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2-11-07 · 圖片2

堅信“完成比完美重要,堅持比選擇重要”

對于孩子的閱讀,低幼期(3歲之前)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儀式感,比如說:白天和晚上睡前一定要閱讀,讓幼小的孩子認為睡覺和讀書是關鍵在一起的,尤其是對于我家寶這種從小就精力旺盛,成天舍不得睡覺的那種,一件美好的事(講故事)配套上她不太愿意配合的事(去睡覺),睡覺這件事變得沒那么難操作了~至于讀幾本,因為低幼年齡因為認知的局限性,能學習的課業(yè)不是太多,大多是不用上學的入托的,時間就會比較充裕,只在孩子愿意看、精神頭又不錯的情況下是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致操作,我經常是一本書就會講一個多小時,大多提前備課,又是各種互動,讓孩子認為閱讀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甚至是一件放松解壓的事,它不是學習!3歲以后孩子的閱讀就要系統(tǒng)的安排起來了,一方面入托了屬于家庭的時間變少,另一方面孩子會加入各種科目的學習以及興趣班,閱讀的時間和方式如果不調整,就很難長期堅持和操作。閱讀的三大塊:睡前閱讀、早上晨讀、英語分級。對于我家我是這樣的:每天的睡前閱讀固定是4本書,一本科普、一本故事、一本英語故事讀物、一本其他(如德國專注力養(yǎng)成大畫冊(6冊套裝) 一閱而起漢語分級閱讀繪本第一級10冊, 幼小… 迪士尼我會自己讀·第1級(1-6)(套裝共6冊) 這種其他能力提升的書),再配合上早上的晨讀(能夠快完成、又需要日積月累的題材),有些人用的是337閱讀法、有些人用的是艾賓浩斯法,我用的是實驗下來比較適合我家孩子的方式:中文3種題材每天各讀一遍,能夠比較流暢輸出的就算過,我會打鉤做標記,比較拗口生澀的就再后面的閱讀中繼續(xù)帶上,直到熟練掌握就算過,腦子這東西是越用越好使的,我發(fā)現不用刻板的使用任何特殊的表格,孩子讀不了幾次基本就能過掉之前要記的內容,累加起來總都不會太多。至于選擇的晨讀內容以及篇幅,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和認知選擇合適的即可。再就是每天的分級閱讀,我之前就是有些強迫癥作祟,孩子的每本分級必須得是幾乎背下來才能算過,然后每天會增加一本新書,到后來孩子會累加到十三四本的量一次性去閱讀,弄得孩子看到分級就頭大,我自己弄得也很煩躁,整的我都不會了,又不知道該怎么做能夠又有效果、又能堅持。后來我看到了一句話,一下子醍醐灌頂“進步就是復習”,我何必糾結與每本書孩子能夠吃透背會嚼碎,完全的吸收干凈。孩子的成長之路是一條長線,這幫入學前提前啟蒙的孩子未來可能還會在課堂上學習到現在接觸過的知識,而且只夠保持進步,她所有的閱讀內容未來一定會在不同書本中以各種形態(tài)再次出現,她會更好的去理解消化這些東西,這不就是最好的復習么?都說人都應該“海量閱讀”,每天都在做精讀哪來那么多時間精力去海量閱讀,到最后怕是讀不了多少書吧……
提到的圖書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3

推薦閱讀

我們是這樣指導幼兒時期的妞看繪本的:
首先看圖:一看整體,畫面講的是什么事;二看背景,這是什么地方,寶寶有沒有去過差不多的;三看人物,都有誰誰誰;四看動作神態(tài),不同人物各有不同;五看穿戴打扮,以及其他物件裝飾等等;六看顏色,綠樹紅花黃裙白衫;七是前后對比,了解故事的發(fā)展;八是設計對話,你一言我一句……慢慢地孩子掌握了方法,看圖時發(fā)現的東西越來越多,越琢磨越有興趣,雖然不能勝任獨立文字閱讀,但可以通過圖片來完成整個故事的閱讀,不知不覺中,妞已經能夠自發(fā)且獨立地一次性閱讀半小時,...
22 21 2
6歲
9歲
想法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享受 感覺題目已經回答完了?? 我家老大的時候我一般是一個星期拿幾本新的擺出來,讓孩子自己選擇舊書新書想聽哪個,孩子有很長一段時間喜歡重復選幾本,然后突然某一天就換了,這些都是尊重孩子的。老二就更隨便了,姐姐看過的擺在外面的書已經成百上千,每天選一些適合弟弟年齡的一起讀就是啦。我自己也會選我喜歡跟孩子一起讀的,我覺得數量或是所謂質量都不是我關注的,關注在這個親子互動的過程,孩子開心我也開心最重要。本身閱讀就應該是一種享受,大人也好小孩也好,自讀也好共讀也好。
11 5 3
12歲
想法
繪本閱讀重質量為先 繪本閱讀到底是重視質量還是重視數量?我個人的心得是要重視質量,首先現在的繪本真的非常的多。給孩子太多選擇的話,孩子反而不知道重點要抓什么。給孩子的選擇越多,反而不夠好。抓住一些孩子喜歡和感興趣的內容,反復的深入,效果會更好一些。之前我家大娃看書的時候總是很喜歡看同類型的書,而且?guī)缀醵际敲恳惶於家匆槐?。所以他會把這本書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情節(jié)都掌握熟爛,我覺得這也不失為深化孩子認識和理解的方法。
8 4 1
繪本要選擇非常優(yōu)秀的精品,不讀則已,要讀就讀好書,既然讀了就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沒有目的,不能沒有方法和規(guī)劃。

