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科學!皮亞杰曾說過:“兒童就是科學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兒童天生對這個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而事實上,幼兒正是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在幼兒學習科學活動中,教師首先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在孩子們心中,科學只不過是周圍的花草樹木,身邊的各種昆蟲、有趣的風云雷電,使他們在大自然中快樂的游戲。給孩子看科普書,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然后進一步加深他們的興趣。
讀科普書的時候,重點是讓孩子發(fā)現他之前沒發(fā)現的事實。比如,他知道小鳥家在樹上,書上說小鳥的家也可能在地底下,然后要盡可能和真實的生活聯系起來,比如下次去公園的時候,找找地下的洞里有沒有小鳥。這就是在告訴孩子,要用事實說話,就算書上寫了,也要去找證據。
讓孩子做實驗
?
培養(yǎng)科學思維,做實驗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式。實驗不是什么很高大上的活動,說白了就是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做做試試。比如孩子對調料好奇,你就給他幾個紙杯,裝上水,讓他在里面加糖、醬油、醋,然后自己嘗嘗。你與其告訴他調料是什么味道的,不如讓他體驗一下。但做的時候,你不要刻意引導孩子得出什么結論。有的家長就在做實驗的時候,不停地提醒孩子,暗示孩子,甚至代孩子操作。這樣孩子不但學不到知識,而且很快就沒興趣了。教孩子問正確的問題。
這幾乎是科學啟蒙方法中最核心的一點。因為是要培養(yǎng)思維方式,那么就要引發(fā)孩子思考。孩子問的問題,你可以告訴他“這是個好問題”,然后反問他,把問題拆分,幫他自己思考,而不是急著給他答案。關于事實,可以問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樣子;關于邏輯,可以問為什么,會怎么樣;關于批判性,可以問一定是這樣嗎,你試過了嗎?家長可以從這三點出發(fā)問問題,在問題里,孩子就被科學啟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