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原本是想為你找一張乖巧一點的圖片(比如圖2),比如已經(jīng)具有強大的自我意識的你,心里十分清楚我要干(dao)嘛(luan)、我不要干(jing)嘛(jing)的那個你!可惜我手機里都是你圖1的樣子,為什么手機里的你是這樣呢。因為乖巧的你都是媽媽全心全意陪你的時候,哪里還會拍照呢!時間花在哪就在那里開花。
2、晚上睡前是最溫馨、有時也是最無奈的時候。因為上班,每天愈發(fā)晚回來,回來的時候就要與孩子玩耍、親子游戲、看書,哪知卻占據(jù)了孩子大部分睡覺時間,睡得少,去上親子班又調(diào)皮、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聽到孩子在親子班的表現(xiàn),情緒就莫名難以平復。
回家看到滿地的玩具、紙屑,各種說教、陪著一起收拾也還是沒什么用,似乎不做點什么,是沒法達到我要的效果!于是就一頓打。打完逼著總算是收完了。于是有了以下的睡前談話:
寶寶:媽媽啊,寶寶要聽小ghost的故事。
媽媽:(把寶寶上親子班的情況編成ghost的故事給他聽,這一招似乎有效。既能在故事中帶入主人翁意識,又在其中說一些道理。)
寶寶:媽媽沒打寶寶(指親子班到處蹦蹦跳跳影響全班上課)
媽媽:媽媽晚上有打你嗎?
寶寶:有啊,媽媽拿打蒼蠅的打我打得都紅了,都腫了。
媽媽:媽媽因為什么事情打你呢?
寶寶:寶寶沒有收拾玩具。
媽媽:對不起寶寶,媽媽找不到其他方法讓你收拾,只好用打的。
媽媽:那媽媽如果不打你,要不要自己收拾呢?
寶寶:要。
哎,打完自己一陣自責,回想寶寶從小到大的事情,自責自己的不夠堅定,周歲后沒有堅持讓寶寶每晚睡在小床,2周歲后沒有堅持讓孩子早睡,快3歲了沒有堅持開始分房。不夠講原則,才會形成沒有規(guī)矩的習慣。
3、一切都來得及,一切都需要規(guī)劃。希望自己能從這些亂序中理出一顆堅定的心。
【后記】事實證明,打孩子并不會讓孩子改掉不好的行為,第二天回來早樣扔了一地。然而,做父母的時常要反思自己,說過不打就不打。
為了再次讓孩子自己收拾,我把孩子抱到旁邊,陪他站著,不讓他走開,堅定的跟他說:“你不收拾,媽媽就不讓你玩其他的!媽媽在這里等你”。
最后拉著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沒想到孩子自己蹦出一句:“媽媽沒打寶貝!”于是,高高興興的自己收拾了。(此篇文章總算喜劇收尾,男寶媽真不易,媽媽的態(tài)度擺在哪,對孩子確實很重要,所以最喜歡育兒話語:溫柔又堅定地執(zhí)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