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將迎來“一大家子”書。
這些年,企鵝出版社 Penguin Youngreaders zui成功的作品之一,就是從2002年起就開始常居“紐約時報暢銷榜”的 Who? What? Where?系列。
這個系列已經(jīng)推出了200多冊書,核心在于從人物(Who)、事件(What)、地點(Where)這三個緯度出發(fā),專門和孩子講那些給人類發(fā)展帶來很大影響的歷史故事,號稱這是給孩子們的“歷史大本營”(Your headquarters for history)。
Discover all the fascinating stories and amazing facts about trailblazers, legends, places and events.
去年我們給大家介紹了其中的人物傳記 Who?系列(這個系列新出版書目我們也在不斷引進中)。這次,我們終于等來了 What?和Where?系列中的很多精彩書目。這下子,Who? What? Where?到齊了!
這場期待已久的"合家歡",我們準備了快一年。如果希望和孩子通過輕松有趣的閱讀,對世界歷史形成基本了解,這套書幾乎是目前市場上zui好的選擇。
關(guān)于這期新推出的 Where?系列,大家可以看今天推送的第三篇文章,花生君會和你做詳細介紹。
本篇,我要跟大家介紹第一次出現(xiàn) What? 系列。這次的 What? 系列包含20本書,用20個美國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告訴孩子美國這個國家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可以說,這是一套難得的“美國故事”。
對世界稍有關(guān)心的人都知道,美國給世界帶來的影響還是蠻大的。我們對美國,感到熟悉又陌生。從電影到手機,我們天天在用美國“產(chǎn)品”,但其實真的不太了解這個國家的人、文化、社會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特朗普,比如中美貿(mào)易爭端 ,你說他們到底是啥路數(shù)呢?
不管怎樣,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會和美國、以及美國所代表的一切打更多的交道。所以,盡早對了解美國,對美國形成客觀而清晰的認識,對孩子來說,甚至是必須的。
和孩子客觀了解美國,zui有趣也zui輕松的打開方式,就是翻開這20本“美國故事”,從17世紀走到21世紀,用讀故事的方式了解美國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我花了一周的晚上時間,把這20本書讀完了,感觸還真不少,下面就來和大家講講 ...
一、美國故事,原來如此多面!
美國的先進、發(fā)達,我們聽多了。然而讀了這套書,我zui大的感觸,卻是美國的發(fā)展其實也蠻“苦逼”的,怎么說?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書中的片段,感受下這套書是怎么講“美國故事”的。
1、巴拿馬運河:“死磕”的力量
這個系列里,這一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看這張圖 ...
注:以下圖片都是手拍,做了增亮處理;
真實圖書頁面要好看、和諧得多
巴拿馬就是連接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那一塊中美洲狹長地帶,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大西洋。當年,西部開發(fā),大量貨物要從美國東部運到西部。走海運的話,就要繞到南美洲南段的 Cape Horn(合恩角),極為漫長和危險。
怎么辦?一開始,大家打算在這里造條鐵路。然而,巴拿馬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特別惡劣,來的工人,面對的是沼澤、毒蛇蝎子蚊子、熱帶瘟疫,死亡率特別高。盡管這樣,1850年開始,美國人花了5年時間終于在島上修建了一條鐵路,這條鐵路被稱為 A railroad built on corpses - 建在尸體上的鐵路!
在難熬的炎熱和雨水中,美國人進入巴拿馬,考察這里是否適合開鑿運河
然而,人類的夢想是永無止境的,鐵路終究是不方便。大家還是想在巴拿馬這個地方挖條運河,讓輪船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自由通行。
1875年,成功開發(fā)蘇伊士運河的法國人 de Lesseps 決定吃下這只“螃蟹”。這是工程剛開始時,他意氣風發(fā)的模樣 ...
