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4-05-18 · 圖片1
   “歐亨利”式的結局,總是讓人意想不到,大反轉式結局。在《最后的一片葉子》中,它使故事情節(jié)又生出波瀾,這樣的波瀾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文章中設置了多處伏筆,尤其體現(xiàn)在貝爾門先生的語言上。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味無窮,發(fā)人深省。因此,人物形象更豐富形象了。
    “歐亨利”式的結尾,讓我也聯(lián)想到一些情節(jié)大反轉的繪本故事。比如:五味太郎的《看!脫光光了!》,繪本的開端情節(jié)是一只大獅子正在抓一只小貓。這時傳來了媽媽的一陣叫喊聲:“小獅子,該洗澡啦,快脫光光吧!”于是小獅子不情愿地一層一層脫掉自己的衣服,先脫掉頭套、外套、小背心、襯衫、皮帶、褲子、襪子、小內(nèi)褲。這時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只棕色的小熊。我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小獅子不是小獅子,原來是只小熊?。‘斝⌒苷ハ丛璧臅r候,卻又傳來了媽媽的叫喚聲:“該洗澡啦!脫光光!”看到這里,小熊不是已經(jīng)脫光光了嗎?怎么再脫呢?其實不然,當小熊脫掉以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淘氣的小娃娃。
    作者將最大的彩蛋藏在了結尾。這樣的結尾讓情節(jié)再推了一波高瀾,結尾既是結尾又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讓我們這些讀者驚喜連連,誰能不喜歡上這樣的故事呢?
     我們再來再來捋一捋,小娃娃其實穿了三套服裝,最里面的是棕色連體服,中間層是自己一套衣服,外面層是服裝。為什么我們沒有一開始想到是小娃娃呢?除了衣服帶來的視覺引導還有就是媽媽叫喚聲“小獅子、小熊”給的引導。這些名稱也體現(xiàn)出媽媽對孩子的珍愛,也體現(xiàn)出小娃娃的萌趣可愛。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2

推薦閱讀

最后一片葉子
(美) 歐·亨利 著 / 海燕出版社
讀的時候好傷感,從故事當中我看到貧窮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眼看著沒有生的希望,更可怕的是徹底生命的徹底失去。我們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生命真的很珍貴,然而有人,愿意為了理想去了放棄自己的生命,成就自己理想的同時,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那位奄奄一息的姑娘,生的希望。
書評
青蛙和蟾蜍(全4冊)
(美)艾諾·洛貝爾 著;潘人木 黨英臺 譯 / 明天出版社
讀寫結合,預測在寫作中的運用:
1.生活萬物皆可編。
如果說把生活中編的事情編成故事,我其實也做過這樣的事。那還是自己女兒上幼兒園時候發(fā)生的,有很長一段時間,女兒夜里關燈后還要聽媽媽講“嘴巴里的故事”。這個“嘴巴里的故事”,真心考驗媽媽的講故事能力。從一開始我從回憶腦海里的已有故事,再到講述媽媽小時候的故事,身邊人小時候的故事.......講到實在是肚子空空,于是什么東西都拿出來編一編,比如:到把故事角色進行替代或改編點情境,除了講人還講房講車,還有講述...
想法
第一次約讀《7的魔力》 一個月前,在朋友圈發(fā)起的約讀活動,終于在今天在線下碰面。組成閱讀搭子的是三個五年級女生、兩個四年級男生和五位媽媽。而我挑戰(zhàn)了這一次約讀《7的魔力》的領讀人。以下記錄簡單過程:

一、名家談讀書導入
活動導入從三位名家談讀書選段啟示:我們是世界精神文明的繼承人、讀書好比挖礦需要工具和熔煉真金的意志力、讀書需要付諸努力養(yǎng)成習慣。

二、篇章一:確定故事主角和起因事件
1.帶上工具和任務閱讀
閱讀中圈出和7有關的數(shù)字?
文章的主角是誰?在她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
2.分析討論:三個7
...
想法
一個故事三條線
5月27日,我們一起讀單篇文章《青蛙與蟾蜍——一顆遺失的扣子》。以下是跟著青蛙幫助蟾蜍找紐扣的過程與記錄:

1.針對題目提出問題
小M:誰遺失了扣子?
小L:扣子在哪里找到的?
小M:扣子怎么遺失的?
小M媽:扣子長什么樣?

