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不知不覺就是中班了,滑輪在學,初有形狀,漢字在學校教著,家庭沒用功,可是小男孩對文字不感興趣,無論中文還是英文,只喜歡看圖片,每天聽聽海底小縱隊,想法設法聽橋梁初章就是不上道,基本就這點英文輸入。在家日常交流基本是英文,怎么就不能進入初章呢?
大娃四年級,這個學期計劃比較多,都是基本功,沒有額外加壓,三周下來,有得有失:
加強書寫,當作一門功課對待。先把生字本和所有作業(yè),包括日記都認真寫,進步比較大,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結(jié)構(gòu)大體能掌握,起筆收筆要加強鍛煉,下一步臨摹顏真卿。
加大了護眼措施,取消晚托,四點出來打乒乓球,保證戶外活動時間,雖然孩子急著惦記著作業(yè)。周末戶外時間一天,運動又增加了對社會的認識和生活體驗。
語文和數(shù)學買了試卷,把基礎打牢固。沒實力沒時間去整奧數(shù),淺奧也沒想法,不超前學。試卷有單元和期中期末試卷,包括作業(yè)及時改錯,對做錯的題目,給孩子講解后,讓孩子重新用自己的語言講解給我聽,重點訓練解決問題的思維,順帶練習表達。
語文在按照大語文的思路,本人在學習什么是大語文。孩子已經(jīng)通讀了《湯小團》四、五十多本,對中國歷史脈絡有了大體的了解,對歷史人物和故事也感興趣。我希望孩子能把歷史學活,融會貫通,不是去死記獨立的事件。學校有背誦古詩詞的要求,也參加了學校的詩詞鑒賞課程,在家聽平哥的《讀懂詩人才懂詩》,聽第二遍中,聽得津津有味,收獲很大。孩子說:要是我的語文老師這樣上課我會愛死語文的!可能學校的老師只能完成教綱的基本操作,在文史上沒有拓展,在思辯上沒有深入,在科普上無暇顧及。那只能在家補上吧。國慶后計劃平哥《大唐盛世》。
作文基本只有每周一遍日記,學校布置的。寫完以后,我過一遍,然后一起分析結(jié)構(gòu)、描寫手法、細節(jié)描寫、感情的表達等等。最后讓孩子做自我評點,那些應該怎么寫,為什么。目前覺得孩子在觀察沒有用力、敘事方法上比較硬,不會情感表達和主題升華,慢慢來吧,我也慢慢學。
英語,這兩年來我一直很用心,大童啟蒙很不容易。好在取得了局部進步。所謂的局部就是聽力。進入中章,視野豁然開朗,因為可選擇范圍變大了。這三周主要是一個字:聽,包括the wild robot和escapes 8 本,連接聽了三遍,還想聽,我說已經(jīng)刪除了,其實我只是想推新書,understand chronics 和story thieves聽了一些就不感興趣了,后來推David William,總算對上胃口,聽了9本,其中神偷奶奶聽了兩遍。我又尋思推little house,聽了一本不到,還在念念不忘他的the wild robot,好吧!第四遍了,上一套如此癡迷的書是內(nèi)褲超人。那就買實體書吧,給你個小驚喜!看的英文書比較少,鼠記,科一科二若干,plants vs. zombies繪本若干,我又給買了三本,幾個月才能到貨。目前對買書沒有以前狂熱了,聽多好,可能下一步要買的書是nonfiction類的。
運動類,在學校參加了足球興趣班,就當做戶外運動。乒乓球也入門了,還專門買了乒乓球臺,有點占地方。耍雜球也在起步中。其實我能說這些都是為了護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