他完成了融資,雇到了zui好的工程師,萬事俱備東風也不缺;然而,他逐漸發(fā)現(xiàn),在蘇伊士的成功經(jīng)驗完全無法復制到巴拿馬這個鬼地方。在巴拿馬死磕9年后,前后有2萬多工人死于各種熱帶疾病,而他的公司也遭遇破產(chǎn),已經(jīng)80多歲的de Lesseps在失望中去世。
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領(lǐng)導的美國政府決心接下法國人這個“爛尾工程”。美國人覺得自己比法國人強多了,一開始也是自信滿滿。一位美國記者寫到:和法國人相比,咱們美國人資金雄厚、技術(shù)強大、精力充沛,完成這個工程應(yīng)該沒那么難!
I should say that the building of the canal will be a comparatively easy task for knowing, enterprising, and energetic Americans.
不出所料,在環(huán)境極為惡劣、瘟疫蔓延的巴拿馬,樂觀自信的美國人也開始吃盡苦頭,法國人栽的跟頭他們照樣跟著栽,一個都不少。羅斯福總統(tǒng)發(fā)現(xiàn)這樣下去不行,決心花大價錢先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 - 消滅蚊子!(蚊子是疾病傳染No.1兇手)。光光滅蚊,就是大工程,前后花了兩年時間,這時已經(jīng)是1906年了。
滅蚊戰(zhàn)役龐大復雜,美國人打得一絲不茍,非常細致
美國人意識到,這回要打長久戰(zhàn)了。為了吸引大量優(yōu)秀的技術(shù)工人來巴拿馬造運河(工程難度很高?。?,他們接下來的不是挖挖挖,而是先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造宿舍、造集市,還有學校、劇院、運動場 ... 讓更多的人樂意來到這里,能呆下去!
What 系列每冊書都有16頁真實歷史照片,這是開發(fā)巴拿馬運河時的照片
就這樣,步步為營,做了很多準備之后,工程終于一步步推進下去了。即使這樣,也是一路困難重重,直到1914年,歷經(jīng)三任總統(tǒng)(羅斯福、塔夫特、威爾遜)、花了四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近百億美元),才zui后完工。巴拿馬運河被認為是 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Seven Wonders of the Modern World)。
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通航,從此改變了世界航運史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故事,也是一個老老實實去“死磕”的故事。我們和孩子讀這些內(nèi)容,可以感受到很多東西。比如,一個了不起的事兒,就是這么一點點在失敗和挫折中慢慢摸索、建造出來的;其中沒有捷徑,一定要耐心,按科學方法一步步走下來。所謂美國精神,也許從這個故事里,能感受幾分吧!
今天的巴拿馬運河
“在問題中前行” - 這樣的故事內(nèi)核,這個系列里篇篇都是。你會發(fā)現(xiàn),在哪里,問題都是一籮筐一籮筐的,前進的道路都是極為曲折的 ...
比如美國社會發(fā)展史上的標桿性事件,伍德斯托克音樂藝術(shù)節(jié):What was Woodstock ,音樂節(jié)都開始了,好幾十萬觀眾都來了,樂隊卻由于各種原因,一個都沒到,怎么辦?
幾十萬人參加的音樂節(jié),混亂隨時都會發(fā)生。孩子們讀到這里,會明白搞一個活動也是需要強大的項目管理和應(yīng)急準備的。
二戰(zhàn)著名戰(zhàn)役諾曼底登陸 (What was D-Day?),按照計劃,盟軍2萬多傘兵空降敵方陣地去打頭陣,結(jié)果降落地點全錯了,幾乎全軍覆沒。計劃已久的諾曼底登陸一開始就遭受重挫,怎么辦?
美國內(nèi)戰(zhàn)歷時4年,極為血腥,黑奴終于得到解放,然而對黑人的歧視和不平等待遇,還會持續(xù)上百年,直到 What Was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黑人才開始獲得平等的政治權(quán)利。
總之,沒有一件事的發(fā)展是直線型的。和孩子注意美國故事里這些元素,會幫助他對美國形成更立體的理解。
2、淘金潮 VS 黑奴解放:美國人的兩面性
如果你和美國人打交道多一點的話,會發(fā)現(xiàn)美國人有一種我們中國人難以理解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們好愛財,錙銖必較;一方面他們又樂善好施,愿意熱心幫助和自己無關(guān)的人 ...
