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英語,但英語水平總是上不去,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他們把單詞作為了英語學習的最小記憶單位。
☆ ☆ ☆
什么叫學習?學就是背,習就是練。背,或叫記憶,要抓住重點。分清輕重緩急,追求多快好省。什么是記憶的重點?記新的、記不會的、記難的、記容易錯的、記不符合規(guī)律的。
我們記英語,要分清英語和漢語的異同。相同之處不花時間或少花時間,比如說英語和漢語的主謂賓的次序是相同的,我們就可以不考慮。而把精力要放在不同之處,比如英語和漢語的一句話中,方式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的次序是顛倒的,我們在漢英對譯時,就要把它們顛倒過來。
英語和漢語最大的不同,是漢語是粘著語,單詞沒有變格變位,直接根據(jù)詞類一定的規(guī)矩連接起來就行了。
而英語,名詞有可數(shù)不可數(shù),可數(shù)又有單復數(shù),名詞有主格屬格,代詞有主格屬格賓格,動詞有五式、16種時態(tài)、25種用法、主動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虛擬語態(tài)。
因為英語和漢語有這樣多的語法結構不同,所以如果把單詞做為最小記憶單位,那么一用肯定出錯。
而且單詞往往是一詞多用的,而它們的真正意思,是在上下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
所以,英語學習的最小記憶單位,不是單詞,而是意群。
☆ ☆ ☆
什么是意群?
表達一個意思的一個字或幾個字,就是一個意群。
主語、謂語動詞、賓語、方式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都是意群,介詞短語也是意群。
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名詞有沒有詞尾的S,加不加S,動詞的不同時態(tài)、不同語態(tài)意思是不同的,單詞的不同搭配意思是不同的,必須分別記住。
這樣雖然記憶量大,但它不會出錯。
任何學習,都始于模仿。模仿就不會生造除了自己,別人都不懂的句子。
學習語法有用,但必須在有一定基礎之后,才能根據(jù)語法造句。而且這個語法,應該是意念功能語法。
我們大腦有自己歸納語法的能力。
我們每天睡覺時,大腦也不總是休息。它們會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去整理信息。這時候你去叫醒睡覺的人,他會告訴你他正在做夢。
☆ ☆ ☆
英語句子,必須按意群朗讀。
意群之間可以停頓,意群內(nèi)部,不允許停頓。字少的意群,可以兩三個一起一口氣讀出來。
朗讀的原則,是讀者不看,看者不讀,或叫讀則不看,看則不讀,眼睛永遠比嘴快一個節(jié)拍:看完一個意群,嘴開始讀它,眼睛要去看下一個意群。
☆ ☆ ☆
學習要把長的變成短的,把復雜的變成簡單的,把難的變成易的。好學生是能把一本書讀成兩頁紙的學生。
科學家能在無序中找到有序;哲學家能從偶然中找必然。
段落可以分解成語篇結構。
一個句子可以分解成主語、謂語動詞、賓語、方式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六個部分。
記六個意思,比記一、二十字單詞容易。
記憶要同時用右腦、左腦和潛意識。
右腦管形象、管圖象、管意思、管故事、管電影。
左腦管邏輯、管分析、管推理、管計算、管證明。
養(yǎng)成習慣,就會變成條件反射,存在潛意識里。
一篇文章用右腦把意思編成故事、編成電影,用左腦分析意群的結構,很快就可以把它們記下來。
每天堅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會養(yǎng)成習慣。
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人人都可以過目不忘、過耳不忘。
一天堅持背一篇文章,一年就是365篇。
一天堅持背十個意群,一年就是3650個意群。
堅持二年,再笨的人也可以講英語、寫英語了。
問題是大多數(shù)人,都是龜兔賽跑中的兔子,三天打漁,兩天曬不能堅持。
☆ ☆ ☆
英語學習需要每天堅持,長流水不斷線,我們一定可以學好英語。
學好英語,就在堅持之中。
-----------------------------------------------------------------------------------------------------------------------------------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教學經(jīng)驗。
我現(xiàn)在手上一些學生,大家一起背單詞打卡。多一些人互相監(jiān)督也是一件好事,希望大家可以共同提高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