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驚喜連連的第21個月

2019
2020-11-22 22:37 原創(chuàng)

(全文無圖,純口水)

寶寶馬上就要滿21個月了,在這個月里她真是給了我滿滿的驚喜。先是和奶奶學會了唱數,然后認識了阿拉伯數字1-5,順便被我強化了一下英文的數字輸出。直到那天晚上在畫板上點了兩點并大喊“2個”,我終于確定了,在她大腦里的某處“數學”開關,被正式開啟了。

同時開啟的還有“顏色”開關,“奔跳”開關,“樂高”開關以及“學舌”開關(另有文章詳述)。驚嘆孩子成長之迅速之余,我開始意識到如果能“與時俱進”地為孩子提供“進階”的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材料,勢必能幫助她更好地發(fā)展。于是,我開始閱讀起一些關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知識和幼兒教育理念等。這其中,皮亞杰的關于“圖式”的理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了解了“圖式”的概念和種類后,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寶寶的行為和學習成長的關系,簡而言之就是,許多大人看似無聊簡單的兒童重復動作甚至“搗蛋”,其實都是他們的學習方式!理解了以后,不僅可以更好地建立親子關系,一顆焦慮的心也漸漸落地,靜觀其變的佛心也得到了更好的舒展。

那么,“圖式”是什么?百度一下也能找到許多解釋,比如這一個“圖式是一種結構和組織,它們在相同或類似的環(huán)境中,會由于重復而引起遷移或概括?!庇直热纭?圖式是指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心理活動的框架或組織結構。是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或者說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p>

以上這些已經比較好地概括了“圖式”的概念,我再簡而言之,“圖式”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探索認知世界的方式。成人也有,只是更復雜抽象。為什么說是與生俱來,那是腦科學范疇了,也就是你腦子怎么長的,遺傳來的,改變不了。但是,人的學習發(fā)展不是固定圖式的,而是會根據需要不斷變換發(fā)展的,運用起來也有低階和高階的遞進。好似搭金字塔,底層的知識通過圖式建立起來了,上一階的圖式開始進一步深入探究。

那么幼兒的學習“圖式”行為有哪些特點嘞?我也是只能概括一下自己的所見和理解,主要是為了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學習發(fā)展行為,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應對和協助孩子成長。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沒有回頭路可走,沒有二胎給我“折騰”“試錯”,這一個孩子一定要盡我所能去養(yǎng)育。至少將來,不要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給孩子的成長一個滿意的交代。

這里介紹幾個常見的“圖式”以及可以協助其成長的方法。

軌跡圖式。孩子喜歡反復扔東西或者看物體落下時運動的軌跡,主要是對重力產生的現象感興趣,包括洗手時不停玩水龍頭下的水,吃飯時扔勺子和食物,扔球扔玩具都是小case,把搭高了的積木推倒等。以上我們家寶寶都干過,扔勺子我很氣,從一歲不到扔到現在才剛剛開始好轉。干預方法是,提供專門扔東西的時間,和寶寶一起探索,利用各種小球比較好,一般小孩子都喜歡球,而且球類的滾動形式也符合另一種“旋轉圖式”的需求。對于液體的,可以洗澡的時候給個杯子或者玩具澆水壺,讓孩子盡情觀察感受水往低處流的神奇。

旋轉圖式。比如不停玩小車,看洗衣機滾輪,自己轉圈圈以及對圓形情有獨鐘。我們一歲半左右開啟了旋轉圖式,只對圓的感興趣,翻開書就找“ball”,然后就換一本。雖然小姑娘家里玩具車少,但我不阻止她玩一刻鐘小車車就只是撥動輪子看它轉。起先我以為是轉起來有聲音好玩,叫她怎么往前推也無興趣,不過這個階段暫時過去了。干預方法就是帶著孩子玩,不阻止不干擾,可以引導語言比如“轉”“滾”等,還有任何圓形的物體都介紹給她,順便學英文。

包圍圖式。就是類似拿一樣東西包住另一樣,或者把自己裹在毛毯里,最經典躲貓貓游戲,躲在衣櫥角落里還有窗簾里。干預方法是,給她一堆瓶瓶罐罐還有大小不一的盒子,看她把玩具放進去倒出來。甚至于給一個箱子她藏進去,推著走。沒大快遞箱的就不要勉強孩子了,玩具娃娃和小動物可以幫忙,塞進盒子里怎么都行。當然,躲貓貓可以繼續(xù)玩,沒有一個小孩不喜歡躲貓貓的吧,只要別嚇著小孩就行。

搬運圖式。顧名思義搬運工,推著箱子走還有推著凳子走過走廊,把物品從一個房間拿到另一個房間,比如都搬到沙發(fā)底下等等。干預方法是,給她指令讓她把東西搬到哪個地方,或者幫你干活兒,從各處拿東西給你你來放進籃子里。過程中又可以認識新物品的英文,順便鍛煉大肌肉運動等等。

鏈接圖式。不停地玩小火車,樂高,冰箱貼,還有貼紙(沒想到吧,粘連也是一種連接方式)。我為此買了果凍貼紙,摳摳挖挖貼貼她很得意。所以一般干預方式就是提供各種可以粘連或連接的玩具,比如有軌道的火車箱,吸鐵石和不同車型連接還可以在軌道上運行,一舉多得。教顏色數字啥的排序啥的都很好?。∥掖_定不是推銷玩具的,但有些玩具確實是無法抗拒的。

變化圖式。玩彩泥,混搭系,大概就是喜歡把不同東西攪和在一起制造新的驚喜。比如吃飯的時候硬是要把飯菜盛到湯碗里再用手攪一攪再拿出來吃。這正是目前她表現出來的圖式,我想,干預方法就是給她玩彩泥或者太空沙吧,面團也行盡情捏啊,變化多端?。ㄌ漳嘁言谫徫镘嚴铮?/p>

以上,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觀察而做介紹,還有許多其他的圖式表現。如果你的寶寶出現相似行為,正是證明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學習探索世界。如果觸到了大人的底線,請用別的方式幫助他們排解“欲望”這是學習認知世界的渴望,不要發(fā)脾氣和粗暴制止,而是引導向更合適的方法而不至于扼殺其探索的興趣。

(所知甚淺,歡迎探討)


回應 舉報
贊4
收藏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