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的是為什么家長不能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閱讀興趣?怕他……一個怕字說明一切。我們天生就把讀經(jīng)典當(dāng)做“好”,把讀口水書當(dāng)做“壞”。你看,連“口水書”的定義都帶有這么嚴(yán)重的歧視性。
可不能存在“認(rèn)知繭房”啊……我覺得“繭房”這個東西就是父母給自己的高控制找的一個冠冕堂皇、高大上的借口。你讀什么要復(fù)合我的品味,你自己沒有品味,或者說還沒有長出這個能力。你不行!——這才是你的潛臺詞,你以為孩子讀不出你的潛臺詞嗎?不!他會非常配合你,甚至因為愛你而把自己變成一個沒有品味的人、一個什么都不行的人,來迎合你的認(rèn)知。
所以林巨老師說,不要給孩子任何意見。因為99.9999%的家長其實認(rèn)知都很low。我們都沒有這個覺悟,還覺得在孩子面前,自己就是最牛必的。自己走過的橋比他走過的路都多。可是,他未來走的路是你也不曾走過的??!
正視自己的焦慮吧。你在把書劃分成三六九等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給自己的孩子判刑了。未來一定如你所愿,他就是一個這樣讓你看不上的人,永遠(yuǎn)滿意不了的人。
他看任他看,清風(fēng)拂山崗,他讀任他讀,明月照大江。你真正放下的時候,孩子也會慢慢走出某一種閱讀偏好的,誰也不能天天靠吃辣條活著???那么多山珍海味,只有筷子在自己手里的時候,才能感受從味蕾到心靈的真正觸動。
把閱讀權(quán)力還給孩子!信任他,愛他,就是一切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