這樣的“民族”性格,通過這些美國故事,我們也能有所感受。
比如,19世紀中期,美國有兩件事同時發(fā)生。
一個是淘金潮 (What was the Gold Rush? )1848年,加州的一個農(nóng)場主偶爾在山腳下的溪流里發(fā)現(xiàn)了金塊,由此開啟了改變加州歷史、甚至美國歷史的“淘金潮”。消息傳出,士兵離開部隊,教師離開學校,各行各業(yè)的人拋棄他們已有的工作,蜂擁而至,每個人都做著“快速發(fā)財”夢 ...
西部,“貪婪”的美國人形象 ...
財富的推動力量是巨大的,整個加州由此發(fā)生巨變。淘金潮剛開始的時候,加州只有3萬人口,很快人口漲到38萬,變成美國極為重要的一個大州。淘金潮前,美國的主體還是密西西比河以東的那些州;淘金潮發(fā)生后,大量人口跨過密西西比河,在西部開始新的生活。從此,美國成了一個真正橫跨東西海岸(大西洋、太平洋)的國家,美國國歌里唱的"From sea to shining sea",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只有很少的人挖到了金子,大部分人并沒有發(fā)財致富。不過,有部分人另辟蹊徑,不去挖金子,而是為挖金子的人服務(wù),為他們提供工具、日用品、生活服務(wù),因此還發(fā)了不少財。比如,這時期著名的創(chuàng)業(yè)成功案例就是我們熟悉的李維斯牛仔褲 Levis Strauss - 為淘金潮中的老百姓提供好穿耐磨的褲子,也能造就一代“獨角獸” :)這樣的故事,對今天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不少啟發(fā)意義的。
然而,美國的西部擴張是以犧牲印第安人的利益和權(quán)利為代價的。書里對這樣的史實并不避諱。讀的時候,也可以引導孩子往這方面思考,讓孩子看到事物發(fā)展的矛盾性、多面性。
每一冊書的zui后一頁,都會有 Timeline 部分,列出這本書所述歷史事件的“時間線”。在 What Was the Wide West? 里,就能看到整個美國西部發(fā)展的過程。1763年,英國政府向印第安人保證,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部分的所有領(lǐng)土屬于印第安人的。然而美國獨立后,美國政府完全打破了這個承諾,一步步逼向西部,到1890年,西部全部納入美國疆域。
如果你去美國旅游,路過中西部主要城市 St. Louis(圣路易斯),會看到這個著名地標 Gateway Arch,意思是通往西部的大門;這個拱形建筑,就是為了紀念美國西部探險和擴張專門而建的。
和淘金潮同時發(fā)生的,19世紀中期還有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這個時期,美國很多黑奴得到了白人的無私幫助,逃離了南方種植園的奴役生活。在 What was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里,可以看到很多美國白人僅僅出于理念 - 堅信奴隸制度是邪惡的 - 就會擔著生命危險去幫助那些和自己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的黑人奴隸。
書中有不少歷史照片,可以看到很多廢奴主義者是白人,也是白人作家寫了著名的《湯姆叔叔的小屋》
一方面金錢驅(qū)動美國,一方面是理念塑造選擇,究竟是什么在驅(qū)使美國人去做那些看上去有點矛盾的事兒呢?讀了這20本書,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
3、在豐富的故事里,看到多種色彩的美國
還有很多故事,能讓我們和孩子看到美國的多面性 ...
