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閆如意 夏二
編輯 / 曹虎虎
最安全的校園,最無辜的孩子。
今天中午 11 點 17 分,又一起極端事件發(fā)生了。
學校的一名工人,抄著手錘,打傷了 20 多名正在課間休息的小學生,其中 3 人傷勢較重。
網(wǎng)上流傳的醫(yī)院現(xiàn)場照片
現(xiàn)場目擊者描述,該男子錘錘都沖著孩子們幼小的頭顱砸下,卻每一錘里都透著狠絕。
有孩子就讀于該小學的網(wǎng)友感到后怕,并描述現(xiàn)場:很多血。
公安部門調(diào)查得知,嫌疑人賈某為學校聘用的勞務派遣人員,日常從事維修工作。
賈某勞務派遣合同將于今年 1 月到期,勞務公司未與其續(xù)簽原來的合同。為發(fā)泄不滿,賈某持日常工作用的手錘,砸向無辜的小學生。
目前,賈某已被刑拘,醫(yī)院正在全力救治受傷的學生。
“怯者憤怒,卻抽刀向更弱者”
這不是第一次,無辜的孩子被傷害,最 “安全” 的校園成為犯罪場。
短短一年時間,類似的校園惡性事件,已經(jīng)接連發(fā)生了三起。
2018 年 4 月 27 日,米脂三中門口,趙澤偉持匕首順著校門口的小坡一路行兇,捅向一群陌生的初中生。
最終,9 名學生死亡,19 人受傷。
27 號這天,米脂三中門口這條僅百米左右的小道,成了上千學生的鬼門關。
僅三個月后,2018 年 7 月 3 日,上海世外小學門口,又一次發(fā)生了砍人兇案。
中午放學時分,家長們正在校門口等孩子,一名男子突然舉起菜刀,砍向人群。
一名孩子倒在血泊中,母親在旁不停喊著:媽媽來了,媽媽來了……
3 名小學生和 1 名家長被砍傷,其中 2 個孩子搶救無效死亡。
早上送上學還乖乖跟自己說再見的孩子,再見時卻沒了氣息,再也不能叫一聲媽媽。
11 月 22 日,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第二小學校門前,一輛黑色奧迪車突然超速逆行沖進學生隊伍,撞向正在過馬路的學生,造成 6 名未成年人死亡,17 人受傷。
孩子們隨后被送往醫(yī)院。有醫(yī)院工作人員惋惜稱:“有孩子家長抱著孩子不肯撒手,想抱回家,但孩子已經(jīng)沒了?!?/p>
經(jīng)警方調(diào)查,罪犯僅因為夫妻不睦,便將一身怒氣撒在了過馬路的學生身上,斷送了 6 個孩子的性命和 6 個家庭所有的可能。
米脂案發(fā)后,兇手趙澤偉說,覺得自己的生活失敗是因為當年在米脂三中學讀初中時受同學嘲笑,心理受挫所致,于是對初中同學產(chǎn)生報復念頭。
這惡念,卻施向了無辜的初中生們。
上海世外小學的兇手,據(jù)警方通報,犯罪嫌疑人黃某是因為尋不著工作,感覺生活無著,焦躁不安之下,產(chǎn)生了“報復社會”的念頭。
魯迅說,“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 “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
這些懦弱的人,是不被原諒的魔鬼,他們將刀砍向最弱小的孩子,數(shù)個家庭就此崩潰。
社會戾氣有多重?
