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上他喜歡看自己主動看的漫畫書(天才發(fā)明家,斯皮魯),孩子一個暑假看了100本橋梁書。為什么叫橋梁?字不太多,段落不太長,配畫。我花了一個半夜把書籍整理出來,哪些可以做橋梁書、作為暑假的閱讀對象。
每本30-40分鐘平均。個別的15-20分鐘,個別的長達(dá)60-70分鐘。比如卡梅拉,一本有點厚(估計2-3千字一本),因為情節(jié)需要(制造矛盾、解決矛盾,頁碼少可完不成啊)。
兒子閱讀之前的起點,認(rèn)識600個字左右。我估計一個班能有至少10個孩子肯定也是>=這個水平,我瞎猜的,這里是上海閔行。其實能讀下來,我估計兒子識字量有1000個左右的,懶得數(shù),那些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還沒來得及說,點贊太多,擱置到今天。
【花絮:有時候我心里問朋友圈,我用情緒腦寫,點贊特別多,用理性腦寫,沒人理會是怎么回事?除了一位,我也很欽佩的】
重要的是4條:
1.探究和洗腦。
其中1/3+的親子閱讀,我做了科學(xué)探究。這些耗費時間。因為要問問答答,要思考,要找相關(guān)書籍網(wǎng)頁拓展。他有時候會把我拐跑,我們跑到臨近的主題。一對一,質(zhì)量很高,兒子在知識的廣度上、甚至深度上、角度上不差。其中多少比例不知道,我做了情感引導(dǎo)、價值觀的導(dǎo)入。有些書,你無須說教太多,一句就夠,意思就在那,孩子能get。
2.理解力。
這事讓我知道孩子理解力真的不差。有時候后半句他一個字都讀不對,但是意思對,真的是在蒙。除了逗號分隔的前后半句可以蒙之外,有時一整句都在蒙。蒙對了。說明邏輯、推理、觀察(書里帶畫)都還可以。
3.開展晚了。
6-8歲時閱讀啟蒙的最佳時機(jī),我做事不想太早太晚,我們也正好。但是,對于兒子這個個體而言還是晚了。怎么講?我發(fā)現(xiàn)他看漫畫書,可以1個小時+一動不動,忘記周圍。對,這不算什么,我想說什么? 在觀察很多孩子沉浸(不僅是看喜歡的漫畫,還有喜歡的其它事)各個瞬間后,我越來越傾向說:專注是一種智力體力,是一種智力,有了不用,太可惜!結(jié)合腦科學(xué)、認(rèn)知科學(xué),以后會寫一篇專文。
4.于我自己的意義。
我總是在教育上討論大的問題、說大話。2017年終問自己:能不能把想法、觀點變成行動?終于今年從宏觀降到中觀這個兼顧的地帶,我很滿意。暑假呢,發(fā)現(xiàn)微觀上,我也能踏踏實實做些事了。這些實事中,讓孩子會閱讀(用精品去刻畫他的腦),讓他有文化、開始使用自己國家(或者種族)的書面語言,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一件。
【實事。成功的:中文閱讀100本,英文140本,游泳完全學(xué)會、暢游800米,李昌鎬2本習(xí)題做完。張杰5本書題做完。失敗的:鋼琴手型、身體拉筋。說這些是我的實事,因為我不lead,孩子不會主動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