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9-02-03
我一般是能用身體語言解釋的盡量用動作啊,或者書上的圖片做解釋,最后實在不行,再中文解釋。牛津樹一開始還挺簡單,后來東西越來越多,有時候不用中文解釋,我覺得根本理解不了,就和大人不懂查字典一樣嘛。

像講繪本,我大概估摸這句話她能懂,我就讀過去,如果我估摸她理解不了我會翻譯。我好像從來沒遵循過從來不翻譯這個做法,基本多多少少都有,有的甚至整本都翻譯。我比較贊同汪培珽的做法,三遍。(但不是固定一定是三遍翻譯,看接受程度)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9歲
想法
啟蒙之初,我?guī)缀鯖]解釋過什么,但隨著中文的突飛猛進和壓倒性強勢(當然最主要的是我們家娃的英語環(huán)境欠缺,我的英英能力實在有限),特別是想探討一些話題時,想更好地幫助他理解某些難以用動作表情和英語來表達清楚解釋清楚的意思時,我不得不開始用中文對部分點進行中文解釋和討論,但之后重復閱讀就不會再中文,這里有一個原則,很多堅持不用中文解釋的另一個重要的出發(fā)點是:需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習得”的能力,包括詞義,語法,用法,和閱讀理解的能力,這是需要培養(yǎng)的,這就是說不要一開始馬上就用中文來解釋...
10歲
15歲
想法
當然可以解釋啊。否則一是輸入無效,二是完全聽不懂的東西,無論多聽話的孩子也坐不住吧。

我們家是先念英文。念一句,用中文解釋一句。就把書當繪本讀,讓孩子覺得有趣,且大致明白意思。整本書讀了三四遍以后,我就只讀英文,但是時不時還會用中英夾雜跟娃討論兩句。比如:Where is Floppy? ?Wow, Floppy made a big mess, didn't he? Can you find Kipper in the picture?之類的。總之就是把書當繪本,不要太嚴...
15歲
想法
回憶中文如何啟蒙,比如指????????,你反復會說:花hua,你不會特意轉成你更加熟悉的家鄉(xiāng)話,只會說普通話,孩子也理解了 就是這個過程,從簡單到難,孩子們都是天才,只是大人瞎擔心而已?

英文學習 聽~~說~~讀~~寫 這是一個正確順序。 如何在家學習? 低幼就聽 simple song super

the mother goose

如果你拿的是英文繪本,那么親請用英文讀,若自己讀不準,喜馬拉雅搜一下放給孩子聽,或家長一起學習一下,或用點讀筆。

如果遇到英文繪本里...
9歲
想法
孩子問了的話可以解鎖一下,但是不要翻譯。不問就不用解釋??梢栽黾油墑e閱讀量,在不同地方碰到相同的單詞有助于孩子的理解,第一次遇到可能不明白,第二次遇到懂一點了,第三次可能就理解了,第四次遇到就掌握了,下一次遇到可能就開始嘗試應用了。這就是逐漸習得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理解應用的過程。
13歲
想法
11年的寶寶,牛津樹是否要點讀聽中文解釋

牛津樹進行到幾級了?如果是后面高級別,確實需要講解。語法上,不僅句子更復雜,而且出現了復雜的時態(tài)和虛擬語氣,即使不詳細講解語法,也要把句子解釋清楚。詞匯上,牛津樹后面有很多含義較豐富的詞,需要解釋這個詞的具體含義以及整個句子,如果可以用英文解釋當前很好,我家就是用中文講的。

所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講解,這不是聽中文翻譯能完全解決的。
6歲
11歲
想法
我們也有不懂的地方 會問我 沒有問我就當他領會意思了 ?我嘗試盡量用英文去解釋 還在有的時候能夠明白 不明白的時候他會說媽媽你用中文說一下 我會用中文解釋 ?如果我還繼續(xù)用英文他會煩躁不感興趣 甚至不愿再讀 不能完全聽那些大v或者專家 孩子是自己的 孩子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我們最清楚 大v的策略方法參考 不能全信
8歲
想法
我家剛滿兩周歲,通常是這樣的:先讀一遍,然后隨意的解釋一下,再翻下一頁繼續(xù)。如果可以用肢體語言解釋的就不翻譯。但是每一頁之間稍微停頓一下,給他思考和沉浸的時間(雖然我也不知道他在考慮什么。。。)這時候他通常會給我一個他的見解比如這張圖在做什么(肯定是用中文講啦)然后我們再一起討論一下
9歲
想法
先參考娃的年齡,兩三歲的娃,中文不不強勢,基本不需要解釋。

如果娃是大童,而且英文零基礎,中文很強勢,這時候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否則娃可能會有畏難情緒,或者很容易放棄,對英語失去興趣。但大童好處是理解力很強,所以適當翻譯無妨,不要逐詞逐句翻譯就好。后續(xù)娃上道了,就不用翻譯。
16歲
17歲
想法
讀牛津樹疑問,能否中文解釋

讀牛津樹,看不懂要表示什么意思,有必要讓小孩點讀聽下中文解釋嗎

??????回答,必須解釋?。∪绻荒苡猛薅玫挠⒄Z去英釋英。。。就得說中文??!。

一般靠畫面猜意思以后,我們還是會用有道,查一下精準意思的 。。

稀里糊涂不行的。
8歲
8歲
想法
我們讀的raz和海尼曼,看圖認字還好一些,但是對我提出的問題就聽不懂了。第一次問的問題我會翻譯解釋,第二次同樣的提問方式會先重復三遍,如果孩子還不能正確作答就再中文解釋一次,基本上一兩次后就明白意思了。我不排斥翻譯解釋,畢竟英語不是母語,沒有語言環(huán)境和積累。
一顆小豆子
一顆小豆子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