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媽、狼爸、鷹爸,這位爸爸又算什么類型的呢?
26歲,對于許多孩子來說,也就是大學畢業(yè)剛踏上工作崗位沒幾年,而高鳴的女兒高韻冽卻已經(jīng)完成了千萬資產(chǎn)的原始積累。用老爸高鳴的話來說,女兒資產(chǎn)上億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女兒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是自己“精養(yǎng)”女兒的結(jié)果。財富神話的背后,其實是一個普通的家長和普通的女孩在應試教育大旗下另辟蹊徑的結(jié)果。
高鳴的辦公室也就六七平米的樣子,面積不大,明式桌椅古色古香,令人感到跳躍的是墻上的那幅瑪麗蓮·夢露的經(jīng)典黑白照片。
對于“家庭背景”的話題,高鳴并不介意別人有這樣的想法,他說,“我們也只是個普通家庭,條件并不算太好?!备啉Q現(xiàn)在的正式身份是省電臺上海記者站記者,在無錫辦公。當年,電臺的收入并不高,僅靠那點工資想要改變家庭經(jīng)濟狀況有點難度,再加上當時單位對職工創(chuàng)辦第二職業(yè)相當寬松,高鳴夫妻倆就在無錫崇寧路上盤了個店面開了一家小飯店,由于妻子手藝不錯,飯店還挺紅火。1992年的時候,高鳴因為喜愛電影,便關了飯店,跑到前洲鎮(zhèn)上開了兩家群眾電影院,當時年僅九歲的女兒已經(jīng)開始在自家影院的小賣部里幫忙,招呼生意。此后,高鳴就開了家廣告公司,但記者這個職業(yè)堅持至今。
其實,高鳴早在女兒韻冽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刻意創(chuàng)造條件給孩子與社會交流的機會。比如借孩子喜歡看電影的特點,讓孩子自己打114詢問電影院的電話號碼,并弄明白當時電影放映的內(nèi)容、時間、票價。五歲開始,家里的油鹽糖醬就全由女兒獨自上小賣部購回。上小學前,女兒已經(jīng)學會了到買菜、殺魚、洗衣服。當然,這個過程不是順理成章的,但挫折過后的收獲是甜美的。
高鳴從不給女兒買玩具,高鳴覺得玩具“只會越玩越笨”,是開發(fā)了小智力而扼殺了大智慧,而且大大減少了孩子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同齡孩子在與玩具打交道的時候,韻冽則在親近大自然,出入各種大人們的社交場合。
如果說高鳴對于學齡前女兒的教育大多數(shù)家長還是可以接受的話,那么正式上學后,高鳴要求女兒的“三不政策”——不準考試得滿分、不準回家做課堂作業(yè)、不準考前在家復習功課,則讓人大跌眼鏡,怕是鮮有家長敢于嘗試。
除了“三不政策”,還有一周允許“曠課”一天,同意不學奧數(shù),不要多聽老師的話,帶女兒進賭場玩“21點”,進股市炒股……高鳴瘋了嗎?我們的家長可是對老師言聽計從的,絕不敢冒此風險。萬一出現(xiàn)意想不到后果,就無回頭路可走了。
高鳴自有一番說道。他覺得,學校不是最好的讀書地方,只是一個打基礎混文憑的地方,豐富的學識與能力只有在課堂之外才能獲取,而分數(shù)教育只會扼殺孩子?,F(xiàn)在就算考進重點中學、重點高中甚至是重點大學又能怎樣,高考狀元沒幾個成功的。既然實踐已經(jīng)證明分數(shù)教育是不成功的,為何還要往這條路上奔。當家長們指責教育之怪現(xiàn)狀時,或許他們從未想過,很大程度上,家長正是分數(shù)教育的幫兇。高鳴拒絕做這樣的父母。
小學畢業(yè)的時候,韻冽考取了無錫大橋?qū)嶒炛袑W這所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民辦中學(前400名),但高鳴一家卻決定放棄大橋,而選擇當時剛剛創(chuàng)辦的無錫南洋國際學校。原因很簡單,拒絕分數(shù)教育。在南洋國際,韻洌成績優(yōu)秀。高鳴看女兒學得很輕松,便引導女兒試著上夜校讀高中課程。三年后,韻冽不但完成了初中學業(yè),也順利拿到了夜高中的文憑。
此后,高鳴父女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放棄中考。以韻冽的成績,考進重點中學沒有一點問題。南洋國際甚至承諾,只要韻冽在南洋讀完高中,學校就免費送她出國留學。但父母倆還是沒有一點爭執(zhí)地選擇了放棄。
初三畢業(yè)后的一年間,韻冽整整玩了一年。這一年時間,韻冽干了什么?就是旅游、泡圖書館、看電影、跟著父親體驗社會。放棄中考并不意味著放棄學業(yè),高鳴為女兒規(guī)劃了另一條人生之路——直接出國留學。由于新西蘭對于讀大學的規(guī)定并不死板,并不需要上有正規(guī)高中文憑才能上大學。于是,新西蘭的奧克蘭大學就成了父女倆的目標。當時的留學費用為8萬元一年,四年32萬元。
你也許會說,能拿出這么多錢讓孩子出國留學的絕不是普通家庭。但留學的費用,韻冽可是自己掙出來的。初中期間,韻冽就利用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從同學那里為家里爭取到了150萬元的廣告業(yè)務,父親按自己廣告公司給業(yè)務員的提成標準付給女兒勞務費,共計16萬元。初中畢業(yè)時,韻冽共獲得5萬元獎學金。剩下的11萬元則是韻冽在新西蘭和同學合開豆?jié){店掙下的。初中直升大學,讓韻冽比同齡孩子早三年完成學業(yè),踏上社會,開始創(chuàng)業(yè)。
和許多留學的孩子不同,韻冽并沒有選擇留在新西蘭。因為韻洌覺得那里缺少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大學畢業(yè)回國,韻冽一下飛機,就到廣州進貨,當起了香港一個珠寶品牌的江蘇總代理。
如果說,珠寶總代理是韻冽正式踏上社會的敲門磚的話,那么之后的半商廣告公司、杭州投資開發(fā)房地產(chǎn),在我看來,更是高鳴對女兒多年“情商”培養(yǎng)的結(jié)果。
所謂“人情世故”,就是情商,是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小學至大學十八年學業(yè)過后,踏上社會才驚覺自己情商之低,再惡補已是枉然,已經(jīng)成形的性格再想有大的改變,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韻冽6歲的時候就獨自一人張羅正在家里裝修的工人上飯店吃飯,8歲開始洗碗掙錢,10歲在影院吧臺當服務員領工資,12歲在美發(fā)店幫客人洗頭賺錢……以及培養(yǎng)換位思考的能力等等。而其中一些符合中國社會價值觀的理念讓筆者眼前一亮,比如樂于“受惠”這一點,高鳴以《紅樓夢》鳳姐主動制造小麻煩,讓賈母施惠于她的例子,生動地灌輸給女兒感情的積累往往是“恩惠”往來的結(jié)果,且大多數(shù)時候,施惠之人比受惠之人更喜歡對方,而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之道。再比如農(nóng)民企業(yè)家的“人情投資”、商戰(zhàn)中的風險意識、投資性花費與消費性花費等等,這些很多人踏上社會多年磨煉所得的心得,韻洌小時便已了然。高鳴說得很實在,因為中國就是個“關系”社會,不懂人情世故不能做事情。
來源:無錫新周刊
無錫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