2.梳理尋找扣子的路線
提問:想要找回扣子,他們會從哪里開始找?
根據(jù)青蛙說:“順著剛才走過的路”,推測:大草地、樹林、河邊、家。

3.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律的構斷句式
每發(fā)現(xiàn)一顆扣子,蟾蜍做出的表現(xiàn)都有一定規(guī)律:
①作出判斷
②給出新線索
③裝進口袋
用一...
想法
《母雞蘿絲去散步》只是讓你一笑而過嗎? 一、思考可能性
在閱讀繪本中,一直有個問題在我腦中盤旋——母雞遭受突襲,它一路悠閑自得,真的毫無察覺嗎?繪本中并沒有出現(xiàn)絲毫提示。我思考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母雞沒有察覺??墒?,母雞一路關關安全,難道只是巧合?母雞難道第一次出門散步?母雞是第一次遇見偷襲事件?不一定!或許母雞以往有過被偷襲的經(jīng)歷,對出門散步有一定的風險預判。在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下,走最安全的路線,才能保證自己出行更安全。
第二種:母雞可能有所察覺。假若母雞在被偷襲的過程中是有所察...
書評
世界為誰存在?
[英]湯姆·波爾 文;[澳]羅伯·英潘 圖;劉清彥/譯 /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什么是存在?
關于“存在”的定義,百度在哲學角度這樣定義:“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包括:物質的存在和意識的存在?!苯忉屩小叭恕笔且庾R的中心點。我覺得物質的存在世界的萬千實物,意識的存在是想象出來的虛構部分。比如:關于“世界為誰存在?”這個問題。在平時我應該不會去思考這個這個問題,甚至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而現(xiàn)因為《世界為誰存在?》這本書和使我這開始思考個問題。這個本書和這個問題,被我所感知到,所以對于我而言,它存在了。
無論是物質或者是意識的存在,我想可以這樣...
想法
快樂是什么? 快樂是做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從上一次孩子主動認領閱讀活動后,小羅也繼續(xù)偏題,變成了折紙活動。晚上,小羅跟著手機視頻邊看邊折,好一副認真、勢必要學會的架勢。果不其然,他研究成功了。
小羅給我們準備好了紙,并給我們幾個來了個現(xiàn)場指導。他邊做邊講,我們邊跟邊學。孩子呢,一心鉆研著做出飛鏢。兩個大人呢,因為記不住步驟在那里絮絮叨叨,試圖想要通過簡單的三字句,來幫助記憶。在四個部件組合成飛鏢時
,大家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容易散架。大人想到用膠布固定,小孩用了訂書機固定。問題解決了,我們的...
想法
用一張圖凝聚智慧——記第二次約讀《7的魔力》
6月2日,我們第二次共讀《7的魔力》,由三個孩子一個媽參與,閱讀的內(nèi)容為第5-21章。主題依舊是“找7”,即找出7個關鍵人物。

1.從成長的三個時間段,認識薇洛·錢斯。小說主角,在第一次閱讀的時候就做過部分分析,今天補全。小說在第2-4章,通過薇洛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上初中到現(xiàn)在三個階段的描寫,告訴讀者“我”是誰?孩子們用貼標簽組合歸納出關于薇洛的關鍵詞:對7著迷、沉迷醫(yī)學和植物、被領養(yǎng)的有的人種、天才、與眾不同。

2.說出其他6個關鍵人物,畫出人物關系圖。人物的的...
最后一片葉子
作者:(美) 歐·亨利 著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9
讀行菌1
讀行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