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劃路上的挫折:雄心勃勃與千難萬阻
作為一個 “ 計劃成癮 ” 的媽媽,女兒 “ 小鬧鐘 ” 學前階段,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啟了 “ 規(guī)劃啟蒙 ” 。那時的計劃表像 “ 百科全書 ” : 2019 年的計劃里,中文繪本 200 本、英文繪本 100 本、古詩五十首、數(shù)學公式本、識字 500 個 ……2021 年寒假目標更像 “ 任務清單 ” :跳繩打卡 21 天、每天閱讀打卡、完成作業(yè)、背《木蘭辭》、給長輩祝壽 …… 計劃嘛看著 “ 雄心勃勃 ” ,實施起來卻 “ 千難萬阻 ” 。
女兒盯著密密麻麻的計劃,眼神從期待變迷茫;執(zhí)行第三天,就開始嘟囔“太多了,做不完”。我也從“督促官”變成“催債人”,計劃往往在一周后就徹底擱淺。
原因剖析:
? 目標過載:把 “ 全面發(fā)展 ” 等同于 “ 全面羅列 ” ,忽略孩子的精力和興趣,計劃成了 “ 任務大山 ” 。
? 缺乏聚焦:沒有區(qū)分 “ 優(yōu)勢鞏固 ”“ 問題改進 ”“ 習慣破除 ”“ 新嘗試 ” ,眉毛胡子一把抓,孩子找不到重點。
? 被動接受:計劃由我主導,孩子是 “ 執(zhí)行者 ” 而非 “ 設計者 ” ,自然缺乏堅持動力。
二、轉機:從 “ 寬泛羅列 ” 到 “ 聚焦三件事 ”
2021 年底,我在微信讀書上讀到古典老師的《把時間浪費在好玩的事情上》,書中 “ 清晨三件事 ” 像一道光:每天列 3 件最重要的事,聚焦當下核心目標。我突然意識到 —— 計劃的本質是 “ 選擇 ” ,而非 “ 羅列 ” 。
(一) “ 新年三愿 ” 的誕生( 2022 年起)
借鑒 “ 三件事 ” 邏輯,我和女兒創(chuàng)造了 “ 愿望公式 ” :
我最想改進的事(對應后來 KISS 的 Improve );
我想改掉的壞習慣 / 培養(yǎng)的好習慣(對應 Stop/Keep );
我想做的新嘗試(對應 Start )。
比如 2022 年女兒的三愿:① 數(shù)學計算不出錯(改進);② 每天整理書桌(習慣培養(yǎng));③ 學書法(新嘗試)。 效果驚人:全年計劃 100% 達成!女兒第一次體會到 “ 規(guī)劃→執(zhí)行→收獲 ” 的閉環(huán),自信心爆棚。
三、邂逅 KISS PLAN :更系統(tǒng)的成長藍圖
四年級時,學校老師介紹 KISS PLAN ,我驚喜發(fā)現(xiàn):它和 “ 新年三愿 ” 異曲同工,還多了 Keep (保持優(yōu)勢習慣) 維度!這正好彌補了我們之前的短板 —— 只關注 “ 改進 ” ,卻忽略了 “ 鞏固優(yōu)勢 ” 對孩子自信的滋養(yǎng)。
KISS 四維度解析(結合實踐)
Keep :把優(yōu)勢釘成習慣
? 誤區(qū):別喊 “ 堅持學習 ” (空泛)!
? 實踐:女兒跳繩好(體育老師夸過),我們定 “ 每天跳繩 100 下 ” 。后來她自主加 “ 嘗試新跳法 ” ,把 “ 優(yōu)勢 ” 玩出花。
引導話術: “ 你上次做得超棒,假期每天花 10 分鐘鞏固可好? ” (如背單詞快、整理書桌)
Improve :給舊習慣“ 升級補丁”
? 誤區(qū):別喊 “ 提高作文水平 ” (太虛)!
