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將
2019
發(fā)布于 2025-07-30 · 圖片1
7月23日,我?guī)Ш⒆尤タ戳恕堕L安的荔枝》 。說起來挺有意思,我們這偏遠(yuǎn)山區(qū)小縣城,大家日常最熱衷的事兒就是打麻將,看電影的人本就少。到了影院,整個小影廳居然就我和孩子倆人,跟包場一樣了,不虧!
 
之所以選這部電影,一是我喜歡馬伯庸的作品,二是孩子對古代長安歷史感興趣。孩子之前讀過《唐朝其實很有趣》《少年讀歷史·隋?唐?五代》《甲骨文學(xué)校?大唐長安城》 ,還有河南博物院出品的《唐朝的一天》這些書,對唐代背景有不少了解,所以就帶他踏上這次觀影之旅。
 
電影總體體驗還是不錯的。散場后,孩子興致勃勃聊起來,先是提到蘇軾流放嶺南時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接著又說起“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漸漸地就偏離主題了,后來話題都跑到五代十國去了……也沒有關(guān)系。不過,讀歷史真的是讓孩子養(yǎng)成了愛動腦的習(xí)慣。
回應(yīng)1 舉報
贊4
收藏
2月前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6歲
11歲
想法
血色荔枝,錦繡長安 聽聞電影要上線,買來《長安的荔枝》,我和諾看完均贊不絕口。
母女寫下同題心得體會。(見圖片)
長安的荔枝
隨著同名電視劇上線,好感銳減。改編太多,強行加入太多“現(xiàn)代人”職場話語,尤其是“四字姐”實在不敢恭維。
多虧了電影,再次刷新好感。比電視劇版本好太多了。諾言姐妹倆看得津津有味。
諾諾照例寫下來觀后感。備存留檔。

附:
血色荔枝,錦繡長安

古語有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我常常讀到這個句子,驚嘆于貴妃的奢侈高貴。但這個暑假,荔枝使...
不會去看 《長安荔枝》看影評,更多的是反映底層人在權(quán)貴之間的掙扎和人性,感覺以我家娃的幼稚程度,最多就是看個熱鬧,再多就是感嘆現(xiàn)在能隨時吃到新鮮的荔枝,比古代發(fā)達(dá)了不少,更多就感受不了了。人生閱歷在那,我家娃看不到深一層的東西。不過前幾天朋友推薦去看《南京照相館》,估計那個更猛烈更直接,我打算周末帶娃去看那個,接受一波猛烈的愛國主義教育。
11歲
想法
想去,提了幾次兒子不想一起去。我之前把電視劇看完了,很喜歡。天氣熱不戶外的時候去看看電影真挺好的。而且現(xiàn)在大了,能看的多了??
一開始說《侏羅紀(jì)重生》,《柯南》和《F1》都想看,暑假都過半了,有的快下片兒了吧。每次有時間,也提不起興趣。兒子這是大了。
11歲
想法
點映的時候就帶娃去看過啦!我自己看過原著,我覺得拍的還不錯,因為拍出了原著的精髓。娃看的歡樂的同時,我也普及了一點知識。是很好的體驗。小朋友不到11歲,看了之后總會問很多為什么,這時候跟她講講古代官場的制度反而容易吸收和理解。也讓她體會到做牛馬的不易??
10歲
想法
長安的荔枝小說我已經(jīng)看過了,電視劇的版本我也已經(jīng)看過了。電影畢竟是劉德華演的,從喜不喜歡想不想這個角度說的話。肯定是想看的。但是從時間的角度和適宜孩子這個角度呢。這個暑假合適的片子實在太多了,長安的荔枝并不算是不適合孩子的片子,所以不打算去看
12歲
想法
隨緣,想看就看當(dāng)娛樂 沒有什么去不去的,就像這本書,我自己看過,不會推薦給孩子。不是說不好,是覺著暢銷書這類的,或者說這類改編的電影,想看就看,不會特別推薦給孩子。如果要推薦,有其他更好更值得讀或者看的。
逛街吃飯消遣,想看就看唄,不想看就看其他,全家開心就好。
10歲
10歲
想法
馬伯庸的幾本小說,娃四年級時自己都讀了,雖然不懂打工人的心酸,但也看得樂的不行;電影也剛看,沒啥問題,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