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打小牌
2018 2012
發(fā)布于 2021-12-09
我家大寶也是四年級了,老師要求每個星期最少寫三篇讀書筆記。應該就是你說的那種好詞好句之類的,加上閱讀感想。我兒不屬于勤快型的,每個星期只完成三篇。一般我只干預一篇,一星期寫一篇《少年背誦名家美文》,其他你愛咋寫就咋寫。目前看,對于文章結(jié)構(gòu)啊,修辭手法啊,娃都清楚,一點不影響他讀書的興趣與速度。少年背誦名家美文(全四冊) 
提到的圖書
少年背誦名家美文(全四冊)
417人有 · 246人讀過
張美妮 著 / 中國文史出版社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3

推薦閱讀

7歲
想法
思維導圖+復述 1、準備階段,1分鐘。準備一張A4紙,紙上寫上書名,想在書中獲得什么,為什么想要知道這個。

2、閱讀,做筆記,5個W(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jié)局)。

3、自我總結(jié),5分鐘。根據(jù)故事畫思維導圖,歸納為3-5個關(guān)鍵詞組。

4、復述故事+分享心得,5分鐘。身邊有人的話,向?qū)Ψ街v一遍學到的東西。

條件允許的話,閱讀初期家長少一些“沒時間”的借口,多一些“伴讀”的輔導行為,利用好晚上的課余時間,打造家庭閱讀氛圍,家長放下手機,也拿起書本,相信每天有1個小時閱讀時間的家庭,娃的...
10 10 2
9歲
想法
有體會、有沉浸就算。我沒興趣滿篇涂得花里胡哨,引申N個問題,再畫無數(shù)張思維導圖。讀完一本書,體會到文字的美感了,與作者共鳴了,日后某個節(jié)點遇到什么事,能想起這本書。符合其中之一,都算走心閱讀,其他不強求,隨緣。
11歲
想法
精讀和自由閱讀兩條路線分開進行 這不是精讀嗎?我認為這和自由閱讀應該得是兩條路線,互不沖突,不能讓精讀存在于每一本書,精讀也不應該局限于一本書。語文需要潛移默化的引導,并不是非得把這些全都做成任務(wù)。平時看的書里有什么好詞好句,精彩的描寫手法……帶著欣賞去和孩子分享,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說一說好在哪里……這些,都需要大人去說,帶動孩子去感受,而不是一直拷問孩子。大人看孩子看過的書,沒事就可以就其中的句子段落思想……討論一番。這些都是碎片時間引導的,不要做成任務(wù)。閱讀如果全都變成了任務(wù)。誰還會喜歡閱讀?
...
5 1 1
9歲
17歲
想法
四年級了,老師要求開始精讀也沒問題。主要在于精讀什么?我個人的建議:書還是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大量泛讀,但是有一些文章可以精讀,比如名家散文、類似課本或閱讀理解題這種的要學著精讀起來。因為后期考試會大量涉及這些內(nèi)容,如果孩子沒有精讀練習,就會出現(xiàn)那種書讀了不少,但是閱讀理解總丟分的情況。
另外再補充一點,學習修辭手法什么的未必會打消孩子讀書的積極性,關(guān)鍵看怎么引導。我家二寶5歲半,聽英文書時還會說剛才那句話是個比喻句或者夸張句什么的,反到很有成就感。
9歲
13歲
想法
我家娃四年級,老師對于摘抄的建議基本與你們老師的要求一致。

我能理解老師,畢竟四年級開始學“批注”了。

娃班上???個娃的摘抄確實按老師的建議來,是不是娃“自愿”的我不知道,因為他家家長盯蠻緊的??但這娃語文成績好卻也是公認的??

我建議:如果老師沒有強烈要求的話,那就還是讓娃按自己意愿來摘抄,不然,就按“最低標準”(老師不投訴)來??但如果娃自己本身很樂意照老師要求摘抄的話,那當然???“準了呀”??
7歲
12歲
想法
其實精讀是蠻費時間的,我?都是看書來決定是否精讀的,不是每本書都適合精讀。還是要看經(jīng)典的書,精讀才有意義,有的書過一下就好了,建議買一些讀書筆記本,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做讀書筆記。這樣就輕松很多啦!希望有幫助
4歲
想法
精讀感覺不是指不放過任何一個字地讀,而是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情節(jié)的銜接點,推測故事的發(fā)展趨勢,分析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最終實現(xiàn)共鳴,獲得審美體驗。
我最近在帶小朋友讀《柳林風聲》時,就靠著類似的問題單,讓孩子從情節(jié)梳理到人物形象分析再到現(xiàn)實聯(lián)結(jié)來不斷加深對這本書的印象。
不一定要從書里明白什么道理掌握什么技能,就像遇到一個朋友一起玩了一次一樣,孩子有一天回憶起玩耍那一刻應該很有幸福感。
英國經(jīng)典《柳林風聲》,從版本選擇到閱讀分…
8歲
想法
我覺得這個精度厲害,覺得精讀的話,分兩種,一種就是自己獨,一種是別人去領(lǐng)讀,別人領(lǐng)讀的這種精讀的讀法,感覺就特別像小凡老師在講課文,就是語文課上老師在給你講課文的時候,就是就是,在幫你精讀每一篇文章,那么自己讀讀的話,自己去羅列這篇文章的一個重點去反思一些內(nèi)容,那么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