? 實踐:針對 “ 作文流水賬 ” ,我們拆解為 “ 寫作前先列 3 個要點 + 畫思維導圖 ” (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后來拓展到 “ 閱讀后畫好詞好句 ” ,把閱讀和積累掛鉤。
技巧:讓孩子回憶 “ 這件事哪里不夠好?改進 1 個細節(jié)會怎樣? ” (如 “ 每天讀 20 分鐘課外書→讀完畫個好詞好句 ” )
Stop :瞄準最想滅的壞習慣,精準打擊
? 誤區(qū):別喊 “ 戒掉所有壞習慣 ” (會崩潰)!
? 實踐:女兒寫作業(yè)愛擦橡皮(浪費時間),我們設計 “40 分鐘沙漏 + 貼紙獎勵 ” :沙漏結束沒超 3 次擦橡皮,就貼朵小紅花(集滿換漫畫書)。后來她自主升級規(guī)則:想玩橡皮時,換成 “ 轉筆刀削鉛筆 ” (轉移注意力)。
秘訣:讓孩子選 “ 最想滅的 1 個習慣 ” (她選的比你定的更有效?。?,并設計替代動作。
Start :啟動心動新挑戰(zhàn),但別搞太狠!
? 誤區(qū):別喊 “ 每天學 2 小時編程 ” (會放棄)!
? 實踐:女兒想學長笛,我們定 “ 每天練 15-20 分鐘 ” ,還允許 “ 先放音頻聽熟旋律再練習 ” (降低門檻)。后來她主動加到 30 分鐘 —— 因為 “ 越吹越順 ” 。
竅門:讓娃說 “ 最想學的東西 ” ,拆成 “ 每周 2-3 次,每次 15-20 分鐘 ” ,先從 “ 玩著學 ” 開始。
四、KISS PLAN 實踐:從“ 工具人” 到“ 小主人”
(一)低年級:媽媽當 “ 示范員 ” ,孩子 “ 模仿開局 ”
1-2 年級時,我先當 “ 工具人 ” :把自己的 KISS 計劃貼在家里最顯眼的黑板墻上 :
? Keep :每天陪娃讀 20 分鐘繪本(假裝自己也堅持);
? Improve :輔導作業(yè)時忍住不吼(和娃同步改缺點);
? Stop :刷手機回消息(當著娃面鎖手機,用行動說 “ 大人也在努力 ” );
? Start :學做卡通饅頭(蒸出歪扭的小熊,娃邊笑邊說 “ 媽媽也會搞砸呀 ” )。
女兒被 “ 媽媽也要做計劃 ” 吸引,模仿出 第一個 KISS 計劃:
? Keep :每天跳繩 100 下(鞏固優(yōu)勢);
? Improve :寫作文前先列 3 個要點(對抗流水賬);
? Stop :寫作業(yè)超 3 次擦橡皮就扣貼紙(儀式感約束);
? Start :學長笛(想在文藝匯演露一手)。
(二)三年級后:孩子 “ 反客為主 ” ,計劃會 “ 長大 ”
理解了KISS是啥,小鬧鐘自己拿起筆,寫下了她今年的暑假計劃:背單詞、練跳繩、吃飯不看電視、英語配音。目標清清楚楚——“跳繩10個/分”、“每天配兩集”!我這個當媽的,角色悄悄變了:從“指揮官”退居成“顧問”。她問我:“媽媽,‘配兩集’夠嗎?” 我只引導她細化:“目標很棒!想想一集大概多久?別影響你睡覺或玩耍哦?!?看著她自己掌控方向盤的感覺,真好! ??
這個從 “ 看媽媽做 ” 到 “ 我自己來 ” 的過程,就是 “ 自我管理能力 ” 悄悄生長的過程??!
