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我和隊友都出生在東北小縣城,標準的 80 后。在我們那個年代,通常是初一開始學英語。我 算是比同齡人略早一丟 丟 ,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在一個英語老師家里 學 習了 人教版第一冊書, 也就是 那套被眾人 熟知的李雷與韓梅梅 。后來,這本書在我四年級、五年級、初一各學了一遍(顯然即使學了三遍,對我的英語水平 并 不會有任何幫助)。后來假期還上過新東方,每一次中考高考 四六 級考試之前,都會報一個新東方?jīng)_刺班。 當時新東方還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機構(gòu),我們 18 線小縣城沒有,所以 只能在寒暑假去省會城市短暫地上半個月。 彼時新東方老師們 一口 流利的英語以及強大的氣場,直到現(xiàn)在我 對他們的記憶 都是 閃閃發(fā)亮。
從我正兒八經(jīng)學英語算起,一共十余年。在那十幾年里,主要是為了考試而學英語。到了真正需要應用的時候,一個是在研究生期間,需要大量閱讀文獻,需要寫 SCI (主要是 閱讀與寫作)。畢業(yè)以后,工作中有時需要用到英語交流,或者偶爾出國旅行需要(主要是聽說能力)。隊友是大學畢業(yè)以后,進入外企工作,工作語言是英語,所以日常開會、郵件都是英文交流(聽說讀寫都用上了)。
記錄:
娃現(xiàn)年 5 周歲,出生在上海,就讀于公立幼兒園。從牙牙學語時 同時中英文啟蒙,走原版閱讀路線 。 在他 5 周歲整的時候做了 STAR 測試是 AR 值 4.5 ,相當于美國小學四年級 5 個月的閱讀水平,目前寫作剛剛起步。
小朋友 因為 沒有考試的需求, 沒有局限的教材。 除了基本的原版繪本,僅分級讀物就讀 過海尼 曼 、 牛津樹、 RAZ 、蘭登、圖書館系列等數(shù)百本。 四歲起跟隨外教學習上 RAZ 精讀課,對擴充詞匯量 、深入理解文章、培養(yǎng)歸納總結(jié)與表達能力 特別有幫助。 平時可以和外教 free talk ,可以自主 閱讀初章 及 自己感興趣的科普讀物, 偶爾也能寫寫小文章。 因為英語啟蒙較早,整個過程很輕松,小朋友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濃厚,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今也進入了一個正軌,從 learn to read 到 read to learn ,不需要特意 push 就在 緩慢進步 了。
圖: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英語書
談談目前的差距吧!我和小朋友去對比,詞匯量或許差不多(也有朋友跟我說讓我認清現(xiàn)實其實娃已經(jīng)超越我了……捂臉……),但是涵蓋面是完全不同的??梢钥闯觯∨笥训闹鲃釉~匯要超過我(主動詞匯指的是不僅認識,會讀會寫,還會在交流時主動講出來的單詞)。有時候要表達一件事情,我要在腦海里盤算一下,小朋友通常是可以脫口而出的,并且他的語感好過我太多。雖然他沒學過語法,但是各式從句用起來游刃有余。他平時閱讀的科普書,我和隊友也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拿起手機查詞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結(jié)論:雖然高考減少了 英語 分數(shù) 的比例,但是我們平時工作中,不可避免有需要使用英語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英語是一項技能,是脫離試卷的一種工具。畢業(yè)后多年的我,回憶起當時的過往,分數(shù)固然重要,但是離開學校以后,擁有的能力比分數(shù)更為重要。而我的孩子,在他從學習英語之初,聽著原 版的動畫音頻,讀著原版 的繪本與 分級,除了會聽說讀寫,甚至可以培養(yǎng) 不同的思維方式。 同樣,我也相信,我們這一代的孩子, 學習英語不是為了滿足學校的教育取向,而是能夠通過英語這門工具,接觸到更多優(yōu)秀的人與世界,他們 會有著比我們更加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