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的閱讀,低幼期(3歲之前)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儀式感,比如說:白天和晚上睡前一定要閱讀,讓幼小的孩子認為睡覺和讀書是關鍵在一起的,尤其是對于我家寶這種從小就精力旺盛,成天舍不得睡覺的那種,一件美好的事(講故事)配套上她不太愿意配合的事(去睡覺),睡覺這件事變得沒那么難操作了~至于讀幾本,因為低幼年齡因為認知的局限性,能學習的課業(yè)不是太多,大多是不用上學的入托的,時間就會比較充裕,只在孩子愿意看、精神頭又不錯的情況下是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致操作,我經常是一本書就會講一個多小時,大多提前備課,又是各種互動,讓孩子認為閱讀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甚至是一件放松解壓的事,它不是學習!3歲以后孩子的閱讀就要系統(tǒng)的安排起來了,一方面入托了屬于家庭的時間變少,另一方面孩子會加入各種科目的學習以及興趣班,閱讀的時間和方式如果不調整,就很難長期堅持和操作。閱讀的三大塊:睡前閱讀、早上晨讀、英語分級。對于我家我是這樣的:每天的睡前閱讀固定是4本書,一本科普、一本故事、一本英語故事讀物、一本其他(如德國專注力養(yǎng)成大畫冊(6冊套裝) 一閱而起漢語分級閱讀繪本第一級10冊, 幼小… 迪士尼我會自己讀·第1級(1-6)(套裝共6冊) 這種其他能力提升的書),再配合上早上的晨讀(能夠快完成、又需要日積月累的題材),有些人用的是337閱讀法、有些人用的是艾賓浩斯法,我用的是實驗下來比較適合我家孩子的方式:中文3種題材每天各讀一遍,能夠比較流暢輸出的就算過,我會打鉤做標記,比較拗口生澀的就再后面的閱讀中繼續(xù)帶上,直到熟練掌握就算過,腦子這東西是越用越好使的,我發(fā)現不用刻板的使用任何特殊的表格,孩子讀不了幾次基本就能過掉之前要記的內容,累加起來總都不會太多。至于選擇的晨讀內容以及篇幅,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和認知選擇合適的即可。再就是每天的分級閱讀,我之前就是有些強迫癥作祟,孩子的每本分級必須得是幾乎背下來才能算過,然后每天會增加一本新書,到后來孩子會累加到十三四本的量一次性去閱讀,弄得孩子看到分級就頭大,我自己弄得也很煩躁,整的我都不會了,又不知道該怎么做能夠又有效果、又能堅持。后來我看到了一句話,一下子醍醐灌頂“進步就是復習”,我何必糾結與每本書孩子能夠吃透背會嚼碎,完全的吸收干凈。孩子的成長之路是一條長線,這幫入學前提前啟蒙的孩子未來可能還會在課堂上學習到現在接觸過的知識,而且只夠保持進步,她所有的閱讀內容未來一定會在不同書本中以各種形態(tài)再次出現,她會更好的去理解消化這些東西,這不就是最好的復習么?都說人都應該“海量閱讀”,每天都在做精讀哪來那么多時間精力去海量閱讀,到最后怕是讀不了多少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