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見,口語不用刻意強調。
因為以前都是啞巴英語,所以到了孩子這一代反而又向另一個極端,過于強調口語。
強調口語,是為了啥,我覺得家長心里要明確。如果為了應試,那直接那應試的要求來套,按照題型訓練就好。如果是為了表達,那就更不用著急了。
孩子為什么不表達,拋開性格因素,但就語言方面來說,無非就是幾點原因:
1、沒素材。就像每天放學回家,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啊?很多孩子會說:還行。然后就沒有下文了,這就是沒有素材。英文和中文一樣啊,沒有足夠的積累,一方面是言之有物的事件積累,一方面是用來表達的詞匯積累,孩子怎么可能說得出來。
2、沒結構。單詞積累夠,也是愛說的娃,但說不出來,很多情況就是句型少,不知道表達過程中的一問一答,給予對方肯定,拋出自己的問題。這個要解決,和孩子的閱讀量,平時積累有很大關系。急不來的。
說完目的,說說標準。到底啥叫口語好?能和外國人交流就是口語好嗎?如果只是交流天氣,吃喝,這就是口語好嗎?那上幾節(jié)外教課,突破害怕外教的這個砍,操練幾個常用句型就OK了。真正的口語表達要言之有物,要表達看法,顯然沒有強大積累根本辦不到。
那回頭再看,聽了書,聽了很多口水書,虛構類的,文藝的書,且不說積累下來的有多少,那對“言之有物”給予多少支撐呢?
所以,還不如安心閱讀,一步一個腳印,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肚子里有貨了,自然就會開口了。
個人意見,挑著看哈,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