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es Baby Feel?
這本繪本是繪本大師凱倫卡茨的經(jīng)典之作,幫助孩子在趣味中潛移默化地認知不同的情緒,讀起來非常有代入感。翻翻頁的設(shè)計鼓勵寶寶用自己的小手翻掀圖卡,進行探索、猜測、觸摸,在好奇心的驅(qū)策下提升觀察力、想象力與判斷力。
在為孩子伴讀這本繪本時,有5點需要家長關(guān)注以及可以和孩子進行互動
1.封面我們看到一個帶著青蛙頭飾的小女孩正捂著嘴開心的笑著。小青蛙也俏皮的伸著舌頭呢!書名《 How Does Baby Feel?》你感覺怎么樣?我們可以問問寶寶:這個小女孩感覺怎么樣?如果孩子不能夠理解,我們可以給出兩個選擇:小寶寶現(xiàn)在是開心還是傷心呢?相信孩子一定都會說開心!那么,你現(xiàn)在的感覺怎么樣呢?How do you feel?不妨咯吱孩子一下,讓他和這個小寶寶一起開心的笑吧!
2.這是一本翻翻書。每次翻頁都會給寶寶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所以很容易帶動寶寶自己去翻頁探索。比如第一頁小寶寶想要去夠桌子上的餅干,我們就可以摸摸自己和寶寶的肚子,問問寶寶她要去干什么?她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然后鼓勵寶寶自己掀開,家長裝作餓肚子的表情動作,說“Hungry! ”當(dāng)看到畫中的小寶寶坐在兒童椅上喝牛奶,吃餅干,十分滿足的樣子,我們的孩子不僅知道她餓了,同時也會得到內(nèi)心的滿足。
3.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對場景的刻畫更細致,每一種情緒的產(chǎn)生都來自于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有過的經(jīng)歷,比如:想吃美味的餅干,不小心弄壞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媽媽一起玩撓癢癢的游戲等等。讓孩子在這些非常有代入感的情節(jié)中,認知不同的情緒:hungry,happy,sleepy,sad,silly and loved。如果孩子理解能力較好,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拓展別的情緒,比如生氣,害羞等等。
4.感受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伴讀過程中,家長可以先和寶寶觀察畫面,討論圖中的寶寶想干什么?還可以配合肢體動作和指圖片來讓孩子明白繪本中語言所表達的意思。比如當(dāng)畫面中的一只手在撓寶寶的小肚臍時,我們家長就可以停下來和孩子玩一玩tummy tickle的游戲。讓孩子更能理解不同的情緒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5.這本繪本的句式簡單,重復(fù)性強,不斷重復(fù)著“How does baby feel?”平時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經(jīng)常問問寶寶現(xiàn)在是什么感受?除了情緒認知,家長也可以利用這本繪本為寶寶拓展詞匯量,比如:玩具toy帽子hat吻kiss,結(jié)合實物幫助寶寶記憶會更好。
這本繪本也給家長帶來一個育兒啟示:0-2歲的小嬰兒都有哪些“情緒”?
嬰幼兒的情緒:2-3個月的嬰兒吃飽或者睡好之后都會笑;5-6個月的嬰兒對新鮮玩具都會有欣快或者躍躍欲試的感覺;6到7個月的嬰兒就會開始對父母產(chǎn)生依賴感,并且對陌生人開始有怯生情緒。1歲左右嬰兒可能在養(yǎng)育者面前開朗、愛笑、熱情,但是出了門進入不熟悉的環(huán)境和遇到陌生人就變得緊張、黏人、易受驚嚇、或者愛哭。18-24個月開始出現(xiàn)自我意識的“情感”,如羞愧、尷尬、內(nèi)疚和自豪。
因此,了解嬰兒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他們的“笑”與“哭”,也能更加體諒孩子的情緒和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
l 為孩子讀書名,作者,出版社的名字,養(yǎng)成正確閱讀習(xí)慣。
l 和孩子一起觀察封面,我們可以問問寶寶這個小女孩感覺怎么樣?如果孩子 不能夠理解,我們可以給出兩個選擇:小寶寶現(xiàn)在是開心還是傷心呢?
l 我們鼓勵寶寶自己去掀開翻翻頁,比如第一個頁中小寶寶想要去夠桌子上的餅干,我們可以摸摸自己和寶寶的肚子,問問寶寶她要去干什么?她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然后鼓勵寶寶自己掀開,家長配合夸張的音效。
l 每一個情緒,我們家長都可以結(jié)合聲音、肢體動作,為孩子夸張演繹,幫助寶貝理解。
l 當(dāng)畫面中的一只手在撓寶寶的小肚臍時,我們家長就可以停下來和孩子玩一玩tummy tickle的游戲。讓孩子更能理解不同的情緒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l 除了情緒認知,家長也可以利用這本繪本為寶寶拓展詞匯量,比如:玩具toy帽子hat吻kiss,結(jié)合實物幫助寶寶記憶會更好。
l 讀完繪本,我們可以和孩子再翻閱一邊繪本,在掀開翻頁的同時,鼓勵孩子自己說出對應(yīng)的情緒,或作出相應(yīng)的表情和動作。
繪玩任務(wù)
游戲
打印出不同情緒的表情,讓孩子根據(jù)指令來貼上正確的情緒。
或者打印出不同情緒表情輪廓,讓寶寶根據(jù)指令涂色,比如將開心涂成黃色。