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梅子,愛看書,追求終身成長的二胎寶媽,專注兒童啟蒙英語,英語學習系統(tǒng)Kissabc,幫助更多家庭玩著學英語,輕松培養(yǎng)英語牛娃。
第一章:
英語學習,家長不可不知的“二語習得”理論
?中國孩子英語學習有兩條路:一條“外語學習”之路(即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一條“二語習得”之路。
?一、英語“學”、“習”大不同:區(qū)分學得和習得造成他們巨大差別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開展的聽和讀上。課外的聽和讀屬于“習得。
“學得”(learning),?就是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形式(language form),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acquisition),指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比如,小孩獲得母語能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潛意識過程,并沒有經(jīng)過刻意的學習,就是“習得”。
二、中國孩子區(qū)分學得和習得的重要意義
1、英語學不好,主要缺習得
2、輕“習得”是因為受漢字和應試教育影響
3、缺少“習得”理念,導致兒童外語啟蒙總是走“學得”的彎路
三、習得才是最適合兒童的方法?
?1、理論基礎:習得即the natural way (自然法)
“二語習得”是外語教學界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至今已有40年歷史。這個理論是目前最值得家長去了解的學習方法。
2、生理基礎:習得符合兒童大腦發(fā)育機能
兒童的大腦決定了兒童是天生的語言習得者。而我們成人的大腦已經(jīng)“側(cè)化”,分左腦和右腦,有了固定的功能分區(qū)。而兒童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和彈性,一切皆有可能。
小孩習得而來的語言,會直接儲存在大腦的“語言區(qū)”。有研究表明,如果小孩的第二種語言是5歲以前學的,第二種語言會和母語儲存在大腦的同一區(qū)域。
十二歲才學外語的人,大腦中兩個語種在負責說話的語言區(qū)中是分開的,可明顯分辨在兩個不同的語言分區(qū)。
在使用其中一種語言,該語種語言區(qū)是活躍的,而另一語言區(qū)是關閉的。
3、學習方式:習得是兒童學習特點
“二語習得論”把語言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顯性知識指“知道什么”,比如從課本上學來的知識。而隱形知識是“知道怎樣做”,指經(jīng)驗、能力,比如騎車、游泳。
總之,家長們最需了解的事實是:兒童在語言學習中,傾向于吸收隱性知識,而且學習能力很強。比如兒童不會分析語法,總是“囫圇吞棗”地把語言整體儲存,“整進整出”,加快大腦的處理速度。
四、習得時代家長的任務
1、創(chuàng)設家庭迷你環(huán)境
兒童語言習得優(yōu)勢在在生活中,在自然語境中。社會沒有環(huán)境,但家庭可以創(chuàng)造迷你環(huán)境。如果父母能全力投入,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每天保證有1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孩子沉浸在英語語境里,孩子也能夠做到習得!
如何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習得環(huán)境?
·家長說英語
如果家長具有英語對話能力,并且發(fā)音標準,家庭最容易做到習得。家長英語不好也沒關系,只要有蹦單詞和說簡單句型的能力,就可以做孩子最初的英語啟蒙老師。
·看動畫
孩子從3歲起,每天看原版動畫片20分鐘,堅持看到6歲。孩子上學后,改為偶爾看電影。
·聽故事
這是習得的利器,必不可少!
孩子上學后,用眼需要控制,英語通過學前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聽力詞匯量,習得的重擔主要就是在家聽大量有聲書(oudio books),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讀原版書
從薄薄的分級讀物看到厚厚的章節(jié)書,廣泛涉獵,長期堅持。貫徹自由自愿讀(free ovluntary reading)、持續(xù)的默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原則,讓孩子自己選書泛讀。
如果做到以上幾點,再利用其他資源,補充一些錦上添花的東西,比如說在家聽英語童謠,唱英語歌曲,做英語游戲,看flash動畫,看那種能夠點擊發(fā)聲的PDF讀物,閱讀有用的信息,甚至利用寒暑假到英語國家旅游,讓孩子在多種多樣愉快的方式中沉浸在英語環(huán)境里,盡可能多提供孩子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機會,習得就水到渠成了。
家長一定要做有心人,為孩子收集到盡可能多的學習資源。當家長為孩子推薦的時候,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have the luxury to choose)。我經(jīng)常聽到家長說孩子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我的想法是:家長沒有給孩子找到合適的、感興趣的東西,如果僅僅是讓孩子背課文,聽課文的錄音,那孩子肯定很難產(chǎn)生興趣。英語的世界是那樣大,我們學英語就是為了開闊眼界,人文的,科普的,多得難以計數(shù)的文學作品和電視電影,讓孩子沉浸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吧!
家長要知道的“二語習得”主要觀點
1、無意識的輸入成果大于有意識的學習
無意識輸入才是習得,有意識的學習叫學得。習得效果比學得的好!
習得是無意識的獲取,效果更好,也更適合低齡兒童。
2、“聽、說、讀、寫”順序不容顛覆
3-5歲就是大量聽,先讓孩子理解聲音。聽說領先,對英語這種拼音文字尤其適用,為后面的認字、閱讀打下非常必要的基礎,事半功倍!如果違背這一規(guī)律的做法,都是有害的,會影響孩子對語言的習得,造成啞巴英語、喪失學習興趣等問題。
3、遵循“i+1”的可理解性輸入原則
“可理解性輸入”是“二語習得論”的核心觀點,原則是“i+1”。i是自己現(xiàn)有水平,+1就是在基礎上只加一個1,以達到“可理解”(comprehensible)。英語學習是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4、語言輸入要大量、有意義、有興趣
“大量”指二語習得需要大量的接觸和運用,需要時間。而且需要一定時期內(nèi)集中的時間投入,如果一周只學習兩小時,即使學了十年,也不會有理想的效果。
“一萬小時理論”說的是任何技能,要想學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都需要一萬小時的時間投入和“深練”。學外語也不例外!
5、尊重沉默期
沉默期是兒童二語習得的正?,F(xiàn)象。有些家長和老師總是鼓勵學生一開始就積極交流、做口語練習,這樣對學習者是有害的。
6、珍惜語言關鍵期
過了青春期再學外語,學習者語音很難達到相當?shù)恼Z言水平。(給13歲女兒看,她甩我一句:都怪我?。┚拖裥r候沒練過劈叉,大了骨頭僵硬更難劈叉一樣!即便是為了語音這項好處,從幼兒開始學習外語也是值得的!
7、兒童母語遷移較少
在第二語言學習中,母語遷移是不可避免的。這意味著兒童學習外語,不太會有成人那種“Chinglish(中式英語)”的毛病。
二語習得理論對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外語,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40年來眾多學者經(jīng)過鉆研論證的科研結果,家長們放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