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學習 我們還應該教會孩子什么

2015-12-15 14:53 原創(chuàng) · 圖片2

雖然人在國外,但也沒法免俗,依舊感受著朋友圈里虎爸虎媽焦慮的情緒。今天報紙上的這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North Vancouver home decorated with 100,000 Christmas lights for charity",很想和大家分享 

文章說的是,第六個年頭了,每到9月9個家族成員就開始陸續(xù)拿出燈飾,11月初開始安裝。他們每年會花上千元來增添燈飾,屋子上的彩燈一年比一年更華麗。除了讓路人感到溫暖的圣誕氣氛外,她們還為慈善出力。在過去的4年,每年圣誕之后,他們都會捐出前來觀賞彩燈的民眾給的善款和食物 


屋主的兒子Ethan Ribalkin說,父母每年從9月份就開始慢慢將燈飾一一拿出來,組裝在一起,然后一一進行測試,每頭小鹿、每個圣誕老人、每個小精靈。。。發(fā)現(xiàn)有不亮的燈飾就馬上開始修理。到了10月中旬,他和他的姐姐及姐夫幾乎每個周末就會回父母家住,幫助父母一起開始布置,還要租一個大型吊車,將某些燈飾掛到屋頂上去。他們常常要花很多時間琢磨燈飾的位置以及電量負荷問題。爸爸曾經(jīng)估計過他每年一個人花在布置燈飾上的時間,大約350小時,媽媽也差不多。每年都要增加新燈飾,這么多年下來,父母已經(jīng)不大確定到底花了多少錢在這上頭了,每次提及這個問題時,媽媽總是說:“哦我的上帝呀,我真的不知道”,然后就開始哈哈笑。爸爸說光今年已經(jīng)花了五千多了。但是每當最后全部完成亮燈的瞬間,他們就會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特別是看到那些興奮不已的小孩子,在車道上來回奔跑,大聲喊叫著終于“看到了圣誕老人的家。。?!?nbsp;


到底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精力、時間、財力做這個大型燈飾呢,Ribalkin說,我們家從小就教導孩子,做志愿者工作以及為社區(qū)奉獻的意義,秉持著這種理念,長大后我們就自然而然地覺得應該做一些事情來反饋社會,幾年前當我們剛開始布置的時候,我們只是看到參觀者臉上的興奮和喜悅也很開心,當社會效應越來越大時,我們意識到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真正去支持某個慈善組織了。今年是我們參與慈善的第5個年頭,我們和慈善機構the Harvest Project合作,每年捐贈現(xiàn)金和食物,另外一半則捐給兄弟會的兒童慈善組織。去年,我們的燈飾籌得$9196.58現(xiàn)金及108袋食物,我們很期待今年能突破$10000,對于所有參觀者捐的錢物,我們自己從不留下一分。除了慈善事業(yè),我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簡單的理由,就是想給人們帶去更多快樂。 

女兒班上也有一個同學,他們家每年萬圣節(jié),會將自己家布置成Hunting House,門口放著個盤子“Donate for Children's Hospital" 同學媽媽說每年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做這個事情,她希望自己的五個孩子能夠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習到做人的意義。 

所以,虎爸虎媽除了抓孩子學習之外,是不是也應該花時間教會孩子如何擁有一顆愿意奉獻,懂得去愛的心呢?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

面條媽
面條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