Salem Witch Trial
愚蠢可怕的事兒,哪里都會發(fā)生
比如,美國可以很蠢很可怕。17世紀末的 What was the Salem Witch Trials? (新英格蘭塞勒姆審巫案 )就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美國故事”。一個安靜的小鎮(zhèn)上,幾個女孩子突然行為癲狂、像中了邪一樣,無知的人們覺得這是巫術(shù)所致。結(jié)果,大家開始互相舉報。一個四歲的女孩居然舉報自己的媽媽,說她是個女巫。
當時也是有法庭體系的,但法官和陪審團常常僅憑控訴人的一面之詞就給被告判罪,zui終二十多無辜的人被處死。這個審判案里盡管有當時社會的迷信成分,但也反映了人性的很多黑暗面,以及當時司法制度的落后(那時候,如果有人說你有罪,你必須拿出確鑿證據(jù)說明自己無罪才行;而現(xiàn)代社會,如果你說我有罪,提供證據(jù)的責任在你不在我)。
The Great Depression
大蕭條里,有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啟蒙
比如,What was the Great Depression? (大蕭條是怎么一回事),是個內(nèi)涵特別豐富的故事。孩子們會看到不少大蕭條期間的真實照片,失業(yè)的人們排著隊等待救濟,等面包、等湯,在荒地上搭建簡陋的家 ...
繼而可以和孩子根據(jù)書中的內(nèi)容,探討一些“大問題”:什么叫泡沫?老百姓破產(chǎn)了,這事兒該不該歸政府管?為什么一邊很多人在挨餓,一邊糧食在田地里白白爛掉?為什么二戰(zhàn)爆發(fā)反而讓美國經(jīng)濟全面復蘇?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很多基本概念,都能從這本書中看到影子 ...
The Great Chicago Fire
芝加哥之“鳳凰涅槃”,自我修復的力量
What is the Great Chicago Fire? 也是一個很有“美國性格”的故事。1871年,欣欣向榮、趕超紐約的中西部第一城市芝加哥,在一場大火里被付之一炬 --- 所有的輝煌,全部燒光光!這是芝加哥市中心大火后的景象 ...
怎么辦?這個城市的人,連傷心的時間都沒給自己,馬上開始重建家園,這次做得更大、更好,一不小心,還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之城” --- 19世紀末到20世紀很多zui搶眼、zui先進的建筑,都集中在芝加哥出現(xiàn)。1893年,大火后的第22年,芝加哥還舉辦了空前盛大的世界博覽會。
這樣超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自我進化能力,不能說是美國人獨有的。應(yīng)該說,每個前進中的民族,這方面的能力都很強!
今天的芝加哥,風之城
The Statue of Liberty
比起美國人,法國人的故事更浪漫
這個系列里還有大家熟悉的“自由女神像”,What is the the Statue of Liberty? 大家zui熟悉不過了。這是法國人給美國人送的禮物。做這個塑像,本來感覺是件挺浪漫的事兒,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這個過程更像一次漫長的創(chuàng)業(yè)。
1865年,美國建國快百年了,兩個法國老百姓對這個國家很有好感,就商量說:咱給美國人送個禮物吧!于是,就一廂情愿地要給美國人做這么一尊塑像。把這個idea拿到美國去“路演”,美國人的反應(yīng)是:哈哈哈,呵呵呵,表示適度的興趣,但沒下一步了,估計是怕掏錢!
兩人決心很大,就開始把這個idea兜售給各路有錢人,希望得到贊助、捐款。之后的20年,他們一邊設(shè)計、制造塑像,一邊做各種宣傳、籌措資金。比如,剛把女神頭造好,就迫不及待地拉到巴黎博覽會展覽,換點關(guān)注度,多籌些捐款。
zui終,克服資金上、技術(shù)上、運輸上的種種困難,獲得美國國會批準,把這么個龐然大物安置在紐約港口。這真的是一個“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故事;整個過程,23年,是一場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業(yè)??赐赀@個故事,你會覺得,法國人的確比美國人浪漫多了!
