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過國內第二梯隊名小、傳統(tǒng)名中與國外知名大學。也念過國外菜中。
“名校”的定義
1.歷史悠久聲譽好。一所學校至少得開辦了20多年培養(yǎng)出一代人才能看出學校對學生的長遠影響。新學校短期的高升學率并不能證明這所學校的教育是否成功。我讀的名中有一百多年歷史,學校也會經常邀請一些成功校友返校講他們對成功的理解、如何走向成功、這所學校如何改變了他們。
2.不僅成績好,學生都是全面發(fā)展的。越是牛校越是花在應付考試上的時間少。我念初中的名校中考加直升返回高中率70%,高考本科率100%,一本率97%。因此老師的教學重點不在應試而在育人。我之前的班主任說過我希望你們長大后能成為改變中國甚至世界的人才。課堂中鼓勵學生辯論,經常討論時政并鼓勵孩子說假如我是領導人我想怎么做?另外名校的課外活動也很豐富。運動會、科技界、藝術節(jié)、辯論賽、英語朗誦比賽等都能看到超高水平的表演開闊眼界。
3.待人接物。我在出國讀渣校前是一句臟話都不會說的。讀的高校附屬幼兒園就聽不到粗俗的罵街。小學與中學同學間一般都是罵人不帶臟字的。名校生的談吐與氣質和菜校生差別很大。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也不同。我在國外菜中讀書時,有不少老師同學會說我看上去和同學們不一樣。
4.總結:普通學校培養(yǎng)方向是制造螺絲釘。希望畢業(yè)生能在各行各業(yè)服從領導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工作。當然也有少數(shù)人因為校外不同的經歷,最后從菜校走上領導崗位。名校從始至終都是以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的領頭羊為目的的。因此各國政要、各領域杰出人才出自名校的比例很高。當然也會有人不珍惜名校學習機會被淘汰出局或一世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