做到既有質量又有數量,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先說數量,就是多讀泛讀,只要孩子有那么一點興趣就買回來讓看,類型越多越好神話、寓言、文學、科普、成語、童謠等等,不僅要讀還要做指讀(識字少家長指讀),為啥這么做?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語感,高手下棋有好的棋感;開車技術溜的人,車感也賊棒;讀詩高手看見“接天蓮葉無窮碧” 一下就能想到“萬紫千紅總是春”,然后是“留連戲蝶時時...
心里想的是質量,每天追的是數量,有人跟我一樣嗎? 我家工作日都是晚上親子閱讀,其他時間娃在家會自己去找繪本看,有時她看過了會拿來讓我們讀。我每天會提前選十幾本中英文繪本放床頭,娃洗完澡會自己打開閱讀燈看,全部過一下,等我準備好讀故事了,好,先讀哪一本?她就自己挑,可能一本要讀好兩三遍,可能讀完她要用書中的情節(jié)玩角色扮演游戲,一玩就停不來,玩累了才會進去下一本,但我不愛重復讀,一本最多讀兩遍,演兩三遍就會引導她換下一本,她要反復讀的第二天挑書我會又放在要讀的書里,每天幾本新的幾本讀過的。但是我有點強迫癥,因為每天在小花生打卡,...
3 1 5
5歲
想法
重質還是重量,孩子決定 個人認為親子閱讀的主體是孩子,而每個孩子對閱讀方式有著不同的偏好,對不同的書籍也有不同的感受方式。重質還是重量,應憑孩子的喜好。

孩子有時候想刷刷數量(比如突然想把整套書讀完),那就讓他讀,他在享受快速閱讀所帶來的快感,我們難道非要打斷他,“來,讓我們好好想想這個故事是怎么回事”?就如同你渴的不行只想大口暢快地往喉嚨灌水時,旁人絮絮叨叨地說:“誒誒停停停,你好好品品這水的滋味”。敗興不?煩人不?

而對于有些故事,在反復閱讀中孩子自然就會思考了。他有時候是在感受文字的韻律,...
9歲
14歲
想法
按孩子興趣來 我記得娃小時候,很翻來覆去喜歡看同一本書。一本書可以要求我?guī)x四五遍,某一個階段 就是這樣的。
再大一點點,你讓她重復同一本書,她也不愿意了,就喜歡新奇的事物。一天翻看十幾本不同的書,書架翻個遍。

我對娃早期的閱讀要求的比較嚴一些。不是點讀跟讀就可以,也不是當天跟音頻讀了就可以。是要求她,不會的單詞,第二天第三天復習,自己會認讀了為止。

這就導致我們的進度比較慢,牛津樹3-7歲讀了四年。這種速度想必屬于敢說出來的啟蒙路徑里是很慢很慢的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種要求會給娃一...
1 2 2
4歲
想法
寶寶繪本之迷思 我家普娃一枚,從七八月齡開始讀繪本,在懷孕時一直聽樊登,說了很多育兒的底層邏輯,我一直覺得不強求,但是要多給寶寶語言輸入,多聽兒歌和多和寶寶交流,大概七八月齡起,陸續(xù)步入了繪本這個大坑,深陷不自拔;現在寶寶的書架大概1000多本書吧,與花生大神們比,不值一提,在周圍的環(huán)境圈里,已經算是很重視寶寶讀書啟蒙了……
談談自身的陪讀感受,寶寶從10個月起,自主選擇書架上的繪本,本人不強求,喜歡聽就讀,不喜歡就放著,讓書成為環(huán)境的一部分,久而久之的讓寶寶習慣書的存在,最喜歡的時候是14...
9歲
9歲
想法
對于3歲小孩的繪本閱讀,質量更重要。

3歲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高質量的繪本,內容通常更符合其認知發(fā)展階段,像簡單易懂的故事、色彩鮮明的畫面等,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識。例如,《好餓的毛毛蟲》,書中精美的插畫可以刺激孩子的視覺,簡單重復的文字便于孩子理解,而且能讓孩子學到數字、星期等知識。

如果過于注重數量,可能會使閱讀流于形式,孩子無法真正吸收繪本中的內容。不過,適當的數量也很必要,可以讓孩子接觸到不同主題和風格的繪本,拓寬視野。
2 1 2
10歲
想法
陪伴三歲孩子閱讀繪本時,質量和數量都很重要,但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水平進行平衡以下是對精和泛讀的詳細說明,以及如何根據情況進行選擇的建議:

精讀(注重質量)
- 深入:在閱讀繪本時,可以選擇一些內容豐富、有趣的書籍,進行精讀。這種方式幫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角色和主題。
- 互動討論: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與孩子展開互動,如提問、討論角色的感受、討論故事中的道理等,增強孩子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詞匯和語言發(fā)展:精讀時,可以重點關注書中的關鍵詞匯,幫助孩子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