Ellis Island
美國屬于每一個向往新世界的人
美國不是一個有單一、悠久歷史傳承的國家,事實上,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塊新大陸,共同塑造了今天我們所說的美國;與其說美國是美國人的美國,不如說美國是人類的美國。這種融合性,也讓美國故事的內(nèi)涵變得十分豐富,甚至難以簡單定義。
早期的美國移民主要來自歐洲各國,他們在埃利斯島接受移民檢查、進入美國 What was Ellis Island?他們有機會在這里洗個熱水澡。一個希臘移民是這么說的:我洗掉了一個舊世界,我洗掉了我知道的所有仇恨、不公正和殘酷 ...
I washed away the Old World.
I washed away all the hatred and injustice and cruelty I know.
這大概是理解美國的一個基礎(chǔ)吧!總之,讀了這20本書,你會感覺:原來美國是這樣的??!書中的美國,就像一個人一樣,好多問題,好多掙扎,也有好多夢想,它和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一樣,都不完美,都在各種矛盾中探索未來。清楚地了解美國,客觀地看待美國,是我們和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二、讀起來輕松有趣,知識性很強
看到這里,相信你對這套書的風格已經(jīng)很了解了。和 Who Was 系列一樣,每冊書在124頁左右,其中16頁是真實歷史照片。在這么短的篇幅里,把復雜的歷史故事講得既完整、又生動,正是這套書牛逼的地方。
和Who Was 系列一樣,What Was 系列也是由美國多位當代獲獎兒童文學作家來共同編寫的。敘述上,大量運用簡單句式,每句話也不長。用盡量簡單的語言,從貼近孩子認知的角度去描寫,比一般的歷史書要容易讀得多。每本書篇幅不長,用不了幾天時間就能讀完一本,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
故事中涉及到的衍生知識點,都會有專門的介紹。比如在地圖上出現(xiàn)的Continental Divide (大陸分界線), 其實是劃分美國東西領(lǐng)域的重要分界線,這里都有詳細的說明。
每冊書的zui后,有高度的總結(jié),幫助孩子抓住要點。
這一冊的三大要點就是:
這是一個真實的探險故事。
It was a real-life adventure story
穿越美國西部未知的疆土是件危險的事情。
It was a dangerous journey across unknown land in the American West
一群年輕探險者完成了這次探險,包括一位勇敢的美國本地女孩。
A group of young explorers-including one brave Native American girl-made up the expedition
每冊書都包含16頁真實歷史圖片,幫助孩子走入歷史現(xiàn)場,更好的理解故事內(nèi)涵 ...
對于Penguin Who/What/Where 這個系列的書,大家的評價還是相當一致的:
這個系列非常棒,英文本身并不太難,讀起來很有趣,輕松,長知識。語言簡練,行文流暢,幾乎每頁都有插圖。給青少年讀者初步了解歷史的機會,其實,成人讀來也覺得很有意思。
那么,適合多大孩子讀呢?我查了下這套書的語言難度。其中大多數(shù),都在500L-850L之間。有英語基礎(chǔ)的小學中高年級孩子,完全可以嘗試著自己讀下來。
從內(nèi)容適合的年齡來看,這套書主要適合國外的3-5年級孩子。
參考國內(nèi)外家庭的閱讀反饋,看孩子的英語閱讀水平,這套書六七歲以上的小學生可以開始嘗試讀,可以一直讀到中學;年齡小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多多幫助、引導,而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獨立把這個系列書當故事一樣讀下來。因為內(nèi)容層次豐富,無論哪個年紀,都會開卷有益。
zui后,說說我自己的一點感受。這些年我們介紹了不少英文原版書,從文學到數(shù)理化,都有。我每天的一個任務(wù),就是讀書。一開始,我覺得小朋友的書,會不會很幼稚?結(jié)果,幾套書下來,我就開始有一種“回爐深造”的感覺:怎么搞的,好多事兒我都不知道!這些書里,有大量國外孩子從小就在培養(yǎng)的思維方式,有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有很多我們從來沒理解、沒吃透的概念,還有各種精彩有趣沒聽說過的故事。
所以,一句話,這樣的書,和孩子一起讀吧!共同成長,就是這么實現(xiàn)的!
