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深
2013
發(fā)布于 2022-08-04
作為一個大學語文老師,從我的個人經(jīng)歷和女兒的學習經(jīng)歷來看,語文絕不是低回報的科目,相反,真正的是有助于人生長遠發(fā)展的高回報科目呢。
先說說我的經(jīng)歷吧。高中之前,我最擅長的是數(shù)理化,中考差不多考滿分那種。然而高一上學期末文理分科時,陰差陽錯,我的文科成績竟然是全年級第一。在高手如云的縣城一中,是極不容易的,也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文理分科報名那天正好趕上下大雪,我從四十里外的山村好不容易趕到學校時,已是中午,學校早已下班了。班主任一直沒等到我,便給我報了文科。(那時是1997年,村里也沒有電話聯(lián)系。)班主任是物理老師,事后他一直為我進了文科而惋惜,但是全級文科第一的成績讓他不得不作出這樣的選擇。剛進入文科的我很不適應,因為我不擅長記憶,擅長分析,然而當時的高考文科還是很多依賴記憶的。也曾數(shù)次想過調到理科,不過隨遇而安的性格占了上風,最終在文科班呆了下來。因為不喜歡在字詞上用功,只喜歡讀書,因此語文成績一直普通,歷史和政治更是一般。因此,高中三年的成績很不穩(wěn)定,成績好時能年級前幾名,不好時班里三十幾名,心理隨著成績的起伏變化承受著不小的壓力。好在,父母一直沒給自己壓力,他們忙于應付生活,供我和妹妹讀書已不易,因此顧不上關心我的成績。另外,我自己也經(jīng)常開導自己,不斷告訴自己十年后回頭看這些困難和苦惱都不值得一提。正是在這種自我鼓勵下,走過了三年高中。高考時,因發(fā)揮超常,很意外地考入了一所985高校。
高考報志愿時很懵懂,家人也幫不上忙,自己憑著感覺和所謂的“熱門”,依次報了法學、旅管和中文。因分數(shù)不算高,最后被調劑到了中文專業(yè)。當時有些沮喪,不知道中文除了做老師、編輯,還能干什么。(二十多年年后的今天,我不知有多感謝命運當初把我調劑到了中文系。因為自己思想和認知逐漸成熟后,才明白相比法學和旅管,中文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專業(yè)。)
因為好奇心比較強,所以有“學一行愛一行”的潛力,通過聽課特別是廣泛閱讀,對語文有了嶄新的認知,并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對歷史認知的改變也是如此。唉!填鴨式教學一言難盡)。語文不再是字詞解釋、主題大意等零散的考點,而是與人性、人心最密切貼近的學問,是啟迪智慧和靈性的學問。因此,盡管本科時選修了法學,且成績優(yōu)異,但后來的碩士和博士都選擇了讀中文系。
如果僅僅是因為學歷的提升,我不會這般贊譽中文。因為每個專業(yè)當成謀生技能的依賴時,都會發(fā)現(xiàn)期間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唯有自知。而對中文的再認識,發(fā)生在工作數(shù)年后。那時因為工作、科研、人際、家庭、育兒等種種擠壓在一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2018年終于不堪重壓,心理處于崩潰的邊緣。當時每天感覺內心充滿怨氣、憤怒、恐懼等種種負面情緒,身體出現(xiàn)了失眠、心悸、頭暈、氣喘等種種癥狀。就在彷徨無助、不知所措時,中文拯救了我,確切地說,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拯救了我。重新讀古圣先賢的典籍,如《論語》《孟子》《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老子》《莊子》等,不求快不貪多,每讀一小節(jié),都細細體會,并應用于日常。儒家教我承擔,不再抱怨;道家教我不爭,隨順是緣;佛家教我放下,與人為善。漸漸覺得心里有了光亮,有了依托,有了許許多多正面光明的思想,就慢慢走出了心理的陰霾,變得比之前更豁達更通透,內心更穩(wěn)定更強大。
經(jīng)此一事,我不再把語文單純看作一門考試的科目,而是開啟人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再教學生時,也更多地把人生體驗伴隨著古詩文交給他們,希望他們能感受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與自己人生的親近。這就是我與中文的故事。
手機打字不方便,改日再寫寫女兒學語文的故事吧。
回應2 舉報
贊15
收藏11
3年前
個人看后感覺更多的是來自古人的智慧,母語的魅力,不是說單單學語文,也不是說識字,更多的是一種交流,來自閱讀的力量?
7月前
朵朵媽727 個人看后感覺更多的是來自古人的智慧,母語的魅力,不是說單單學語文,也不是說識...
正解????
發(fā)布

推薦閱讀

8歲
10歲
想法
語文是孩子一生回報最高的科目 看半年一年課內分數(shù)的提高,語文的投入產(chǎn)出比最低??磸男W到大學,到以后工作中的運用,語文是投入產(chǎn)出比最高的科目。

孩子如果每門課都全班倒數(shù)的娃搞語文投入產(chǎn)出比高。成績中等的孩子搞語文回報率略低。成績拔尖的孩子搞語文又能回報率高了。因為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所有科目都差肯定補語文回報率最高。所有科目都好都接近滿分。那就也得靠作文拉開差距,回報率也高。

