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的閱讀時間分配、平衡,需要看孩子的語境條件、當前興趣和水平。原則是哪項弱,就在哪項多花點時間。但客觀地說,英文入門和提高比中文容易得太多。一個到小學中年級才開始接觸英文的人依然可以達到英文母語,反過來你試試 中文太博大精深了!
我家語境一直以中文為主,幼兒園雙語,但小學語境轉(zhuǎn)為英文。本希望中英文可以齊頭并進,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中文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1. 三歲前:中英文都堅持伴讀,每天幾十本,比例大概中3英7。沒有刻意規(guī)劃,只是幼童讀物中好的英文繪本遠遠遠多于中文繪本,所以不知不覺伴讀的英文書較多。這一階段,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做同樣的選擇,不會為了刻意分配時間去放棄好的英文讀物。
2. 三至五歲:娃可以獨立閱讀英文書之后,英文突飛猛進。再加上我工作忙起來,伴讀減少了,娃自主閱讀只會選擇英文,所以英文比例應當更高,大概中1英9。中文每天最多1-2本,英文繼續(xù)每天至少十幾本。
這樣的結(jié)果是,孩子的中文水平?jīng)]跟上她認知的需求。英文可以讀很有趣的小說了,中文認字依然小豬小兔,孩子對中文越來越?jīng)]有興趣。我也是這時才意識到學好中文的難度。希望和我一樣曾放任娃的中文以為中文母語能自然習得的家長,不要重蹈覆轍!從始至終,不要放棄孩子的中文學習,起碼孩子能夠無障礙獨立閱讀自主“吸收”中文之后,再松手。
3. 五歲至今(六歲半):我們還在追逐中文的路上,正好努力一年了。小學后,孩子的課余活動豐富,時間一下子緊張起來。目前我們是把睡覺、興趣班和約玩放在學習之前的,每天放學回家立馬出門去玩、去興趣班,天黑了才回家,吃完晚飯8點就睡了。可以用來追趕中文的時間少之又少。
每天早上等校車的5-10分鐘讀一會兒中文,再就是晚飯后讀幾篇日有所誦、做一點中文練習。親子伴讀幾乎100%中文。每天平均的中文時間30分鐘左右。
與此同時,孩子也在“爭分奪秒”地自主汲取英文。上廁所時、等車時、洗完澡吹頭發(fā)時、甚至迪士尼排隊時一個不留神就成了英文閱讀時間。有時我不得不提醒她讀完一章就暫停,休息眼睛,然后盡快開始當天的中文學習。
目前孩子對中文還是沒有什么興趣的,好在不反感做中文卷子(一年級的練習題比較有趣)。任重道遠……
(配了三張圖,分別是投入閱讀的女兒和她6歲時的英文寫作。大量英文閱讀確實帶來了驚喜,看到她享受學習,我也很欣慰。惟愿英文輕松入軌的經(jīng)驗,可以復制到中文學習中…..
至少,什么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