三、20個故事,都講了些什么?
下面,來簡單說說這20冊中書講到的歷史事件大概是怎么回事兒...
1. What Were the Salem Witch Trials?
1692-1693,塞勒姆審巫案
1692年,馬薩諸塞州一位牧師的9歲女兒和11歲外甥女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二人身體抽筋并發(fā)出痛苦的呻吟聲;接著,其他女孩也出現(xiàn)同樣的癥狀,恐慌籠罩了整個小鎮(zhèn)。當時的醫(yī)生診斷后認為這些女孩受到巫術(shù)的蠱惑。之后,大約有200多人被指控使用巫術(shù)罪。隨著女巫案情不斷擴大,有些人開始懷疑這些女孩指控的真實性。1693年,zui后一場審判巫術(shù)的案件結(jié)束。截至此時,塞勒姆女巫審判案已使得20個無辜的人被處死,5人死于獄中。
關(guān)于《塞勒姆審巫案》,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2. What Was the Boston Tea Party?
1773,波士頓傾茶事件
波士頓傾茶事件是1773年在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馬薩諸塞灣省首府波士頓發(fā)生的一場抵抗運動,反對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征稅并借此控制殖民地政府,以及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利用法案壟斷北美的茶葉進口貿(mào)易。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革命進程中的關(guān)鍵事件。事件發(fā)生后,英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引發(fā)殖民地的連串反抗行動。對抗接連升級,并導致1775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
關(guān)于《波士頓傾茶》事件,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3. What I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6,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并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于費城批準,當日之后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國華盛頓特區(qū)之美國國家檔案館。此宣言為美國zui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關(guān)于《美國獨立宣言》,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4. What Was 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1804-1806,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 西部開發(fā)的前奏
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1804年–1806年)是首次橫越美國大陸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動,領(lǐng)隊為美國陸軍的劉易斯上尉(Meriwether Lewis)和克拉克少尉(William Clark)。1804年杰斐遜總統(tǒng)委托克拉克和劉易斯帶領(lǐng)探險隊乘船沿密蘇里河逆流而上,開始了史詩般的探險之旅。
關(guān)于《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5. What Was The Alamo?
1836,阿拉莫戰(zhàn)役 - 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獨立
阿拉莫戰(zhàn)役是德克薩斯在獨立戰(zhàn)爭期間(1835-1836)發(fā)生的一場著名戰(zhàn)役。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邊界軍事要塞阿拉莫有義勇軍近200人,對抗墨西哥軍隊3000大軍攻城,力守12天,于第13天城破,義勇軍全部犧牲。雖然如此,墨西哥在德克薩斯的統(tǒng)治遭受重創(chuàng)。不久后,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獨立。
關(guān)于《阿拉莫戰(zhàn)役》,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6. What Was the Gold Rush?
1848-1855,加利福利亞淘金潮
加利福尼亞淘金潮(1848年-1855年)期間,大約三十萬人從美國各州和世界各地來到加州,希望找到黃金,一夜致富。數(shù)以億元計的黃金被發(fā)掘,一小部分人成為暴發(fā)戶。不過,許多人都空手而回。加州的發(fā)展,和淘金潮息息相關(guān)。
關(guān)于《加利福尼亞淘金潮》,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Bedbug, Hangtown, and Murderer's Gulch were mining camps
People poured into California to get rich quick
The largest nugget weighed 195 pounds
7. What Was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1850-1860左右,黑奴解放的“地下通道”
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并不是一條真實的鐵路,而是十九世紀中業(yè)開始的美國黑奴秘密網(wǎng)絡(luò)和避難所,用來幫助黑奴逃往自由州和加拿大,并得到了廢奴主義者和同情者的支持?!暗叵妈F路”在1850-1860年達到頂峰,有超過100,000個奴隸通過“鐵路”逃向自由。
關(guān)于《地下鐵路》,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It was a railroad with no trains or tracks
