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8-12-25
依我自己的經(jīng)驗來說,我覺得碎片化閱讀不可或缺,可以作為深度閱讀的一種點綴。而且隨著我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我們不可能擁有大片或整片的時間用來專門閱讀。即使是整天與書為伴的圖書管理員,也不可能無打擾地擁有一整段的閱讀時光。除非是專業(yè)作家。

另外,我覺得碎片化閱讀并不等于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思考,我理解的閱讀精髓就是說閱讀能給讀者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升華或者引起我們?nèi)ニ伎?、去尋根問底。以我們自己的體會來說, 我家孩子學業(yè)緊張,沒有整片的閱讀時間,所以只能利用早晚的零碎時間來讀書,一年下來,其收獲也是明顯的,試想,如果我們?yōu)榱说却粋€安靜的整片時間,用來一心一意地讀書,那么,我們這個階段,甚至很長一個時期都不可能完整地讀完一本書,更別提什么深度閱讀和體會其閱讀精髓了。

我自己呢,也差不多是得利用晚睡前的一段時間看看書,曾經(jīng)“長途”上班時(曾經(jīng)上班要花2個小時的車程),我也會帶一本書在車上讀(坐的是起點站,通常有座位,這為閱讀帶來了不少的便利)。所以這樣算下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很多書都是在這個緊湊的時間段完成的。有時讀完重要的一段,會停下來,透過車窗看著外面的景致,一邊思考和消化這段文字的意思、思想,這樣的“冷回憶”反而讓理解變得清晰起來,有時短暫的停頓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話說看法國電影,特別是候麥導演的,經(jīng)??吹街鹘?、配角們在地鐵、巴士上打開一本書,看得相當投入。而這道看書的風景又顯得特別自然,好像理所當然。主人公們很可能會因為這本正在閱讀的書而發(fā)生故事,再浪漫一點,自然會碰撞出各種性質(zhì)的(友情或愛情)火花。

好吧,扯遠了。總之我的觀點是:碎片化閱讀不等于不思考,不等于沒能接受書中的信息。另外,我也希望我們的生活能慢一點,再慢一點,讀書的時間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不知道樓主的意思——是我理解的這樣嗎?哈哈,不會文不對題吧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1

推薦閱讀

想法
育兒的精髓是什么?我是連這個問題都沒搞清楚呢??????。也沒看到過有書籍給育兒精髓下過怎樣的定義,所以也沒有發(fā)言權(quán)。

那就只說碎片化閱讀。我覺得吧,如果能通過碎片化閱讀就能學會如何育兒,那推而論之,應該也就能解決其它的學習相關(guān)問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于我自己來說,碎片化閱讀主要是為了解資訊和享受刷手機帶來的一些樂趣(說不好聽一點就是打發(fā)時間??比如在小花生看帖灌水,和花友們互動的過程,我就很享受啊,而且往往腦中的靈光咋現(xiàn),都是在回帖灌水的時候??????)

通過碎...
想法
碎片化閱讀指的是以手機、電子書、網(wǎng)絡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碎片化閱讀”,也包括從傳統(tǒng)的信息途徑如報刊、雜志獲取知識的閱讀方式。這種方式的閱讀,所讀內(nèi)容大多短小,很難構(gòu)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故而稱其為碎片化閱讀。從字面上看,碎片化閱讀,容易被人誤認為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前者強調(diào)閱讀知識的碎片化,后者說明閱讀時間的碎片化。
?
《球球科學》2018.12刊發(fā)文章《假新聞調(diào)查:事實與認知的分裂》分析假消息泛濫的原因是:“在社交媒體上,一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信息是否真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
碎片化閱讀有價值嗎?我覺得有!

