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三觀正, 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2017-8-19 23:48 轉(zhuǎn)載 · 圖片17


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yuǎn)。

聰明爸媽常自省,無心之語最傷兒。

前不久,微博上#請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的話題悄無聲息地火了,為了幫助父母認(rèn)識到教育中的錯誤價值觀,一群志愿者頭戴面具,在人流高峰期手舉信息牌,每一個上面都以文配圖,呼吁父母不要再在教育中傳達(dá)錯誤的觀念:

如果可以,請不要告訴孩子,如果他們搗蛋,醫(yī)生就會給他們打針,我們希望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知道我們是最想幫助他們的人。

如果可以,請不要告訴孩子,如果他們再調(diào)皮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我們希望在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向我們求救,而不是被我們嚇跑。

……




被這些文字觸動的看客請舉手,原來父母一不留神說出的話,都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觀念。說到三觀,許多孩子直至長大都被父母錯誤的三觀綁架著,終其一生得不到解脫。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時候戒掉這些錯誤觀念了,以下這些雷區(qū),你踩中了幾個?

一、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寫道,“好像只有成績,才能讓社會承認(rèn)你是個天才?!?/p>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凌玲對兒子佳清的學(xué)習(xí)成績十分在意,有一個片段是佳清做完作業(yè)后,凌玲又布置了許多習(xí)題讓他完成,佳清不敢拒絕,只敢試探性地問:“這些都要做嗎?”凌玲十分堅決,佳清只能照做。后來陳俊生有些心疼佳清,凌玲也說:“他天賦不好,必須得笨鳥先飛?!?/p>

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不少家長對孩子的硬性要求,這成為壓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大山,讓他們喘不過氣。

即使高考后多年,你有沒有因為夢到考試失利而一身冷汗?

在精神心理學(xué)中,有的壓力源不會被時間分解。其實孩子明確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但是父母的不斷施壓,讓這份沉重根深蒂固。

當(dāng)你的孩子告訴你他交了朋友,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不是想知道對方學(xué)習(xí)好不好?

老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總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正面的人際和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卻把學(xué)習(xí)成績作為唯一的度量衡。

我的朋友小芳十分在意兒子樂樂的交友,小芳明令限制樂樂絕不能和鄰居小豆一起玩,因為小豆學(xué)習(xí)十分差,每次都包攬班級的后三名,小芳相信,如果樂樂繼續(xù)和小豆一起上學(xué)放學(xué),成績一定也會被影響。

把分?jǐn)?shù)成績和做人劃上等號,其實是一種有失偏頗的做法。要知道,孩子的成就與成績是兩碼事,教育家陶行知在文集中寫道:“那些分?jǐn)?shù)不高而被教鞭鞭打的人中有瓦特,冷眼下有牛頓,譏笑中有愛迪生?!?/p>

不要再只用成績?nèi)ヅ卸ê⒆拥暮脡?,分?jǐn)?shù)從來都不等同于人品。

二、男孩要窮養(yǎng),女孩要富養(yǎng)

在綜藝《了不起的孩子》中,一個5歲的男孩跟著媽媽走遍了30個國家:去印度體驗風(fēng)俗文化,去尼泊爾布恩山徒步攀登,去馬來西亞喂動物。




在一片艷羨聲中,有網(wǎng)友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這么小的男孩就被富養(yǎng),以后會不成器吧?”“男孩子小時候太享福,不能更好地鍛煉心智啊!”女孩才應(yīng)該被富養(yǎng),男孩應(yīng)該被窮養(yǎng),這種想法在不少家長的心中生根發(fā)芽。但是要知道,男孩也好,女孩也罷,性別之前他們都是孩子。

我們提倡對孩子富養(yǎng),指的是精神領(lǐng)域的充實。兒童心理學(xué)上有一個概念叫“未完成愿望之魔咒”,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心理得不到滿足,那么終其一生都會為之偏執(zhí)。過度地剝奪男孩子精神的愉悅,只會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遺憾和陰影。

陳冠希在接受采訪時說,爸爸媽媽在他小時候都沒有給他足夠的愛和陪伴,他常常都是自己一個人待著,他無奈地表示,真正陪伴他長大的只有hiphop。12歲那年,從來都不陪他的爸爸還懲罰他,把他鎖在車?yán)铮瑹o論他怎么呼救都無濟(jì)于事。

成長過程中的缺愛,讓他一點都不信任自己的父母,長大后他也不會信任其他人。


不要因為他是兒子,就吝惜愛和包容,否則精神窮養(yǎng)的心靈匱乏,會圍繞他一生。

三、什么都做不好,你太讓人失望!