Trips on this railroad always headed north
It was the route to freedom for thousands of slaves
8. What Was the Wild West?
19世紀后半期,西部開發(fā)
美國舊西部(American Old West 或 Wild West)包括美國西部的歷史、地理、居民、文化等多元內(nèi)涵,一般強調(diào)19世紀后半期這段期間,精確地說,是從美國內(nèi)戰(zhàn)至19世紀末為止。
關(guān)于《美國舊西部》,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As many as sixty million buffalo once roamed the prairie
Many cowboys didn't carry pistols and weren't good shots
Cowboys called beans "whistle berries"
9. What Was the Battle of Gettysburg?
1863,葛底斯堡戰(zhàn)役 - 美國內(nèi)戰(zhàn)
葛底斯堡戰(zhàn)役(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于賓夕法尼亞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區(qū)爆發(fā),是美國內(nèi)戰(zhàn)中zui血腥的一場戰(zhàn)斗,被認為美國內(nèi)戰(zhàn)的轉(zhuǎn)折點。聯(lián)邦軍獲得決定性勝利,林肯總統(tǒng)在此發(fā)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講。
關(guān)于《葛底斯堡戰(zhàn)役》,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The battle went on for three days
About fifty thousand soldiers died
Generals who had been good friends fought against one another
10. What Was the Great Chicago Fire?
1871,芝加哥大火
芝加哥大火是一起發(fā)生在1871年的火災(zāi),兩天內(nèi),大火把芝加哥城幾乎全部摧毀,近300人被奪去性命,約100,000人無家可歸。雖然這起火災(zāi)是美國19世紀zui大的災(zāi)難之一,其重建卻也促使芝加哥的發(fā)展,使其成為美國經(jīng)濟上的重要都市。
關(guān)于《芝加哥大火》,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It started in the O'Leary's barn
It crossed the Chicago River twice and set the river on fire
Almost the whole city was destroyed
11. What Is The Panama Canal?
1881-1914,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總長82公里,該運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zui重要的航運要道之一。1881年,法國人開始建造巴拿馬運河,但很快由于工程技術(shù)問題和勞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美國于1904年接手這一工程,歷經(jīng)艱難,于1914年建成。作為人類有史以來zui大的工程項目之一,巴拿馬運河極大地縮短了船只來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時間。
關(guān)于《巴拿馬運河》,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This famous shortcut connects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
The cana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Modern World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and most dangerous—engineering projects ever
12. What Is The Statue Of Liberty?
1886,自由女神塑像
自由女神像于1886年落成,是法國人創(chuàng)意、設(shè)計、制造并送給美國的禮物。塑像人物是一位身穿長袍的女性,代表羅馬神話中的自主神,她右手高舉火炬,左手的冊子上用羅馬數(shù)字寫有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腳下還有斷裂的鎖鏈。這座塑像是自由和美國的象征,對外來移民展現(xiàn)出歡迎信號。
關(guān)于《自由女神像》,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It was a gift from France celebrating the one hundredth birthda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atue was shipped across the ocean in 350 pieces
Her sandals are twenty-five feet long—that’s size 879 shoes!
13. What Was Ellis Island?
1892-1954,埃利斯島 - 移民
埃利斯島是位于美國紐約州及新澤西州紐約港內(nèi)的一個島嶼,與自由女神像的所在地自由島相鄰。埃利斯島在1892年到1954期間是移民管理局的所在地。許多來自歐洲的移民在這里踏上美國的土地,進行身體檢查和接受移民官的詢問。目前,埃利斯島上的移民管理局已經(jīng)改建為移民博物館。
關(guān)于《埃利斯島》,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It was the gateway to a new life in America for millions of people
Ene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were detained here during World Wars I and II
It is now a museum celebrating the story of immigrants
14. What Was 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3,經(jīng)濟大蕭條
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是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jīng)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zui為嚴重的世界性經(jīng)濟衰退。大蕭條從美國開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開始,到10月29日成為1929年華爾街股災(zāi),并席卷了全世界。
關(guān)于《大蕭條》,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People waited in long lines for a free loaf of bread
Some families lived in cardboard shacks in "shantytowns"
