論文需要3000字起,居然為了小花生app寫3000字的文章,想想也是有點意思。

最新的回復日志


及時的積分更新信息


圓桌討論回復后積分的變動信息

積分的時時更新,不斷地激勵自己更多地參與,也是學習其他花友的過程,挺有意思的互動。

(4)對英語的積累

英語這塊還在摸索中,孩子的英語算是大童了啟蒙的,中班下才開始的sss兒歌,這中間也是各種不順利,但說到底是積累不夠,做家長的太著急了。之后打算寫一篇關于孩子學習英語的一點心得。

小花生的英語這塊看到了分級,原以為是有很多的電子書可以讀,結果是需要自己去買紙質書的,小花生是作為一個藍思值的分類和書籍的推薦,暫時孩子的能力還剛其起步,讀得也是有點雜,有點慢的,比不了中文的相對豐富,所以打算先完成閱讀打卡,隨著閱讀打卡的積累,后續(xù)可以看到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閱讀報告,畢竟孩子的閱讀量是需要以年,至少得用月來累計。

我翻閱的最多的應該是關于“raz分級讀物”的文章:

所以這一塊還沒有真正的用起來,孩子目前還在讀wow English,畢竟從sss開始到現(xiàn)在就半年多的時間,所以積累為主。

翻閱的花友優(yōu)秀文章1


翻閱的花友優(yōu)秀文章2


翻閱的花友的優(yōu)秀文章3

這些都是翻閱過的比較好的文章,正是這些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好好琢磨著,后續(xù)孩子的英語學習上可以少走不少彎路,至少讓我的選擇余地多了很多,很多時候看完了一部動畫片然后開始找下一部,就不知道怎么推進。所以更多的時候對我來說,只要孩子沒有那么反感,那就好好的一套書學到底就好,wow English對于初學者來說太熟悉不過了,我也跟著孩子一起學,作為80年代尾巴的我,聽力還真得從基礎的開始,孩子不比我們差,他們相反更加有優(yōu)勢,記得有一次我和兒子一起聽,內(nèi)容是全新的,當時我自己問自己:scissors是什么意思?問了兩次以后,兒子脫口而出:剪刀呀!那一刻我覺得孩子沒白聽呀。

今天一樣的驚訝到我:學習機上電子繪本,前一天的繪本還有點難,孩子直接推托:我就是不會。最后我直接完成了錄音,沒想到今天孩子主動,自己按錄音鍵,完成了整個繪本的錄音。更有意思的是,爸爸有空陪他玩時,他翻開手邊的《my word》詞匯書:爸爸,我教你。于是就開始他說單詞,爸爸跟著說。

包括平時會說:媽媽,今天wow English還沒有聽,雖然也就是半年的時間,看到孩子從一開始我一拿出海尼曼的第一冊直接跑掉,到現(xiàn)在的能夠自己主動開口,我們也經(jīng)歷過中教,外教還沒找,暫時也不打算找了,當時可以說是做不下來,可以說是比較痛苦,我在一邊直到爆發(fā),最終及時止損,最終也得出結論:自己給孩子輔導吧,就是做個點讀機的功能,家里點讀機也是發(fā)現(xiàn)他中文的點讀筆幾乎沒用,英文的也就算了,就是自己費嗓子點。

這就是我和小花生的聯(lián)系,就是很平常的互動,也算是一種整理啦!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