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西方藝術(shù)之旅(一) —史前時期及古代

2018-11-20 20:12 原創(chuàng) · 圖片24


      藝術(shù)(Art),無處不在。

      與家人一起參觀藝術(shù)展,在路旁櫥窗里看到一副美麗的圖畫,街頭巷尾瞥見有趣的涂鴉……藝術(shù)就在你的身邊。它令我們驚奇、欣喜、微笑和思考;它伴隨著人類的歷史,講述著人們的故事。來,睜大眼睛,和我們一起進行一次藝術(shù)之旅吧!

      史前時期(Prehistory),人類就開始在洞穴的巖壁上作畫,他們發(fā)明了圖像。用手指蘸著煤渣,在洞壁畫出野牛;將巖石壓碎,用毛皮蘸著巖石粉末涂抹上色;用燧石刻畫出野馬;從中空的骨頭中吹出顏料,在巖壁上得到手的輪廓;史前人類已經(jīng)有很多想法了。




法國拉斯科洞窟(Grotte de Lascaux)壁畫,是著名的石器時代洞穴壁畫。

      古代(Antiquity),人們聚居形成村莊,繼而建造起城市。距今4000多年前的埃及(Egypt),斯芬克斯(Sphinx, 獅身人面像)守護著國王和王后的陵墓—金字塔(Pyramid)。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會繼續(xù)在另一個世界生活,而法老將重返他最后安息的地方,那里無數(shù)的珍寶在陪伴著他。


埃及獅身人面像及吉薩大金字塔

      法老的陵墓中陪葬著他在另一個世界將會需要的東西:家具、餐具、小船、馬車、手工藝品和微縮的仆人。


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Tutankhamon)墓內(nèi)珍寶

      陵墓中的壁畫描繪著法老死后將遇見的神靈和等待著他的危險。看到了嗎?在古埃及藝術(shù)中,人物形象都是側(cè)面像。

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內(nèi)壁畫,約作于公元前1340年。

      距今3000多年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即兩河流域(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位于現(xiàn)今的中東伊拉克),這里的國王通過劫掠自己的鄰居積累財富。藝術(shù)頌揚著戰(zhàn)士的驍勇,用于裝飾的石雕展示著狩獵或者戰(zhàn)爭中勝利的場景。


始存于伊拉克王宮,國王在狩獵獅子,約作于公元前645-635年。

      Lammasu(拉瑪蘇,即翼獅)是一種人頭、獸身、有翼的巨大石像。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人(Assyrian)認為,這種雕像可以看守大門,阻擋惡魔進入。


公元前722-705年亞述王國時期,王宮拱門兩側(cè)的Lamassu浮雕像,有5條腿,現(xiàn)存于盧浮宮。

      最偉大的古代藝術(shù)家無疑是古希臘人(Greek)。他們對美充滿熱愛,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在此后的幾個世紀中不斷激發(fā)著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的靈感??死锾貚u上的克諾索斯王宮,裝飾著濕壁畫(fresques:用水性顏料在剛鋪上灰泥的墻壁及天花板上繪畫,待灰泥干燥凝固之后即永久保存于墻壁表面)。

希臘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王宮“海豚”濕壁畫,約作于公元前1500-1450年。


希臘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王宮“斗牛士”濕壁畫,約作于公元前1500年。

      陶制的用具中亦不乏杰作。

古希臘陶器:黑繪式雙耳壺,約作于公元前540年。畫面描述兩位希臘勇士下棋的場景。

      希臘神廟的形式純粹,比如Parthenon(帕特農(nóng)神廟,即雅典衛(wèi)城神廟)祭祀雅典娜—戰(zhàn)爭與藝術(shù)女神,通常繪以鮮明的色彩。

希臘雅典衛(wèi)城

      石質(zhì)或青銅的雕像從每一個細節(jié)展現(xiàn)著完美的身軀。眾神和運動員一樣肌肉發(fā)達,強壯有力。

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Discobolus),希臘雕刻家米隆(Myron)作于約公元前450年。


古希臘青銅雕像“海神波塞冬像”,約作于公元前480年。

      古羅馬人(Roman)征服了希臘,也繼承了希臘人的藝術(shù)品味。他們在花園里擺放希臘雕像的復制品,同時也放置著主人自己逼真的大理石半身像(bust)。

盧浮宮,羅馬皇帝多米提安(Domitianus)半身像

      富有的羅馬人擁有花園別墅,房間里布置著精致的家具,墻壁上繪制著運用透視法而具有立體感的精美圖畫,地上鋪著馬賽克(mosaic,使用許多小石塊或有色玻璃碎片拼成圖案的鑲嵌裝飾藝術(shù)),大門口甚至還有“小心有狗”的警告。

意大利龐貝古城,一幢別墅墻上的濕壁畫遺跡


以色列盧德,距今1700年的古羅馬馬賽克遺跡,為一棟別墅客廳的地面裝飾。


意大利龐貝古城,一幢房子門口地面上的馬賽克遺跡,拉丁文“CAVE CANEM”意為“小心有狗”。

未完待續(xù),敬請期待《少兒西方藝術(shù)之旅(二)—中世紀》。

本文部分內(nèi)容及圖片來源于《L’histoire de l’art》及網(wǎng)絡(luò)。


閱讀原文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