被無辜傷害到的,不僅僅是孩子。
2018 年年初,北京西單有人持械行兇。兇手從 6 層餐廳開始,一路砍到 5 層,砍傷 13 人。其中 1 人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前一刻還在想著搶春運火車票的人們,下一刻就橫死在了異鄉(xiāng)的大理石板上。
后來,警方通報稱,嫌疑人承認,其犯罪是“為了發(fā)泄個人不滿”。
彌漫在人群中的暴戾之氣不散,人們焦躁不安。
還記得昆山龍哥被反殺事件嗎?因為前方的電動車主擋道,龍哥便提刀下車,卻被電動車主撿刀砍死。
當慣了社會人的司機龍哥,絕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這樣喪命街頭。
看客們歡呼著意氣用事,為 “二話不說就是干” 吶喊。
“既然你不服我,那我就干你”成為流行社會語錄,仿佛只有 “開干” 才算是抬頭挺胸,揚眉吐氣的活著。
還有重慶 22 路公交車墜江事件。因乘客誤了下車地點,就和司機動手互毆,導致公交車撞欄墜江,15 條人命從此永遠冰涼。
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冰冷的江水里,做過什么樣的掙扎。
誰能想到,僅僅是因為一個人錯過一站這樣的小事,15 個路人失去生命。
整個社會焦躁而充滿戾氣。
社會戾氣如同草蛇灰線,埋伏在一個個具象的事件里。
前段時間,因為部分人養(yǎng)狗人的不文明行為,一些人選擇用更激進的方法,購買異煙肼,無差別下毒殺狗。
假借維護人的權利,向更弱小的生命下手。
一老人養(yǎng)了快 10 年的獅子狗,因為誤食了門口角落里的毒香腸死去,老人不禁失聲痛哭。
但投毒者卻在拍手稱快。
“快意恩仇” 不再是武俠小說的情節(jié),而是時時刻刻發(fā)生的現(xiàn)實場景。
網(wǎng)絡暴力更是如此,無數(shù)人躲在屏幕背后,用言語做刀,凌遲每一個 “有錯” 的對象。
網(wǎng)絡時代,人人都是法官,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專業(yè)的知識去加以判斷,于是冤假錯案,反轉(zhuǎn)新聞頻出。
言語詛咒、人肉搜索、道德審判等行為更是絡繹不絕。前段時間的 “網(wǎng)紅打孕婦” 事件中,被誤解的網(wǎng)紅更是收到了網(wǎng)友的花圈。
正如網(wǎng)友所說:“如果不能正視社會戾氣的產(chǎn)生的氛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都像是在不停的加固一只一直在加熱的高壓鍋一樣。
他們其實未必是窮苦底層,只是精神崩潰情緒失控了,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與樂趣了。”
孤立事件風險不可忽視
上海小學生被砍事件后,有讀者在后臺留言:“悲劇發(fā)生唯一的積極意義就是避免悲劇再次重演”。
從昆山龍哥事件,到今天的小學生被砸傷,濫殺事件頻出的背后,是安全感缺失、人人焦慮、徘徊在崩潰邊緣的社會問題。
國人的壓力太大了。底層不敢病,年輕人不敢生,中產(chǎn)不想活。戾氣,怨恨,互懟,在生活中不斷地上演。
我們正在身處一個隨時都會被社會淘汰的時代,社會轉(zhuǎn)型的速度飛快,對人的容錯率卻越來越低。
不前進就會后退,一旦后退就會墜落谷底。身負重壓的人們累積了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像個容易爆炸的炮仗,一觸即燃。
每個人都像不堪承受任何意外稻草的駱駝,咬牙死撐。
上升的通道被堵塞,下滑的人生卻一路暢通,從中興員工跳樓,到中年猝死,再到住不起房,子女教育受阻……
人們囿于困境,卻又無力擺脫,只能和周圍的人一起下沉。但生活還要繼續(xù)。
上海小學生被砍身亡事件之后,還有人曾預測:“短期內(nèi),頻繁發(fā)生針對學生的反社會案是完全可能的?!?/p>
當然,我們絕不是在為傷人者洗地,無論背后有什么原因,拔刀舉向更弱者的人,都是垃圾!
無力反抗來自社會的壓力,不堪忍受生活的絕望,這些都絕對不能成為合理犯罪的理由。
“社會制度在社會現(xiàn)階段產(chǎn)生的壓力,必將作用于社會本身,于是這些社會效應就反應在了無辜的小朋友身上,這是極其可悲的。
完善社會福利,個人生活缺乏保障,適當削弱貧富差距,提高公民素質(zhì)教育,安家樂業(yè)的人多了,出來犯罪報復社會的就少了?!?/p>
我們的社會病了,病的不輕,華麗的衣袍之下絕不應該都是虱子,只有正視潛在的問題,才能不讓此類事件,造成更多的悲劇。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鳳凰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