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之力190人有 · 評價26 · 書評1(日)河合隼雄,(日)松居直,(日)柳田邦男 著 ; 朱自強 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 2019-01
讀至#面對死亡的工作#
摘錄:
【柳田】:書中的語言雖然意味深遠,但是,它們進入孩子的耳朵后,即使不知道能品味到什么程度,即使不能像大人那樣進行深層解讀,只要那些 語言作為詩的回響被收藏于內(nèi)心,我想也就足夠了。
只是,這一內(nèi)容一旦傳達到孩子的心里,當他在人生旅途的某個地方再次與《熊啊》相逢,懷戀地重讀之時,也許就會有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繪本就會播下這樣的種子,我想,在這個 意義上,繪本是十分珍貴的存在。
▲今天還和朋友聊過關(guān)于成人對繪本的解讀。喜歡看看媽媽說的:“其實無論什么時間,什么載體,當我們把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強加給孩子,這才是最有問題的地方?!?/p>
成長需要時間的沉淀,對事物的認知與思考也如此。用漫長的閱歷來解讀繪本這是一種自我療愈。而孩子不同,她們在朝氣蓬勃地奔向這個廣闊的世界。她們有著自己的體會,有著每個特定年齡段的成長。所以她們需要的是用心品味,而不是拾人牙慧。也許最終還是殊途同歸,和我們有著同樣的理解,但這是走在自己開辟的路上的所見所聞。即使痛過,也會彌足珍貴。
【松居】:間題只是,現(xiàn)在孩子們的語言體驗是過于貧乏了。 他們沒有用耳朵很好地聽取口頭發(fā)聲的語言。我把機器里出來語言看作是聲音,這種體驗有很多,可是人類相互面對講述的語言體驗就非常貧乏。正因如此,現(xiàn)在大人必須對孩子講述。
我也覺得播放出來的聲音再優(yōu)美對于幼兒來說也缺少一份靈魂。而這份靈魂就是每次充滿愛意的眼神的交匯,每次發(fā)自肺腑的笑容,每次溫柔的觸碰,每次充滿童趣的交流,以及每次都不同于之前一次的對于愛的理解。講述不僅僅是留下一個故事,更是播撒一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