It was one of the worst periods of economic hardship in modern history
15. What Was Pearl Harbor?
1941,珍珠港事件 - 二戰(zhàn)
珍珠港事件,是日本海軍于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lǐng)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zhàn)。攻擊珍珠港的計劃來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沖突,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關(guān)于《珍珠港事件》,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Over 350 Japanese planes appeared out of nowhere over Hawaii
Mammoth US battleships exploded in minutes
A marine band played the national anthem through a rain of bullets -- and survived
16. What Was D-Day?
1944,諾曼底戰(zhàn)役 - 二戰(zhàn)
諾曼底戰(zhàn)役發(fā)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zhàn)場發(fā)起的一場大規(guī)模攻勢,為霸王行動的一部分。這場戰(zhàn)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是迄今為止人類近代歷史上規(guī)模zui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zhàn),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后在法國諾曼底地區(qū)登陸。
關(guān)于《諾曼底戰(zhàn)役》,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Over 160,000 Allied soldiers came by air and sea to storm the beaches of France
Allied forces dropped paratrooper dummies from airplanes to fool the Nazis
It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17. What Was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1963,華盛頓大游行 - 黑人民權(quán)運動
1963年8月28日的華盛頓大游行(The Great March on Washington),是美國有史以zui大規(guī)模的示威活動,參加人數(shù)超過20萬人。他們聚集在林肯紀念堂,爭取遲來的正義。這場游行中,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紀念堂階梯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關(guān)于《華盛頓大游行》,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A quarter million people marched for equal righ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buses, twenty-one chartered trains, ten airplanes, and a countless number of cars brought people to Washington, DC
Martin luther King Jr. gave his 'I Have a Dream' speech
18. What Is The Super Bowl?
1967至今,超級碗 - 美式足球文化
超級碗是國家橄欖球聯(lián)盟(NFL)的年度冠軍賽。伴隨比賽會舉行還會有盛大的慶?;顒?。超級碗一般在每年1月zui后一個或2月第一個星期天舉行,那一天稱為超級碗星期天(Super Bowl Sunday)。超級碗多年來都是全美收視率zui高的電視節(jié)目,并逐漸成為一個非官方的全國性節(jié)日。
關(guān)于《超級碗》,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The Super Bowl used to be called the AFL-NFL World Championship
A thirty-second halftime commercial can cost nearly $4 million
No other gam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more TV viewers than the Super Bowl
19. What Was Woodstock?
1969,伍德斯托克音樂藝術(shù)節(jié)
伍德斯托克音樂藝術(shù)節(jié)發(fā)生在1969年8月,在紐約附近2.4平方公里大的牧場舉辦。海報上標名為“水瓶座博覽會:三天的和平與音樂”。這個偶有陣雨的周末,32場的演出吸引了400,000人次的觀賞,它被廣泛認為是美國音樂史、社會發(fā)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關(guān)于《伍德斯托克音樂藝術(shù)節(jié)》,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The concert took place at a New York dairy farm
Almost half a million people spent three days listening to some of the grooviest rock and roll ever
Woodstock became a defining moment of the 1960s
20. What Were the Twin Towers?
2001,雙子塔和911事件
紐約金融區(qū)的世界貿(mào)易中心是兩座高達110層的大廈,號稱“雙子星”,它是當時紐約的標志性建筑,所有到紐約的人,人還沒進紐約,遠遠就能看見這兩座高聳入云的大廈。這兩座大廈是紐約的驕傲,也是美國的驕傲。該塔毀于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
關(guān)于《雙子塔》,What is 系列是這么說的:
The Twin Towers were once the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world
A man once tightrope-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 without a net
They were destroyed by terrorists in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