借此回顧一下我自己的成長。

我十歲前家長對語文教育投入大量心血。聽說讀寫、古今中外、戲曲科技都抓。然而我小學低年級時就是個...
18 34 8
8歲
14歲
想法
語文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表達方式 有人覺得語文低回報,主要是因為語文的學習需要腦力勞動而不是體力勞動。例如:班里有的小女孩語文書預習的特別充分,花花綠綠,上課比較也抄很多,甚至于在家也做不少題。但是語文成績就是90上下晃悠,上不去。這時,家長會覺得語文回報低。
其實,這是因為語文的學習需要“悟性”,要多動腦。
但是,現(xiàn)在課堂上太多孩子屬于“思維懶惰”,寫字沒問題,聽寫默寫死記硬背的都沒問題。但是,涉及概括,辨析,形成解釋,就不行了。他們上課幾乎不發(fā)言,喜歡聽老師講結論,將結論記在書上,仿佛學習很認真。但是,這...
33 19 13
6歲
15歲
想法
語文絕對不是低回報的一門學科
小學的語文如果在低年級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并用對了方法,培養(yǎng)好了閱讀興趣,打好了寫作的基礎,那么一定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但是高年級才去搞語文的孩子,投入時間精力卻并沒有很大的成效,這個就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孩子好年級語文如果不好,一定是閱讀這門功課沒做好,閱讀是輸入,其他的是輸出,高年級家長再去補語文的,一定都是刷題法了,空中樓閣,沒有基礎,難于登天
24 14 3
12歲
想法
語文學科的回報是長遠的。
學齡前就被父親逼著每天背唐詩宋詞,字都認不全,就學會了部首檢字法在《新華字典》里查字認拼音。
小學時期,把父母書架上的書讀了個遍(文學和哲學),很多還是繁體字,就連蒙帶猜。后來就開始去父親單位圖書館看書、借書……小學語文一直領先。初中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yè),我寫的每一篇作文,甚至周記,都是全年級的范文。
本科開始,雖然是在英語專業(yè),一直堅持練筆,在全國性的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本科畢業(yè)后,開始寫學術論文,破格評職稱……所有的這些,都是語文知識打底。
就算學外...
10歲
想法
語文學習回報不低呀 語文廣泛閱讀了,娃知識面增廣,自己也開心;語文字詞默寫搞定了,娃敢于下筆了,自己也自信;語文每天朗讀了,娃不害怕背誦了,自己也滿足;語文音頻視頻多看看,娃涉獵廣了,自己也高興;語文理解力提高了,娃英語閱讀順暢了、數(shù)學難題理解了,自己回報也不錯??
14歲
想法
最有良心的科目——語文 語文怎么能算低回報科目呢?
中文是母語,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學這些能算是學語文么?
唐詩宋詞的美,諸子百家的處世哲學。
即便拋開學習計劃,咱們也希望孩子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
這些都不是以學習語文為目標的。
愛上閱讀,成為自己的學習方式,也不是學習語文啊。
而且,語文相比較還算是有良心的科目。語文可以吃老本?。∪绻Z文底子培養(yǎng)的好,一段時間內不好好學習,成績還能保持的不錯。數(shù)學,不學是真不會啊??
相應的,成績提高的不那么快,不明顯,但不能說明語文是低回報科目。
15歲
想法
淺談一些個人的觀點,可能不太成熟,重在交流。
語文,包括英語,可以說,不是在課堂上學的,或者學那點就夠的。拿不到高分,只能說明修煉不夠。過于急功近利的想法,寄希望于像數(shù)學那樣掌握知識點再刷題得高分,對于文科學習,絕對是有害而無利的,是短視的。語文的學習,須結合孩子的心智,輔以古籍歷史地理科普等學科學習,以提高孩子認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為基本,結合交流討論實踐等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并能夠輸出為終極目標。可以說語文的學習貫穿一生,語文的回報也將惠及一生,對于人生各個關鍵時點做出...
14歲
想法
語文基礎學科回報最大。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計算回報應該是最大的。就像估算教育的回報,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回報差距不大,而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每個階段的教育回報都是遞增的。幼兒園小學看似沒學了不起的知識,卻是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學習也一樣,不認字恐怕別的學科沒法學吧,閱讀和分析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本能力。按照以后的改革,各科卷面都會有很多大篇幅的閱讀,讀懂了才能繼續(xù)做題,閱讀能力會制約其他科目的學習。就像學習英語,開始是learn to read,有了閱讀能...
12歲
想法
語文絕對不是低回報的學科 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是得語文者得高考。對于高考來說,語文這一科目占了150分,如果語文能拿到高分的話,那么高考成績相對來說就不錯了;而對于語文來說,閱讀占領很大的篇幅,如果能抓住閱讀的分數(shù),語文這一科目的成績就很可觀了。其實真正的語文是滲透到所有學科的,對文字的理解帶動了你對其他學科的輔助理解,所以千萬不要輕視語文啊。想一想,如果今年中考或高考出了一道文言文的數(shù)學題,(我們這兒2021年中考出了一道田忌賽馬的數(shù)學題)一定會把你給驚呆了。
關于科目學習回報率高低,不過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天賦因人而異的問題。
而后看到問主對題目的詳細解釋,推測問主家小朋友的年齡不會太大,年級不會太高,否則大概不會有“數(shù)學或者其他理科類科目,只要上課內容都懂了,考試就能做對”這樣的想法??
智深
智深
2013
作者熱門分享
以人為本,不執(zhí)著于計劃  贊29 · 收藏13 · 評論11
語文內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贊14 · 收藏17 · 評論2
讓心做主,靜待花開  贊8 · 收藏2 · 評論5
如何做好小娃的歷史啟蒙?  贊2 · 收藏4 · 評論4
放棄過哪些興趣班,來說說原因  贊3 · 收藏3 · 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