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丫講繪本】繪本閱讀指導師第 100期21天心得筆記Day18
珍惜家里的“好奇寶寶”
今天來到了八大多元智能的最后一項“自然觀察智能”,在課程里毛丫老師提到了一個熱議問題“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動力,也是一種深刻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也就不用太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毛丫老師總結了兩種錯誤的家長應對方式:“滅火型”和“冷漠型”,如果孩子的好奇表現(xiàn)長期被忽視,可能會無法長期持續(xù)保持主動探索的行為,對新事物淺嘗輒止。所以珍惜寶寶的好奇心,保護她們的求知欲是我們作為家長的必修課之一。
每個寶寶天生都有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有些人長大了之后就丟失了這種能力,多半是與家長的錯誤引導有關,錯誤方式大抵有如下幾類:
1. 擔心寶寶安全問題和衛(wèi)生等,阻止孩子體驗新事物。也就是毛丫老師講的“滅火型”家長。我自己其實就是典型的滅火型。每天家里不斷上演的對話就是“小心不要碰這個”“別扣那個太臟了”“快放下來媽媽這兒洗手”。但是今天課程之后著實需要反思,只要是安全的,我應該掩下心里的不放心,讓她放手探索。
2. 面對孩子的提問表現(xiàn)出不耐煩,也就是毛丫老師說的“冷漠型”家長。很多家長也知道要積極面對孩子的提問,但剛開始可以耐心應對,問題多了或者問題到了家長盲區(qū)就開始不耐煩或者消極對待?!澳汩L大后自然會知道了”“不要問這些沒用的問題”,長此以往會打擊孩子提問的積極性,并且之后遇到疑問不再積極尋求答案。
3. 孩子提問時給出標準答案。面對孩子的提問我們應該進行引導和討論,并共同得出一個答案,甚至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這是一個求知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如果每每都變成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要孩子接受唯一的標準答案,也會弱化她天馬行空的思維。有時候鼓勵引導孩子自己去觀察和探索反而比給答案更能有所收獲和保護好奇心。
4. 理解和寬容孩子的一些“負面”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淘氣破壞,看到了孩子的拖沓墨跡。但可能在那個負面行為的背后是她對于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很多好奇心萌發(fā)在不招人待見的惡作劇中。我們要去發(fā)現(xiàn)負面行為中的正面意圖,保護她們的創(chuàng)造沖動。
每一個寶寶都是好奇寶寶,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和保護這份小小的好奇苗苗,并善加引導和鼓勵,她們終有一天能夠開出七彩的花。
VV / 小酒媽媽
2022.2.28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