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里老人的堅持,我家娃從出生到5周歲上公辦幼兒園之前,一直都被家里人無微不至的呵護著,可以說她的社交能力幾乎為零。平時在游樂場、公園玩耍的時候,也總是緊緊地貼著我們,一刻都不能離身。
但是娃終歸是要長大的,上幼兒園的日子很快就來臨了。第一天,孩子帶著新奇去幼兒園了,而接下來的每一天她都是哭著不愿意上幼兒園,哭了整整一年,直到孩子升入中班。現(xiàn)在帶孩子回幼兒園看老師,老師總會提起那段艱難的時光,每天上課的時候很專注,下課了就開始哭,從來不找小朋友玩,小班整整兩個學(xué)期,中午的午睡都是在老師的懷抱中度過的……老師說,當(dāng)時我們我們都不敢告訴你們,怕你們不忍心。我們呢,對老師的關(guān)照無比感激??梢哉f,沒有老師小班時候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家娃的社交起步還要更晚更艱難。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基本的教育就落在了我們夫妻身上。我決定一定要改變這個狀態(tài),至少讓她有基本的和人交往的能力。
1.去公園等公共場所自己找玩伴
公園里有玩沙池,我每次都讓娃帶上玩沙工具,然后鼓勵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一開始,我給她壯膽,陪著她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流。我告訴她,你可以問小朋友,愿不愿意和我玩。如果小朋友同意了,你們就一起玩。不同意,就繼續(xù)找別的小朋友。大概是她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至今也沒有小朋友拒絕,給了她足夠的信心。
2.有沖突自己解決
有時候,我會讓她邀請一些好朋友到家里玩,或者一起出去旅游。但是再要好的好朋友,都會有矛盾沖突。一開始,娃的心愛玩具被搶了,總是會委屈的和我說。我告訴她,這是你們小朋友之間的事情,如果你不愿意借給她或者送給她,沒關(guān)系,你可以拒絕,媽媽絕對會站在你這邊的。后來,娃的膽子漸漸就大了,有時好朋友到家里來玩,我就把整個房間留給他們,一整天也不會聽到吵架的聲音。有時候有大人來我家借書,我家娃也會有禮貌的拒絕:這書我自己要看,不外借。完全的做到了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
3.外出吃飯幫助點餐
有時候和朋友外出吃飯,飲料沒了,或者要加菜,我們都會鼓勵孩子幫忙。比如,我們在肯德基,番茄醬沒了,我就鼓勵孩子自己去柜臺向點餐員要,每次孩子順利的拿回來,我們都會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次數(shù)多了,點餐加菜由孩子代勞,已經(jīng)成了慣例。
4.自己買單
我們給孩子準(zhǔn)備了一個專屬于她自己的錢包,當(dāng)她想買什么東西,而我們覺得沒有必要時,就會允許她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大概是擁有自己的錢包的感覺太美好,她一直都自己很自覺的和收銀員溝通付款。在可以討價還價的攤位上,我們還鼓勵她去討價還價,體驗真實的生活。
每次我們都會及時表揚她合理的行為,并加以強化。經(jīng)過幾年的成長,孩子不再是那個畏畏縮縮躲在老師旁邊的小可憐了,她成為了一個自信活潑的話嘮女生。會自己在公交車上和鄰座的阿姨交談甚歡,會在等候奶茶的過程中和收銀員熱切的交流,會在學(xué)校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而她也在二年級初,憑借她自身的社交能力,高票當(dāng)選了班長。我一直都覺得,孩子除了會讀書,社交能力也是同等重要的。于是,我很慶幸當(dāng)初做了許多改變,讓她沒有成為一個內(nèi)向的書呆子,希望孩子能在高質(zhì)量的話嘮之路上越走越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