朋友的女兒有鋼琴表演,我去捧場,小姑娘彈得很不錯,現(xiàn)場的掌聲也是此起彼伏。而表演結(jié)束后,朋友卻沒有夸獎她彈得好,而是挑出了剛剛表演中的不少毛病,“你怎么還是駝著背彈琴?”“我怎么聽著沒有上次熟練,你最近是不是又偷懶了?”

孩子低著頭聽著媽媽的批評,像做錯事一般手足無措,滿是愧疚。

其實,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期待表揚,只不過有些家長信奉“苦難教育”,不敢輕易表揚孩子,生怕這些小人兒沾沾自喜不再努力。

在兒童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名為“恐懼缺陷”的概念,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之后,如果總是獲得苛責(zé),很少獲得贊揚,那么就會生出“我是一個糟糕的小孩”的想法。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在心中形成一個受害者原型,以后遇到任何事情,都會下意識地有著“我不配”的念頭。競選班長時,孩子覺得不配做班干部;長大進(jìn)入公司,會認(rèn)為自己不配升職加薪。

父母的贊揚除了可以帶給孩子自信,還可以讓孩子學(xué)會鼓勵。例如黃磊帶著女兒多多參加綜藝節(jié)目的錄制,有一次多多給媽媽準(zhǔn)備了生日禮物,黃磊知道后立刻給了孩子一個吻作為表揚。而節(jié)目中的多多,也常??滟澤磉叺牡艿苊妹?,寵愛地親吻小伙伴。

媽媽們在稱贊孩子時,也要把握方法,為了避免孩子在贊賞中生出功利心,媽媽可以把稱贊的重心放在過程上,比如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不要把贊揚的重點都放在成績上,而是稱贊他獲得好成績前付出的認(rèn)真和努力。

永遠(yuǎn)不要吝惜對孩子的贊美,這些小人兒在等待你的認(rèn)同。

四、你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我的前半生》中,凌玲總是教導(dǎo)佳清做一個懂事的孩子,所以佳清即使不想睡在地上,媽媽一瞪眼,他也只得同意。一桌子的零食玩具都是給平兒準(zhǔn)備的,佳清看著很是羨慕,就算爺爺奶奶讓他拿兩件自己喜歡的,他也看著媽媽的臉色行事,媽媽同意,他才敢接下奶奶遞過來的牛奶。


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信不少父母都教育孩子要學(xué)會忍讓,并把能夠隱忍,定性為“有教養(yǎng)”。

但如果孩子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而過于懂事,反而會讓他們習(xí)得不敢傾訴委屈,不敢表達(dá)喜好的壓抑式思維方式。

要知道,一味的隱忍、讓步、沉默、壓抑絕不是懂事,他們放棄了哭鬧和撒嬌,只為變成那個讓父母覺得懂事的完美小孩。

在心理學(xué)當(dāng)中,每個個體都有心理順應(yīng)力,也就是心理彈性,這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的處理能力。

成年人可以在委屈面前迅速恢復(fù),正是因為心理順應(yīng)力較強(qiáng),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但是孩子的心理順應(yīng)力還并不成熟,他們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只不過為了讓自己更像“好孩子”,他們裝作云淡風(fēng)輕滿不在乎。

永遠(yuǎn)不要為了省事,而逼迫孩子變得懂事,孩子的傷心是一種求助,不要一刀切地讓他們認(rèn)定這是“添麻煩”。孩子需要哭鬧和淚水,這是他們排解負(fù)能量的方式。給孩子一個任性的機(jī)會吧,他們那看似隱忍的背后,有著波瀾壯闊的波動。畢竟,他們還只是孩子而已。

親子教育是一段互相成長的旅程,路途中,這些小人兒會漸漸褪去青澀與年幼,向著你想象不到的廣闊中邁進(jìn),同時,父母也要學(xué)會克服錯誤的三觀,給予孩子正確契合的教育。

在這場一起長大的冒險中,孩子和父母都擁有了更好的樣子,我想,這便是親子教育最有魅力的所在吧。

來源:凱叔講故事,文:王十三


回應(yīng)1 舉報
贊3
收藏3
8年前
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是陪伴,而最好的陪伴莫過于一起成長。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