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才是好的
這個寒假真是史無前例的長,為了給孩子找點事做,孩子爸提議讓孩子每天背一首古詩,并且用抖音錄下來。孩子對抖音上的裝扮很感興趣,便欣然答應了。
前些天吃老本,都是會的詩,錄的效率特別高。到今天是第十五首,背誦《梅花》,臨時抱佛腳,背了幾遍就去錄,總是卡殼。于是她就一遍又一遍問我然后又去錄。我跟她解釋了詩的含義,也向她描述了場景,還教了她一些記憶的方法。結果一個半小時過去了,還是沒背下來。我驚了,這根本不是她平時的水平。記得有一次她脫口而出“朱雀橋邊野草花”,而這首我根本沒讓她背過。
我仔細想了想這其中的原因。她脫口而出的詩,是我每天早晨播放給二寶磨耳朵的背景音樂,童聲唱唐詩。在沒有壓力,充滿愉悅的心境下,被詩浸潤。聽的遍數(shù)多了就脫口而出了。
事實再一次證明,教育應潤物細無聲。在大寶小的時候我從來不跟她提學習二字,早教啟蒙都是“偽裝”成游戲,效果很好。可是當她六歲了,我們以為她是大孩子了,就忘記了。
從明天起不再要求大寶每天錄古詩,我們一起去聽去唱去畫去演,去充分感受古詩的美。等到她對古詩興趣濃厚時自然樂于背誦。
及時止損,打住老爸的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