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整理記錄家里的書,整理完的時候看著大幾百本書突然有點茫然,雖然和其他大神動輒上千的書毫無可比性,但就這些書已經(jīng)讓我有些迷惑了,未整理之前臥室里的書架上有哪些是我和崽喜歡讀的,我心里很是知道,整理完看著從各個犄角旮旯鉆出來的書,心里發(fā)慌:啊,還有這么多沒讀呀,是每天排上任務(wù)使勁讀嗎?這樣做了幾天,心里越發(fā)不踏實了,書都是很好的書,我和崽讀起來很開心,但我真的讓這些書的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嗎?我想了想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我擔(dān)心讀故事的方式是否流于表面。今天打開喜馬拉雅聽兩年前和嗒一起讀故事的錄音,那些故事里,有些是嗒嗒指著書東問西問,而我耐心解答,嗒聽完滿足地哈一聲;有的是嗒嗒一個勁追問,而我為了能快點讀完忽略了她的問題只顧著自己讀,隔了兩年再聽卻滿是遺憾,多希望那時的自己能停下和那時候的小孩孩一起聊一聊呀。突然明白過來,親子共讀不是我一個人的表演啊,邊讀邊討論,讀完討論,邊讀邊聯(lián)想,讀完發(fā)揮成自己的故事,無論哪種,都好,只要是一起讀就好。讀書是屬于我們的和世界和自己聊天、理解、和解的路呀,所以就這樣慢慢地走,慢慢地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