先說閱讀內(nèi)容的碎片化,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抓取觸手可及的碎片化內(nèi)容進行閱讀,我覺得都有助于擴大知識積累的廣度,也有助于自己知識儲備的更新,接觸到最前沿的訊息。

再說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只要在短暫的碎片化時間里,保持高專注度的有效閱讀(Active Reading),即做到積極的有思考的閱讀,收獲一樣是巨大的,尤其是積少成多的力量。但高效主動閱讀能力對孩子挑戰(zhàn)很大,應該是需要一點刻意訓練,也需要有較強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配合才可能實現(xiàn),不過我相信有強大...
14歲
想法
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管理學大師詹姆斯馬奇曾寫過一本書《經(jīng)驗的疆界》,深刻闡述了,我們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所能得到的和不能得到的收獲。

在因果關(guān)系復雜,練習機會少的領域,經(jīng)驗不是好的老師。經(jīng)驗很可能導致次優(yōu)選擇,也無法從中獲得對深層因果關(guān)系的理解。

所以,育兒經(jīng)驗可以為一部分人打開一扇窗,但卻不可能鋪好一條路。這與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無關(guān)。即使你親身參與其他牛娃的成長,依舊無法避免經(jīng)驗的局限。
這個問題就像語文考試的主觀題,非常難回答。

育兒經(jīng)驗四字作為一個詞組來說,明白是什么意思,然而精髓一詞又讓我風中凌亂,難道不應該是愛與信任,包容與陪伴之類的大眾喜聞樂見么?

關(guān)于閱讀,既然是汲取精神食糧的方式,我認為可以借鑒對待物質(zhì)食物方面的通俗經(jīng)驗。人每日飲食可能涉及但不限于正餐、盛宴、點心、藥膳、水果、飲料、宵夜……碎片化閱讀大概可等同于零食。不過,同為零食,不同的人選擇也不同,有人吃辣條,有人吃薯片,有人吃堅果,有人吃巧克力,有人吃維生素……所以將其籠統(tǒng)地稱之為垃圾...
育兒,說到底是個實踐的過程。理論或可指導實踐,但也是普遍性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但不見得都適合有用。

教育是個個性化的過程,孔子講到“因材施教”,我以為始終是教育的真諦。

碎片化閱讀而得的育兒經(jīng)驗,往往也都是針對個體而言,該個體與你所教育的這個個體之間的相似性,是你是否采納和汲取該經(jīng)驗的決定性因素。碎片化閱讀既沒有系統(tǒng),往往也不具普適性。是不是可奉為圭臬的育兒精髓,也因人而異。我之所謂珍稀,你之所謂敝履,不是不好,是對她的教育適用,但可能對你的不適用而已。

教育經(jīng)驗的選擇,...
13歲
想法
碎片化閱讀可以給到靈感和一些觀念的轉(zhuǎn)變,如果對某塊特別有興趣或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找相關(guān)書籍深入研究。

要說對孩子的教育,碎片化閱讀也是有積極作用的,觀念的傳播通過網(wǎng)絡途徑達到最大化,只是每個人悟性和學習能力不同,收獲也不同
13歲
想法
個人認為,育兒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兒,每家的兒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這種天然的差異性不是靠復制別人家的經(jīng)驗能消弭的。別人家的經(jīng)驗可以看看,然后還得根據(jù)自己家的特色來。娃可以雞,但不能過,周圍因為逼得太緊出了各種狀況(抑郁了神經(jīng)了)的還是有的,那樣真是得不償失。
9歲
13歲
想法
老大出生前集中學習了幾本西方育兒書,算是系統(tǒng)閱讀?,F(xiàn)在基本用碎片化時間選取些育兒信息跟進,從喂養(yǎng)等轉(zhuǎn)為側(cè)重孩子成長路徑學習,主要是空時看下小花生。
10歲
15歲
想法
感覺這是兩個問題啊,育兒的精髓是啥,這就是見仁見智的了。還是說說碎片化閱讀容易點。除了陪娃,我的碎片時間基本上被手機占據(jù)。并不是拿著手機就不能深入學習好好看書,我就在手機上看了不少書,但都是相對輕松的。娃也可以用平板來看英文閱讀,利用10來分鐘做個RAZ。DK的百科全書那么厚,不太可能一次性看幾小時吧,也是碎片化閱讀。
秉燭夜行
秉燭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