執(zhí)行中的調整智慧:
每個計劃制定后都需要試行和調整。如果是年度計劃的話,試行期可能是一個月,而期限較短的寒暑假計劃試行期就可以縮短到 7-10 天。發(fā)現(xiàn)不合理的項目就馬上進行調整。家里黑板墻成了 “ 計劃魔法板 ” 。有次她把 “Start 學陶藝 ” 換成 “ 畫水彩 ” ,理由是 “ 最近更愛畫畫 ”—— 允許搖擺,反而讓計劃更有生命力。畢竟規(guī)劃是成長的燈塔,而非枷鎖。
五、改變與收獲:孩子和媽媽的雙向成長
(一)孩子的蛻變:從 “ 被動執(zhí)行 ” 到 “ 主動規(guī)劃 ”
? 自主能力:現(xiàn)在她會說 “ 媽媽,我覺得數(shù)學作業(yè)效率高,下次 Improve 可以改成 ‘ 先理科學科再做文科 ’”—— 學會自我反思,規(guī)劃不再是任務,而是成長工具。
? 習慣養(yǎng)成:跳繩成了 “ 招牌技能 ” (還教同學新跳法),擦橡皮次數(shù)減少 80% 。
? 思維升級:理解 “ 規(guī)劃→執(zhí)行→調整 ” 的閉環(huán),遇到新目標會主動拆解: “ 我想學會騎自行車,先定 Start :每周練 3 次,每次 20 分鐘。 ”
(二)媽媽的覺醒:從 “ 控制者 ” 到 “ 支持者 ”
? 心態(tài)轉變:不再追求 “ 完美計劃 ” ,而是看重 “ 孩子的參與感 ” 。當她把計劃磁貼從 “ 紅色(難) ” 換成 “ 綠色(易) ” ,我學會閉嘴支持。
? 親子關系:共同制定計劃時,她會說 “ 媽媽,你也定個 KISS 吧! ”—— 規(guī)劃成了親子聯(lián)結的紐帶,而非對抗源。(下圖是我在女兒的建議下定的今年暑假的KISS)
? 自我成長:我把 KISS 理念遷移到自己的生活,定 “Keep 每天學習英語 1小時 ”“Stop看電視時吃零食 ” ,居然都實現(xiàn)了!
(三)隱藏福利:比知識更貴的 “ 規(guī)劃思維 ”
女兒最近說: “ 媽媽,我發(fā)現(xiàn)每天先做數(shù)學作業(yè)效率更高,下次 Improve 可以改成 ‘ 先處理理科學科 ’ ! ” 這種 “ 觀察 - 調整 - 優(yōu)化 ” 的思維,比多學幾個知識點更珍貴 —— 這才是 KISS PLAN 的終極價值:教會孩子 “ 如何成長 ” 。
六、實操關鍵:讓 KISS PLAN 落地的 3 個秘訣
放權式引導:讓孩子覺得 “ 這是我的計劃 ”
別直接說 “ 你該 Improve 作文 ” ,而是問: “ 你覺得自己最近可以做得更好? ” (如 “ 寫作業(yè)速度 ”“ 整理房間 ” ) —— 把 “ 任務 ” 變成 “ 自主選擇 ” 。
可視化呈現(xiàn):讓計劃 “ 活 ” 起來
? 用磁貼、便簽貼在書桌 / 冰箱/墻壁
? 每周畫“ 笑臉/ 哭臉” 復盤:笑臉貼Keep/Start ,哭臉貼Improve/Stop ,調整下一周計劃。
我家用 “ 磁力貼 +便簽 ” ,女兒隨時能改,每次調整都喊: “ 我的計劃升級啦! ”
允許搖擺式調整:重點是 “ 保持規(guī)劃意識 ”
如果 Start 任務太難(比如學陶藝改成畫水彩),別批評 “ 沒毅力 ” ,而是說: “ 哇,你發(fā)現(xiàn)了更想做的事!調整計劃也是種能力呢~ ” —— 規(guī)劃的本質是 “ 動態(tài)優(yōu)化 ” ,而非 “ 固守不變 ” 。
從以前 “ 失控的計劃 ” ,到如今 “ 自主的 KISS” ,我終于明白:好的規(guī)劃,是給孩子一支畫筆,讓他們在成長的畫布上,自主勾勒方向,而非替他們畫滿格子。
KISS PLAN 的魔力,在于它用 “Keep (鞏固優(yōu)勢)→ Improve (突破不足)→ Stop (破除陋習)→ Start (探索新域) ” 的邏輯,幫孩子搭建起 “ 自信→成長→自律→探索 ” 的閉環(huán)。當孩子學會 “ 聚焦最重要的事,并主動調整 ” ,他們收獲的不僅是習慣,更是掌控人生的底氣。
未來,我愿繼續(xù)做女兒規(guī)劃路上的 “ 腳手架 ”—— 偶爾支撐,時常退位,見證她帶著 KISS PLAN 的智慧,飛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