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2008
發(fā)布于 2021-04-05
一個英國女孩兒,不遠萬里來到四川做留學(xué)生,最終她拿到了什么專業(yè)的學(xué)位我們不知道,但她入廚師學(xué)校學(xué)習(xí)、向深藏民間的大廚高手學(xué)習(xí)、向隱于市的“蒼蠅館子”學(xué)習(xí)的故事卻讓我們津津樂道。最終她學(xué)到了地道川菜技藝,并把這種技藝、品嘗中國美食的獨特方式、勇敢嘗試的心路歷程、中國了不起的“食”文化統(tǒng)統(tǒng)帶回了英國,介紹給了世界。譯者也很地道,川味十足。
非常喜歡這樣的老饕,走遍中國、吃遍大江南北,這樣的“辣妹”,我只能艷羨著、眼饞著、感動著……
回應(yīng)3 舉報
贊6
收藏
4年前
這本書我也終于讀完了,很欣賞這個女孩兒!??????
4年前
的確是!我還訂了英文版,不知道啥時候能到貨。
4年前
她又出了一本《川菜》,不過很可能內(nèi)容以菜譜為主。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1歲
16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今日重溫了此書,非常棒。翻譯得也不錯,不像其他外國紀實文學(xué)翻譯過來那樣干澀難咽。大概作者本身文采也不錯。近期去過一趟揚州,這會兒讀揚州的那篇特有感覺,似乎跟隨著味蕾又一次故地重游。人間食物,撫慰人心。
18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魚翅與花椒
《魚翅與花椒》封面很有市井氣息,中國人簡樸的一頓午餐,凳子臨時拼出的餐桌,房子門口桌邊的竹椅上,在那花瓷碗里面盛放的卻是一份份滿足感和幸福感。捧著飯碗,一起吃著家常菜。引得扶霞不由自主上前與大媽攀談。邊上一只小狗的眼神里也是襯的午餐的誘人。簡簡單單,又是一餐。
《魚翅與花椒》兩者似乎沒有聯(lián)系,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一般,毫無交集的兩者,名貴食材與重口味調(diào)料,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整本書浸入式探究中國美食,代入感很強,扶霞從一只小小的皮蛋開始中國美食之旅,第一次去亞洲就...
4歲
8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看到花椒就會想到四川菜吧,沒錯,這是一本英國女孩寫的一本關(guān)于中國美食的游記,對川菜尤其情有獨鐘。
我想,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對中國美食的愛,才會深入后廚做筆記,深入到菜市場,甚至到廚師學(xué)校當學(xué)徒,并放下“中國人什么都吃”這種高高在上的西方人的架子,全身心的融入中國各地美食或雜食中。
當我在看這本書時,我被這位外國女孩對中國美食高唱贊歌而自豪,也從這本書中看到了美食之外的信息,講到湖南菜,她談到了毛主席和他的革命。講到北京菜,就不可避免的講到浩浩蕩蕩的皇家宴席以及與之形成反差的末代皇帝...
17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以下不是書評,算是讀后憶事吧!
因為扶霞與川菜的情緣,讓我想起了Sarah與中國科研的情緣。

1998年的某一天,我在導(dǎo)師的辦公室見到了一位金發(fā)碧眼的女士,她叫Sarah,劍橋大學(xué)化學(xué)系畢業(yè)的博士,當時正在做博士后,來中國訪問。我聽了她的學(xué)術(shù)報告,那時剛剛開始研究生學(xué)習(xí),很多地方聽不懂。后來聽說她得到了英國皇家學(xué)會的資助,將要先和她的先生去新加坡學(xué)習(xí)一年中文,然后到我們所進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的9月,她和她的先生以及3個月的兒子來到北京,開始了這里20年的情緣。
我很榮...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看了一篇對《風味人間》導(dǎo)演的訪談,于是下單買書。
書是好書,一本很好的美食著作,但讓我更感興趣的是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作者個人的心路歷程。生于牛津知識分子家庭,在劍橋念大學(xué)的學(xué)霸,畢業(yè)之后當新聞編輯,申請政府獎學(xué)金的理由是做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研究這樣的社科項目,一路循規(guī)蹈矩、暢通無阻地走在通向社會精英的金光大道上。然而到達成都后不久,埋藏在內(nèi)心深處當大廚的兒時夢想重新被每天都能品嘗到的美食激發(fā)出來,并發(fā)揚光大了。
她熱衷于逛菜市場,遍嘗美味,鉆餐廳后廚,甚至還正...
16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的描寫細致,翻譯的也非常傳神。我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講美食的書,也是一個近20年的中國的發(fā)展史,從作者的行文中仿佛再一次經(jīng)歷了近三十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強烈碰撞,我們在抱怨外國人不了解中國的時候,我們對國外的真實情況又了解多少呢?作者開放的心態(tài)很值得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
這不僅是一本寫美食的書,很值得一看。
15歲
想法
當父母覺得科普書枯燥的時候 孩子通常也愛不起來。

能愛的起來,有很大程度是因為通過這些科普書的知識和自己感覺親密的家人或者朋友有共同的話題,孩子在這些領(lǐng)域的學(xué)識和見解,能得到愛的人的回應(yīng)。

所以,別勉強自己。即便看看自己感興趣的菜譜或者是園藝,也是科普書啊。跟孩子也可以聊聊這些。我就特別喜歡跟孩子看做菜的視頻和書。比如以下這幾本。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風味人間
人間有味是清歡
《嘗一口人間煙火》
4 1 1
17歲
想法
今年的進步
連我也有點兒刮目相看的

……
開始
有自己
獨特的

思考力

不再
人云亦云

連我的話
也會三思而后行

而且
很會
教育我啦!

我知道
作為家長的影響力
已經(jīng)開始不斷減少

一個小太陽?
開始自加熱
為自己不斷核爆、裂變

你開始掌握自己的方向
在flag的立與破中
不斷調(diào)整自己

在與情緒的萬千糾葛中
感受控制自己的力量
體會沉靜和專注
學(xué)會掌控
自己

青春
就是這樣
成長的
17歲
想法
不了,還是家周邊隨便逛逛吧… 爸爸一周的觀鳥成果,如果時間允許,明天早上也去轉(zhuǎn)轉(zhuǎn)。遠處是根本不可能了,近處怎么也得活動活動?。〉酱笞匀焕锓潘梢幌律硇?。
嗯,內(nèi)個啥,據(jù)說在運動(行走)中記憶更高效。雖然這對于娃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我可以試試。。。這年齡還能不能記下來點兒啥?
11 1 10
17歲
想法
《圣誕老爸的來信》,LETTERS FROM FATHER CHRISTMAS 娃好像有兩年的圣誕節(jié)都會拿出來讀一遍。每次都不無遺憾地說,今年圣誕老人不會再來咱家了吧?孩子小時候非常相信圣誕老人,聽到同學(xué)們不信還會爭辯,后來發(fā)現(xiàn)了種種破綻,知道了媽媽就是圣誕老人以后,也還希望圣誕老人真得存在??蓯鄣耐袪柦鹣壬?,為自己的三個孩子們當了24年的圣誕老人,最美的圣誕禮物就是對孩子純真心靈的長期守候吧?
Letters from Father Christmas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作者: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07
穿山甲
穿山甲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